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统计不是科学

已有 530 次阅读 2024-4-9 18:40 |个人分类:工作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9-09-29 08:23:17)

    五十年来,不知不觉之中,吾已经变得非常统计了。数据融合、信息融合、计算机仿真、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分析、大规模软件的性能评价和态势评估,吾突然之间发现,虽然上帝统计已经将统计赋予了吾人之肉体,但是误差不是错误、偏差不等于偏见呀。据专业人士研究表明,乒乓球规范动作需要经历12,000次的训练才能够定型,吾人之四肢的行动有的时候还好实施,可是思想的行动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做到的呀。

    吾以为统计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超现实的存在。统计作为生命现象的本征属性,早已经根深蒂固地埋藏于矿物之成住坏空、植物之生住异灭、动物之生老病死、人类之喜怒哀乐。吾人似乎一直在使用某些统计量来衡量世界,为了希望其科学,又冠以“统计物理特征量”这样冠冕堂皇之桂冠。经验告诉吾辈,得到的数据越多,(统计)计算出来的统计量就越接近该参数的实际值或者真值,这也就是统计的一致性。

    如果对很多组不同的数据,使用一特定的统计量很多次,则这些统计量的平均数应当会接近参数的实际值或者真值,这也就是所谓统计的不偏性,也是吾人所追求的希望呀。由于统计量是随机的,因此问一个单独统计量的值有多准确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事情。同样,讨论单独一个量测值有多准确,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用来估计某个参数的统计量,不会正好等于该参数的真值,但是大量统计量的极大多数,就应当与真值相差不远了,所谓统计的有效性就是这个意思,也是吾人不会失望的原因。也就是说,吾人所需要的准则,必须不是以精确测量为依据的,而是以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根据的。如果一组数据量测,必须从它们的概率分布着眼,而非观测值本身的观点来估计,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吧。

    历史上,曾几何时,有多少人希望通过简单的符号逻辑来解释因果关系这样的统计问题,从而产生了诸多批判。而今甲流盛行,吾辈采用了非常(符号)逻辑的方法来解决:

        1 凡是当传染源可以培养出来,甲流病例必将会发生;

        2 只要没有甲流病例存在,一定是传染源没有培养出来;

        3 若传染源被消灭,甲流病例就会消失。

根据这些基本的简单判据,吾辈有效地检测出甲流发病者,并且隔离所有与发病者接触过的其他人,“太平世界,天下同此凉热。(毛泽东)”

    吾有幸研究了一些前辈们的著作,而且将它们和它们以前的论文加以比较,发现这些早期的论文所探讨的内容多半是归纳推理的结果,或者统计模型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某种错综复杂之关系。研究之后不难看出,其中的某种前后一致性的推理脉络,原来是统计告诉了吾人一个最为重要而有意义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统计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问题、宗教问题,统计蕴含了人类之大行动、大知识、大谋略、大智慧,所谓的符号逻辑是远远无法全面地解释因果关系这样的统计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28915.html

上一篇:中心极限定理与大数定律
下一篇:“盗”与“道”
收藏 IP: 175.169.29.*| 热度|

3 尤明庆 高宏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