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教师评价中的几个误区

已有 7855 次阅读 2012-1-20 08:54 |个人分类:大学问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教师评价

      伴随着大学逐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有关大学教师评价问题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何为大学教师的绩效呢?如何评价大学教师绩效呢?大学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有时这些问题真真把教师的思想搞乱了,也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目的性搞乱了。教师成为一种玩偶,教师应有的品性、行为、气质、个性都伴随着教师评价而被扭曲。大学教师评价的误区正在诱导着教师自身的异化,也异化大学的组织特性。大学教师评价中的误区至少有以下四个:

      重行政管理,轻教师发展。

      当下大学教师评价制度、评价体系、评价技术、评价程序、评价结果使用等都是以学校人事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职能部门做出来的。而他们做这些制度时的出发点大都又是为了“行政管理”而不是为了“教师发展”。行政管理与教师发展是两种不同的评价价值导向。前者立足于“大学进步”,立足于管理教师,即希望教师按既定的评价指标发展,以此促进大学有更靠前的排名,收入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后者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在尊重教师职业规律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前者立足于“管理”,根本上把教师当成“经济人”,希望借评价制度促进教师出更多的成果,特别是科研方面的成果。而后者则立足于把教师当成“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希望借评价指标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加压,自我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个体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前者的危害是把大学当成了企业,当成了官场,市场机制、绩效考核扭曲了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异化了大学的育人功能和学术功能。后者的优势是在尊重教师个性、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大学教师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在探究高深学问方面的积极性。

      重教师科研,轻教师教学。

      这一误区的源头有很多,关键的有大学学术化的排名系统,大学学术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大学学术化的奖励体系。当然也根植于大学对大学功能的误读。目前无论是国内大学排名榜,还是国外大学排名榜,都无一例外是学术性的,科研指标占很重的份量。而大学排名往往诱导人们对大学评价的客观性,大学,特别是近功近利的大学无不希望自己的大学快速发展,实现排名大跨越。中国学术化的经费投入机制,也在助推大学重科研的价值取向。除了按学生人员拨款以外,大学其它经费来源基本都与科研业绩有关。特色专业建设费、精品课程建设费、重点学科建设费、重点实验室建设费、自然科学基金等,无不与科研相关。当然中国大学学术化的奖励体系,也诱使中国大学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学校,可以获得重点学科,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科研积分多的人可以较晋升教授等。如今的大学,作特色介绍时,基本不谈人才培养的业绩和贡献,都在谈取得多少硕士点、博士点,取得多少自然科学基金,取得多少国家级奖励等。在这些外因的诱使下,还有多少大学会安心于教学、安心于人才培养呢?

      重量化数据,轻质性报告。

      计量学的发展不仅影响了自然科学,也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化、计量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似乎一项研究没有系统的数据支撑就算不得科学。事实上,一些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数量化的定量研究,并不一定比质性的定性研究具有明显优势。一些数量化的定量研究,因其数据来源的不客观、不完整,其研究结论往往存在致命的缺陷。在教师评价方面,由于量化数据往往给人以清晰明确的结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因之成为管理者、考核者手中的法宝。他们设计复杂的表格,制定复杂的计算公式,在客观化的外表下,得出一个可以完全比照的结果。虽然这种方法貌似公平,实则加入了更多的人为因素。而且冰冷的数字,并不能给教师以启迪,以反思。当然,一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高”与“低”,也委实难以定量的数据来表达。质性的定性研究,虽则不能给出唯一的数据,但却告诉人们一个系统的概念。何为优,何为良好,何不及格,何为不及格,大学教师还是人人有一本帐的,虽然没有数据支撑,却可以给人启发。2005年,57岁的上海交大晏才宏老师,一生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他的课学生很爱听。但就是这样一位上课不带课本的优秀老师,到去世时也没有评上副教授,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重同行评议,轻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的主体大体有以下几个:自我评价,上级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但具体到大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大学的业务范围,则四种主体评价的权重应该是不同的。对教学来讲,学生评价无疑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学生是教学的直接作用对象,是教师课程上直接的受众,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最准确的。对教师教学评价,过分依赖领导、专家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错误的、危险的。因为现在人们对教学赋予了太多的任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剧场的表演。角色的任务,表演的台词,甚至表演的格式、风格都给格式化了。按这样的要求,出教学的名师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人才个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科研来讲,同行评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我们却不使用,我们往往对科研进行系统化、人为的赋值,使科研成为一种格式化的劳动。科研评价的量化趋势,已经造成太多的学术腐败和科研垃圾。对服务和文化传承来讲,评价主体应该多些量化。但综合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的天职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于教学,应该是一个基本准则。由此来讲,大学教师评价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评价,不要以专家评议、领导评议代替学生的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530378.html

上一篇:中国大学有问题之大学章程篇:大学无“法”
下一篇:大学章程的前世今生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40 刘全慧 陈小润 吕乃基 陈学雷 牛丕业 刘用生 吕喆 唐常杰 王修慧 闵应骅 曹聪 曹俊兴 吴飞鹏 马昌凤 张利华 陈湘明 徐长庆 李孔斋 张骥 吴超 王涛 马磊 徐迎晓 杨海涛 陈智文 李斌 吕洪波 徐耀 何学锋 肖振亚 苏德辰 wliming reaperyang louiexp kongmei ultraq crossludo njzhouhua vangue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