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南京旧书店逐渐绝灭—城市人文的剪影,政府、大学等或应伸以援手

已有 11026 次阅读 2015-2-8 14:20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政府在经营手续审批或税收上予以适当减免或补贴

                                ——大学等可借鉴复旦与华东师大做法,给旧书店一些空间

                                ——实体旧书店的式微难以避免,但能否挽留一下它的脚步

    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的旧书店处于灭失之中。当然,此处主要是指实体点而言。  

    有人称,旧书店是城市的文化风景。我想,它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修养,城市的历史构成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景观。

    最近,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大门附近的学长旧书店的关闭令一些书虫们感到失落。我由于喜欢淘书,与该店老板邓以大及他的父母、弟弟都比较熟悉。 近些年去得较少。没想到,突然在2014年底关门大吉了。小邓是湖南人,尽管学历不高,但勤劳踏实,竟以自己的真诚与才干赢得了一位南大女博士生的芳心。后来,女博士海外学成归来,去了上海一所大学工作。小邓父母告诉说,儿媳人品也很好,能吃苦。由于她家庭经济境况似乎不太理想,小邓在她求学期间也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本次邓老板放弃南京学长旧书店,除了租金与经营许可方面的掣肘之下,家庭原因以及上海旧书店的发展空间可能也是重要因素。

    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追崇赶超世界科技新潮,旧书店的作用可能有限。然而,对于不少历史、哲学、社会等人文学者,旧书店(当然包括网上书店)的功用往往意味深长、颇值玩味。

    有读者指出:“实体书店留下文化的土壤,让这些书店很好地生根发芽,(可以)养育一代又一代的爱书人、读书人。”

    大学以及城市图书馆等可借鉴复旦大学及华东师大闵行校区,选择一些有独特个性、富有品味的旧书店进行合作,给旧书店一些空间。 比如,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即对旧书销售提供过便利。

    在慈善事业上,国家应当鼓励民间资金赞助私人博物馆、旧书店等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底蕴。

附1:http://jnsb.jschina.com.cn/html/2014-12/11/content_1168783.htm 

“学长”突然关门,南京旧书店又少了一个
旧书店是城市的文化风景 专家呼吁给予更多政策扶持
江南时报记者 王琦
               “学长”关门了,不少市民感到惋惜

   “学长旧书店关门了,怎么说关就关了呢?”近日,有南京网友曝出,位于南京大学旁的一家旧书店突然关门,引来不少市民的关注。整洁明亮、飘着淡淡的书香,一淘起来不知不觉会耗去半天的时光,散落在南京城各地的旧书店曾经是很多书虫们的最爱,但随着网上书店和电子化阅读的冲击,旧书店这一城市文化风景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旧书店关门    引来众多书友不舍

   学长旧书店位于汉口路南大校门对面的好又多超市内。记者一进入超市,就发现店铺已经卷帘上锁,透过门缝看到二十多平米的店面散放着几个旧书架,书店里面已经没有存书,就连招牌标贴都被人撕去了一半,店铺外打着教辅图书五折等字样的小广告,似乎成为这里曾经经营过书店的唯一证明。“上周五关门的,说是到上海复旦大学那边经营书店了。”超市收银员告诉记者,书店平时生意还是不错的,经常有学生前来光顾,上周老板说关门她也觉得很突然,这几天有不少人还来问书店去向。

   就在记者采访中,还有一对大学生情侣前来书店选书,当看到书店关门,大学生小赵还显得一脸遗憾。对于书店关门,不少南京书友在网上也留言表示惋惜。

   “南京学长旧书店。因其离客居之地仅十几分钟的车程,很是便利。去时已近中午,选书过程中不时闻得阵阵农家菜香……”一位书友撰文写出了自己在学长旧书店的选书回忆,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另一位书友则描述起学长书店的旧貌:“超市里面找到一家名为“学长旧书店”。这里面,旧的教材占了大多数,明码标价:1、考研旧书、公务员旧书2—2.5折;2、旧教材、教辅3.3折;3、旧小说等2.5折左右;4、部分经济旧书4—5折。”

   还有的书友则说出了旧书店店名的趣事:“走出淡淡香烟与书香一起弥漫的万象书坊,我进入汉口路的‘学人旧书店’。想起刚才那家叫‘学长旧书店’,就觉得他们可能是兄弟连锁店。我问了一下,结果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成为‘学长’,只需要年轮的旋转积累;要做‘学人’,恐怕一生都不易的。但是,‘学长’与‘学人’都成为旧书店的名字,应是南京的一绝!”

