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165062189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1650621898

博文

读研是一场“修行” 精选

已有 9158 次阅读 2023-12-8 19:08 |个人分类:读研生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研是一场“修行”

IMG_4661.jpeg

研究生学段短短几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学业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攻读研究生期间的各个环节,如开题、做实验、写文章、撰写学位论文等;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做好平衡?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保持好心态……

我认为,读研就是一场“修行”,包括科研上的修行和生活方面的修行。据此,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想总结几点我认为重要的经验与感悟,也借机为自己梳理读研的方法论。

(一)文献阅读

IMG_3170.jpeg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必备的一项学术与科研技能,不仅在选题时十分重要和必要,而且在整个论文工作期间都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初步接触某个领域时,对课题具体内容往往不太熟悉。这时就需要我们增强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

在方法上,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而是要逐步确定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特别是高水平的国际期刊。选定期刊后,可以选读Most Read板块的文章。

一方面,可以熟悉期刊的要求和文章发表水平、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等细节;另一方面,从阅读中我们也能积累自己的“语感&语料”,从而为具体课题的确定、实验设计、论文写作和投稿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在最初查阅文献时,我往往面临着阅读效率低、花费很长时间都不能“吃透”一篇外文文献、或者阅读多次都抓不住重点等问题。而且,常常会感觉自己阅读的文献内容都忘记了,似乎没有读过。这时沮丧的情绪不期而至。

那么该如何解决或克服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会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我开始了阅读,坚持并不断思考,就可以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文献查阅方法;其次,在看文献方面也有“技巧”,比如看引言体会文章的创新点,在阅读完后,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英语的复述等方法来掌握文章的内容。

经历完这一阶段,我们似乎又会有这样的担忧:要研究的领域已经发表了大量的文献,自己要做的方向已经被他人做过了,似乎不能再进行创新。此时,我也会告诉自己,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大量文献阅读与积累上,经过一定的训练,最终逐步培养出自己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早期我们对文献的把握还比较肤浅,还没有开始具体的实验,太早下判断自己的研究课题难以创新会打击做研究的信心,令自己裹足不前,什么都做不了。

(二)理想与现实

IMG_4869.jpeg

研究生还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这种感觉来自方方面面,有来自同龄间的压力、科研与生活、课题组的运行、导学关系等。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笑闻:“研究生只有在收到录取通知和毕业时才是最快乐的。”虽然其中不乏有夸大和玩笑的成分,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读研前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课题组的运行并非理想化的。理想的课题组运行模式包括了三个方面:输入-转化-输出,且各自形成了闭环。其中,输入包括了人、资金、设备、项目,转化包括了做实验、写论文,输出包括了项目结题、论文产出、毕业生等等。作为老师,要申请到自科基金等项目,就需要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产出来结题;而作为学生,尤其是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又面临着尽快发出论文,以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问题。这时就面临着是“卡”学生,发高水平的期刊,但可能面临延毕,还是尽快投一个低一点的期刊,把手里的东西尽快“抛售”的问题。

在“学术规范与科研技能”课中,我也明白了无论是做科研还是生活,都不是理想化的。比如,测定浓度低,精度要求大,进样十次可能才得到一次较好的数据,客观与主观因素矛盾的交织,使得实验进度久久得不到进展。又如,在得到阶段性的实验数据后,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实验结果不理想,总想重做,又或是做了大量实验,数据搁置一边。我认为这时应该及时分析数据并整理成文,还要与导师进一步讨论,最后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以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得到了“较差的实验结果”,我们也应该学会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如果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也不必“妄自菲薄”,或许还能用在大论文章节当中,以充当工作量。

再如,在论文投稿时,很有可能面临被“枪毙”的问题。我们要平衡好“卖”给什么刊的问题,要改完一篇就投掉一篇,而不能把论文hold住,才不至于被多家拒稿后,自己的论文被discredit得一文不值,最终哪头都没顾上。

