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震局正式调整灾区地震区划
《财经》记者 李虎军 《财经网》 [ 06-19 16:07 ]
汶川、北川、茂县以及都江堰抗震设防烈度从原来的七度提至八度,全国范围内的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将于2010年完成
注:《财经网》上刊登有地震灾区新旧版本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http://www.caijing.com.cn/20080619/70519.shtml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李虎军】作为汶川灾区重建的抗震设计依据,《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今日在中国地震局网站正式发布。
这份区划图的主编、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高孟潭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地震区划图反映了不同地区潜在地震危险程度的状况,是震灾防御的重要基础。
2001年,中国编制出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并将其作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GB 18306-2001)。设计人员在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计时,必须依据地震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各个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
在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中,原有的地震烈度区划概念被地震动参数区划所代替。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指标,与地震烈度有所区别。不过,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和地震基本烈度之间,也可简单地进行对照。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已经于2007年7月启动,按计划将于2010年完成。
汶川地震发生后,对灾区的地震区划图进行修订,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毕竟,灾区重建不能再依据2001年的地震区划图,也无法等待2010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为此,中国地震局紧急组织专家对灾区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修订。
5月14日,中国地震局就召集专家开始讨论汶川地震区划问题,并派出两批专家深入灾区实地考察。
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制组依托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国家科技支持项目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现场和其他途径获取的最新资料,对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潜在震源区划分、大震复发周期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外,编制组听取了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地震局领导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并组织全国地震区划图顾问组专家召开咨询会议。
5月31日,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专家组,通过了修订后的《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而这些修订,也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2001年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首次修改内容,于6月11日起实施。
高孟潭研究员说,过去人们的确低估了汶川地震灾区所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风险。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这一地区的抗震设防依据。
但他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汶川地震灾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抗震设防将普遍提高一个等级,或者说设防烈度将普遍提高一度,而是针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考量。
与2001年的地震区划图相比,汶川、茂县、北川、都江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被调整为0.2 g(g=重力加速度),对应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八度;之前,这些地方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g,相当于七度。
计划修建大型石化工程的彭州,虽然设防烈度维持七度不变,但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则从原来的0.1g调整为0.15g。而郫县、成都等地区,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仍然为0.1g,设防烈度维持七度不变。
高孟潭强调,作为国家标准的地震区划图,只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最低依据。而且,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和某些重大工程等,还必须做专门的研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