                                       高租金缺扶持让旧书店生存艰难

   成本高、入不敷出、网店冲击……这些理由随便碰上一条都会让旧书店生存艰难,甚至关门大吉,那么“学长”又是如何下课的呢?记者与书店工作人员丁小姐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学长旧书店四年前在南大汉口路上开始经营,从经营伊始就步履维艰, 书店的旧书很多都是毕业季从学生那里回收的,没改版的教材以定价的1.5折收购,2—4折出售。还有一些从其他书店采购,但利润会少很多。“25平米的房间每年房租就要12万元,加上水电费,每天要500元才能保本。”丁小姐说,书店其实早就撑不下去了,去年老板就想关张,只是想到还有不少老客需要服务才勉强维持。丁小姐说,因为教材等辅导书经常改版,每年还有20%左右的书改版,卖不出去了,只能当废纸卖掉,加上收书以及分类整理的辛苦过程,真的很不容易。

   临近年关,资质不全,经营许可证没办下来成为压垮学长旧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了解,学长旧书店由于和好又多超市共用一个店面,工商注册以及书店经营许可存在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因为缺乏扶持迟迟得不到解决,加上本身就本小利微,老板干脆就选择关张了。

   据丁小姐介绍,南京大学汉口路校区附近过去有近百家旧书店,但这些年经营下来,所剩无几,只剩下学人、唯楚两家在经营。据书友李先生介绍,几年前,南京大学向西,走到汉口路上,依次是唯楚书店、潇湘书店和复兴书店。2012年,潇湘书店关门,全部库存盘给唯楚书店;2013年,复兴书店被青岛路的学人旧书店“吞并”;如今,学长旧书店关门了,而开在潇湘书店旧地上的唯楚书店,也面临着困境。今年因为房东卖房的变局,唯楚书店有可能要搬家,但现在市口好、租金便宜的房子很难找,这让唯楚书店汤老板夫妇很头疼。

   仓巷曾是南京很有人气的旧书一条街,也吸引过各地书人作家黄裳、王蒙、陈子善等人常来此处淘书,但如今只剩下四家旧书店,且面临着拆迁关门的威胁。

                                   书友不解旧书店为何在宁渐行渐远

   “北京有潘家园,上海有文庙,南京有什么?”南京作家、藏书家薛冰说起南京的旧书经营不禁感叹万分。薛冰告诉记者,他一直喜欢去南京旧书店,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出版社改制转型加上学校图书馆清理旧书,一大批库存旧书通过旧书店的渠道进入市场,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学术典籍、名家笔记这类出版物成为他的最爱,他常去夫子庙、朝天宫淘旧书。可随着南京城市管理需要,旧书摊遭遇清理,旧书店生存困难,这让很多像薛冰这样的书友们百思不得其解。

   据介绍,早在明代,南京就是中国著名的旧书集散地,这一现象持续了几百年,很多文人都到南京淘旧书,一直到本世纪初这样的状况才发生了改变,朝天宫、夫子庙等地的马路旧书市场被取缔,才促成了现在北京潘家园以及上海文庙旧书市场的繁荣,相比之下,南京旧书市场就显得落寞很多。“旧书经营其实是一种城市文化景观,法国塞纳河旧书街闻名世界,成为一大景观。”薛冰表示,在国外,旧书经营都是按照一种文化景观来培育,例如法国塞纳河旧书街,日本东京神保町汇聚着150多家旧书店号称是“亚洲最大的书店街”,香港、台湾也有著名的旧书街。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没有旧书街或书店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记者了解到,不仅南京没有旧书一条街,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也都难称“书店一条街”。据说,杭州正在策划“书店——运河”。但其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是无法与东京神保町“书店一条街”相比。

