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教师“被班主任”之合理性

已有 4389 次阅读 2010-7-7 09:05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教师, 班主任

“被字句”的始作俑者,现已难考。但这个“被”字委实反映了社会公民对公权力的无奈、无助,反映了社会信息的不实。“被”字背后是民意被强迫,公民个人意志被左右。故这个“被字句”迅速穿红,成为网络流行语。“被失踪”、“被自愿”、“被中考”、“被小康”、“被幸福”、“被繁荣”、“被慈善”、“被就业”等尽皆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引起相当程度的社会共鸣。当下在很多大学中,大学教师“被班主任”同样引起教师热议,并广受教师诟病。

一些大学为了跟风,或者是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亦或是为了强化大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强行规定大学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担任本科班级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很多教师无奈地“被班主任”了。

对此,很多教师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教师天天“被”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指标所考核,既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又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现在又莫名其妙地“被”要求完成一定的“班主任”工作量,真是不拿教师当人看了。大学教师成为大学内压力最大的群体,成为大学中任人摆弄的“被对象”。可教师又有什么办法呢?不去当班主任就别想晋升高一级职称。而职称是教师的命根,是教师获得尊重、提高待遇的一个基本符号,是教师各种资本的源泉。为了职称,教师只能“被班主任”了。

我起初对大学教师“被班主任”也持十分不赞同的态度。既然大学中有班主任岗位,并有专职的班主任人员,为何又要强行规定大学教师去当班主任呢?大学中既然有各种职位的划分,就应该各司其职,奈何要互相串岗,互相兼职呢?大学中各司其职不是更好吗?做行政的就专心行政,不要做学术;做教学的就安心教学,不要做科研;做科研的安心做科研,不要去做行政;当班主任的就安心当班主任,不要去教学,还有很多的“做……,不要……”。如此,大学内不是很好吗?

但仔细思量,总感觉教学“被班主任”还是有其合理性。

从大学职能上讲,大学的中心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内所有人员的职责与义务。做管理工作的,要明确管理的出发点、落脚点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做教师工作的,要明确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做服务工作的,要明确服务的目的是育人,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在大学中,最受人尊敬、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最易成为学生偶象的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关乎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可以直接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从教师教学效果上讲,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从而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更易于形成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促进“亦师亦友”有关系的形成。

从学生角度上,大学生更乐意与教师接触,教师的专业学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无言的榜样。梅贻琦曾形象地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1]教师有义务满足学生的要求。

由上观之,大学教师“被班主任”有其合理性。关键是教师如何由“被班主任”变为“主动班主任”。这方面,既需要学校的制度诱使,更需要教师的理性自觉。从学校角度上,学校要尽量去除“被班主任”的强制性要求,代之以使教师“想当班主任”的诱制性导引。既给予当班主任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荣誉称号、物质待遇等方面的奖励。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讲,要尽量认识到当班主任的职责要求和角色要求,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深入学生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学业和人生的导师。



[1]梅贻琦.大学一解[A].杨东平。大学精神[C]。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4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341811.html

上一篇:大学辅导员应不应该做些科研工作?
下一篇:“卓越计划”,重在卓越,贵在创新,根在耦合
收藏 IP: .*| 热度|

2 王涛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