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zifawang.blog.sohu.com/88097497.html 2008-05-22
今天,或者是说昨天,是在灾区灾害调查的最后一天。从5月14日离开哈尔滨算起,我们在地震现场的时间已经超过整整一个星期。因为参与生命线系统的地震灾害调查,所以几乎跑遍了断层东面的所有重灾区。即使是只有山间小路,如果能够通车的地方,我们都尽可能走到尽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步行很长的一段时间直至山间小路,一直到无法再向前走的时候才折回来。
掰起指头指头算起来,我们到了都江堰市、什邡市、绵竹市、北川市、安县、江油市、成都市区、德阳市区、绵阳市区和平武县的乡下,到过几十个边远小镇,看到了一幕幕极其惨烈的景象,也看到和听到了一件件感人的故事。经过一次次剧痛冲击的神经,已经开始麻木,心灵中得到的冲击已经将我们的胸口填满,脑中的千头万绪和无限感慨是远远不能用语言就可以来描述的。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胡乱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团根本没有头绪的乱麻,知道里面肯定有一个答案,也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就是不知道如何找到这个解。
我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就是,在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今天,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抗御类似汶川地震这样量级的特大地震?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是在极震区,仍然有没有倒塌的房子。在北川有,在汉旺有,在红白镇有,在今天刚刚看到的平通镇也有没有倒塌的房子。这些房子虽然有一些破坏,但是还远远没有倒塌。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房子里,地震来临的时候,房子不倒,就不会有太大的生命危险。
纵观这次地震破坏比较严重的建筑物,要么是没有抗震设计的一般农村建筑,要么是抗震能力底下的老旧房屋。更加令人痛心的是,还有许多建筑质量和抗震设防水平没有达到标准的房子,在这次地震中同样遭受了重创。特别是那些没有按照标准设计,更没有按照标准建设的学校和医院,是值得我们认真反省的最重点问题。看着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心中的愤恨是很难平静下来的。
悲伤了,痛苦了,愤怒了,麻木了,但是,路还是要走,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为了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一贯的做法,走出一条真正能抗震减灾的新道路。具体地说,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地震区农村建筑的规范化。或许我们不能立刻将所有的现有的农村建筑物都规范化,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第一步立法,要求农村的新建住房需要规范化。政府可以利用政策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抗震房屋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农居安全工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但是,就目前的态势来看,我们需要加快步伐,尽快完成这项工程。
第二,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建筑物设防水准的提高。这方面的正反例子都不用多说。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考虑将学校和医院等和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可以产生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第三,尽快对老旧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这点不用多说。
第四,积极排除地质灾害。在这次地震中,因为断层是在大山里面,所以各类地质灾害比较严重。在地质灾害和地面运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滑坡、滚石和泥石流,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所以,对于地震区山地的地质灾害的排除要早日进行,这样对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第五,提高建筑质量的保障体系和明确责任。在地震现场,多次看到如下图的废墟,倒塌下来的砖头一个个干干净净的,好像刚从砖厂运来的一样。本来砖体结构就缺少延性,再加上勾缝砂浆没有强度,整面墙就像用几块散砖堆积起来的一样,遇到强地震,不倒塌才怪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非常有必要确保我们的质量保证,并却明确责任分工。我甚至是狂想,将一个地区负责人的考评和当地建筑物的抗御地震(或者是其他什么作用)能力结合起来,这样一定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建设质量。
第六,完善我们的抗震设计标准。这次地震我们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教训凝练出来,结合到我们的抗震设计中,那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
第七,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这次在灾害现场看到的一般民众对地震知识的渴望,对基础抗震知识的缺乏,对地震发生后紧急救援知识的匮乏,深深地让我们担忧。我们应该在小学生的《自然》课程中,增加如何应对紧急事故(地震、台风等)的教育知识,这样,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应对地震类的紧急事故,对于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有着重要的意义。
类似的建议可以列出许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希望下一次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要再次束手无策,不要再次发生类似汶川地震之类的巨型灾难。
地震虽然过去,但是它留下的痛苦和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