IMG_4569.jpeg

时间管理方面也不是理想化的。比如,在面临院系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如何有选择性地参与,平衡好上课、科研与课外活动的问题;在做一些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事情时(比如撰写课程论文、实验制样取样),如果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有各种任务和事情“飞”过来,可能会导致思路打断、事情堆积的结果,使自己后期压力山大。

因此,做好时间管理是我需要不断精进优化的。对此,我的做法是单列一个word文档,根据待做的事情(to-do list)分为了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板块,并以不同颜色高亮标记。每当我完成一件紧急重要的事情后,会感到一身轻。另外,我们也应该学会“拒绝”,拒绝不必要的事情,拒绝不必要的活动……

此外,在我们效率低下的时候,也要学会给自己“放假”,研究生毕竟不是超人,有时停下来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我们可以走出“象牙塔”,多多观察社会发展与变迁,也可抽出一段时间,进行运动健身等等。

(三)做好阶段性任务

IMG_4847.jpeg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完成,不同阶段也有不一样的心得与体会。

在本科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专业的通识教育,在面临升学、留学还是求职等问题方面需要深思熟虑。而在研究生阶段,除了面临上述问题外(即职业规划的问题),还面临着规划完成每学年、每学期等阶段性任务以及考核节点等问题。

对此,M老师给予了我较大启发。关于“路径——目标理论”(Path-Goal Theory),我认为其不仅能应用于读研方法上,同时能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次到达一个油桶,穿越撒哈拉沙漠。”于我而言,油桶就像是修完课程学分、一篇论文、一个课题、中期考核、毕业论文……

面对一个个小目标,又可继续细分,集中精力做好读研各阶段的任务。当然,向目标前进途中不乏有各种“障碍”,如何移除路径中的障碍,顺利通向目标仍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每完成一个目标后,就犹如重获新生,“油箱”又加满了油,继续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因此,这样看来,穿越“沙漠”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

(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IMG_4628.jpeg

读研需要对某个领域有所突破,达到该方向专业的水准。而这里我提到的“综合素养”要求自己全面发展,似乎东一头西一头,没能抓住主要矛盾,但我认为其实有更深的内涵。

首先,研究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避免不了与老师、同学、课题组打交道,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性格,同时,不同人也有不同的需求与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也要会做事,这也是步入社会的必备能力。

其次,在经过一学期课堂的presentation(以下简称pre)锻炼后,我感悟良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作报告的能力。在此想分享几点感受:一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如何做好PPT,可以说做PPT贯穿了整个读研过程,甚至是走向职场后,必会的技能。其二,PPT的制作需要图文并茂,并尽量精简文字,做到重点突出,风格鲜明。

在进行pre时,还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吸引听众,绘声绘色,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另外,还需要保持一个自信的心态,这个自信来自多方面,有对内容的熟练、对自己的信心或是对内容的热爱等,通过自信的展示也会慢慢锻炼出恰到好处的“松弛感”。最后,需要我不断练习的还有对pre的时间的精准把控,通过学术讲座与课堂训练我也明白了,作报告不能超时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两点综合素养外,当然还包括自我能力提升的方方面面,比如英语水平、抗压能力、表达能力等,这里不再展开。

(五)结语

IMG_4683.jpeg

读研就是一场“修行”。是不断与自己和解又奋力自我突破的过程,摒弃学生思维,减少自我内耗,找准主要矛盾,并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最后,寄语自己,与君共勉:少说多做,享受读研独处的时光,拾取自己的“油桶”,始终坚信“every bullet has its destination”,永远在路上,秉持这样的信念,我相信最终定会“修成正果”。

【本文照片均由博主本人提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6240-1413017.html

上一篇:城市在发展,人生在进步
下一篇:撰写课程论文的痛点与乐趣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14 胡新鹏 周钰 王涛 崔锦华 梁洪泽 农绍庄 窦华书 王启云 郑永军 韩玉芬 夏向阳 孙颉 许培扬 guest1136655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