   专家呼吁

   给旧书经营

   更多政策扶持

   “天宫书店成立于2000年,曾是南京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特价书店,当时的店面前身是一家超市。现在天宫书店关门,取代它的还是一家超市。”薛冰说起南京旧书经营的江湖风云,对旧书经营缺乏外力支持,有些遗憾。他认为,书店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旧书店更是让人怀旧的一道文化风景,相关部门应该能够认识到旧书市场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搞一个专门的南京古旧书批发销售市场很有必要。薛冰称,朝天宫以东的一块空白区域车流量不大,只要在营业时间以及环境卫生上加强管理,做一个小型旧书市场应该不是难题。南京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重明认为,在民营书店里,旧书店是个特殊的群体,店面都不大却很难做。投入成本高,还有高额的房租和人工费用。旧书店要想走出困境,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扶持。2007年至2012年,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也对全省13个实体书店给予了资金扶持,然而,江苏补的都是大书店,最缺钱的旧书店却拿不到。政府应该给旧书经营更多的政策支持

   相关链接>>>

   南京还有

   哪些淘旧书的地方

   唯楚书店

   (南京市汉口路48号)

   学人旧书店

   (南京市汉口路48号)

   品雨斋书店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12号)

   聚益书屋等四家

   (南京仓巷附近)

   周六周日旧书摊

   (南京南艺后街)

   古籍书店二楼旧书区

   (杨公井)  

   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

   (辟有二手书区)

附2:http://inews.jstv.com/art/d/20140211/41353.shtml 

                            “南京头号旧书店”唯楚书店即将关门歇业
                                  2014-02-11 14:12  |   作者:陈雷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南京汉口路48号开了十几年的“南京头号旧书店”唯楚书店就要搬家了,这两天有很多新老顾客对此议论纷纷。据了解,由于房东要卖房,目前唯楚书店前途未卜,如果房子卖出去了,很有可能要关门。对于即将关门的遭遇,爱书人惋惜不已。目前,老板有意向开一个网上书店,需要买书的顾客仍然可以在网上购买。

附3:http://jlwb.njnews.cn/html/2014-02/11/content_1581111.htm 

                         复旦伸援手 付不起租金的鹿鸣书店迁新址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

   唯楚书店目前的困境,与上海的鹿鸣书店是何曾相似。

   去年底,上海文化地标之一、创立于1997年11月的鹿鸣书店,由于租约到期,房东开出了书店实在无法承受的租金,鹿鸣只有离开这个呆了十多年的地方。

   据《青年报》报道,创立于1997年11月的鹿鸣书店,因为各种机缘,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复旦大学渊源深厚。这里以销售那些市面上难以寻觅的学术书而闻名。鹿鸣的老板之一张金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复旦中文系教书。

   然而让人略感欣慰的是,鹿鸣并没有关门,只是迁址。鹿鸣的新店将落户于复旦南区学生公寓附近,那里原来是一间教室,属于复旦大学后勤部管辖。在鹿鸣遭遇困境,进退维谷的时候,与这家书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复旦伸出了援手。张金耀告诉记者,新址是复旦免费提供给鹿鸣的,采取“免租金,分盈利”的方式。新店的营业面积比过去增长了将近一倍,据了解新鹿鸣书店已于本月7日试营业。

   上海高校周边学术书店的倒闭曾多次见诸报端,比如华师大的大夏书店,复旦的庆云书店,奉贤大学城的学人书店。媒体数次发出“书店也是大学的一部分,大学有必要拯救书店”的呼吁。此后,华师大闵行校区以低廉租金接纳了季风书园,引发了读者的好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师大和复旦的做法值得上海其他高校借鉴。毕竟留住了学校周边的书店,也就留住了一份人文气息,同时也留住了高校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能性,这是深谋远虑的。 施婷婷 整理

附4: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11/05/30954951_0.shtml 

                        南京最大旧书店关门 同类书店基本退出市场

                                                                     2013年11月05日 06:18

                                                               来源:江南时报作者:王琦 袁清

天宫书店内冷冷清清。江南时报记者秦怀珠摄

图书电商大战开战之际,不少南京老书迷却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辉煌一时的南京天宫书店即将告别张公桥2号,彻底结束实体店经营!作为南京最大的一家旧书店,天宫书店的离去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必然。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位于张公桥2号的天宫书店,书店里冷冷清清的,只有两个顾客在挑选书籍,一名营业员正坐在收银台前工作,神情略显懒散。这里销售的正版书籍一般打三至五折,相比大书店,价格也不算很贵。三四百平米的书店内,很多书架都已经被搬空,许多书被杂乱地垒在几张桌子上,只有没有清空的书架上的书籍还算整齐。

走进书店的办公室,书店的营业员正在忙碌地对书籍进行打包,已经打包好的书籍都堆在办公室的一角,店员说这些书就等着运往位于江宁的仓库了。

据了解,此前天宫书店因为亏本,已经缩小了经营面积,书店一半变成了社区超市。而这次天宫书店的关门,就意味着这家最大的旧书店彻底离开了南京市场。

                                         店长解释: 利润微薄只好转战网上书店

对于书店关闭的原因,书店的经营方也很无奈。书店店长李健平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书店内品种齐全,书店保持有十万种以上的图书,光仓库就需要好几百平米,加上书店本身房租水电都在上涨,近几年一直都在亏本与微利之间徘徊,现在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

李健平表示,这家店最晚这个月月底就会关闭,今后,天宫书店将会把大部分精力转到网络书店上。

记者了解到,天宫书店此前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为了吸引顾客,除了销售旧书外,也会购进很多一两年前的畅销书,且大多是打三折处理,其间的赢利可想而知。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折扣书市场,因出版社库存书减少,大多在萎缩,所以,天宫书店赢利的主业务——折扣书批发也很难做起来,造成经营难以为继。

                                        读者不舍: 说关就关到哪儿去找特价书

正在天宫书店挑书的严老先生说:“这里价格公道,不会乱报价。南京有的旧书店经营不地道,价格都是随口报,读者要花不少冤枉钱。”严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淘书已经几十年了,以前的不少同事和他一样也喜欢淘书,但是这几年他们发现旧书越来越不好找了。以前三牌楼后面,夫子庙里,旧书一条街都是淘旧书的好去处,可是现在基本都关了。相比之下,天宫书店可以说是最大的一家,其他几家加起来也没有这里书多。

常先生是天宫书店会员,话语中更多的是一种惋惜:“毕竟曾在这儿淘到过心仪的书,泱泱离去,怆然若失。” 而李先生用浪漫的笔调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逛天宫书店的细节:书店附近有个很好吃的米皮店,可以搭碗隔壁的羊肉汤,迷路时顺路看看老城南风情,和城中的旧书店群风味又不一样。

                                              书友感叹: 翻看着书怀念淘旧书好时光

南京知名本土作家薛冰也是天宫书店的常客。他表示,旧书店在现有的图书市场很难生存,这是一种市场行为,谁也阻止不了。“旧书源少了,同时,哪有那么多正版特价书呢?”薛冰表示,他现在只能在仓巷等一些地方找到一些卖旧书的小书摊,据说中央门附近还有几家,但规模不大,可以说随着天宫书店的落寞关门,旧书店已基本退出南京市场。

不少书友认为,天宫书店退出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希望政府能够对旧书店多一些扶持,因为如今在南京越来越难找到这些书店了,也许几年以后,很多人只能呆在家里,翻看着书,怀念曾经淘旧书的好时光了。

链接

南京的旧书店

1.唯楚书店地址:汉口路48号2单元

2.复兴书店地址:汉口路48号

3.天宫书店地址:张公桥2号

4.古籍书店二楼地址:太平南路220号

5.品雨斋书店地址:广州路12号

6.学人旧书店地址:青岛路31号101室

                                                  淘旧书:有愉悦,有些许遗憾

                                                           鲁月

淘旧书,常常面临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在选购前的斟酌和选购后的阅读之间,因多了一份虔诚,会带来几多愉悦,也会产生些许遗憾。有些淘来的旧书,虽然不知已被岁月之舟载向何方,但它留下的故事却难以忘怀。

初读巴金的《随想录》时,仿佛感到巴金的人生是活在书中,巴金的血液也漫流在文字里,更如同看到了一幅心灵的地图,指引着读者走入广阔的巴金世界。但因当时是借阅的,还未等读完,便被催还。此后一直想拥有一本自己的《随想录》。一次,在旧书摊上,偶然中发现了它,心中不禁为之一振,拿起来便翻阅,似乎感到它带着一种凝重和沧桑,穿过岁月的阻隔与我握手。付款将其占为己有时的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悦心情,真不是他人所能理解的。

淘旧书的过程,可让我避开身边的纷扰。因为许多旧书虽经岁月的磨蚀,却仍带着一份份生动的暗示和启发,让我幽情种种。

                                                        心中常窃喜

                                                           文晟

书价较高,又想买书看,但又不愿看如今花里胡哨的新版本书,所以在多年前,我就有一种淘旧书的乐趣。

平常上班途中只要发现有摆书摊的,我都要停下来前去浏览一番,发现有可选择的余地,便蹲在书摊旁一本本地仔细挑选。有时卖主见我专往旧书堆里翻觉得十分好笑,我不屑一顾于卖主的极力推荐,不顾当今最流行的畅销书,卖主随即用好奇而疑惑的眼光看我:别人全选新书而我专挑旧书,是不是精神有病?而我却不管那么多,心中常窃喜书的主人竟然懵懂旧书的价值,我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书页只要完好无缺,即使再旧也无妨。一通翻看之余又一番侃价,那些旧书最终均以最廉的价格归我所有了。自然当时心情喜不自禁,像得到了极贵重的物品,回家后啥也不顾先整理旧书,经一番精心处理,粘贴,修复,包装,便加入了书架的队伍。  

附5: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2/25/020366051.shtml 

                                莫非旧书店真成了行将消失的文化风景?

                                                           2014-02-25 07:53:05

                                                             金陵晚报记者 陈岑

   “文革”时期大规模的“破四旧”令古玩交易再无藏身之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中期,一些旧货古玩的交易才渐渐“转正”。薛冰说,他仍能记起位于朝天宫的旧货市场,而那时候,每逢周末,摊贩在附近一带,夜里出来摆摊,清晨收摊,这从早到晚的,人流不息,特别热闹。

  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朝天宫的周边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旧书跳蚤市场,恰逢周六日时候,各地的旧书贩子和古玩卖家都集聚到此地,嚷嚷着叫卖起来。后来呢,摊位越摆越多,也由原来在朝天宫的外围逐渐扩张到了棂星门内。直到1997年,为了加强市场监管,搭建起了钢架的大棚,分为东区和西区,而最繁华的时候,门面、柜台、流动摊子,算下来能有近千家。

  然而,曾经风生水起的南京旧书业,曾经让几辈人投入淘书渊海的朝天宫旧书店、旧书摊,如今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线。“2001年市容整顿,白天不让摆摊,书市就又变成凌晨经营。”薛老回忆,再后来到了2009年左右,朝天宫不再允许摆摊,旧书市场辗转到仓巷,就已经没了当年的盛况。

   ......  

“如果能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旧书店更多优惠,甚至在门店场地上给予扶持或专项补贴,旧书店的生存状态就会焕发生机。”薛冰提出建议,可否效仿国外旧书店经营的成功模式,例如将旧书店集中在一条街或同块区域。

  以日本为例,薛冰介绍,在日本目前就有两千多家古旧书店,有各种很活跃的古旧书协会组织。神保町上的古旧书公会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虽然加入公会要付出一定数量的赞助金、入会费等,但对书店来说,这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加入此公会后,就立即享有参与每天举办的“交换会”的资格,这样,书店就能够稳定提供读者一定水平的旧书。

  “这个旧书集聚区最好就选在朝天宫一带,按照上世纪90年代末的原址复建。”薛冰说,这几百年来卖旧货、淘古书的地儿,不能因此就荒废了。要认识这段旧书历史,更要把这段传统传承下去。

附6:http://dfwb.njnews.cn/html/2013-11/14/content_1541159.htm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小旧书也蕴含着不小的商机,大学周边的旧书店俨然成了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网络的冲击,大学城旧书店的生存现状如何呢?

                                 校园记者 边境 本报记者 庄伟

                                河海本部旧书店:每年都在换老板

 位于河海大学本部2号门好客酒店楼上(虎踞路108号)的二手旧书店淘你妹书屋,已有3年的历史,现在是学校地质专业研一的学生经营的,每年的老板都在换,不变的是它只在每个学期伊始开张一个月左右。“因为开学初是学生们大量购买教材的时候,盈利空间大,平时利润少也没时间”,书店的老板廖同学说。

 这里的旧书都是毕业季从学生那里回收的,没改版的教材以定价的1.5折收购,4折出售。还有一些从其他书店采购,但利润会少很多。当问及书的差价时,他说道:“看起来利润是挺大的,其实不是的,25平米的房间每年房租就要一万多元,每年还有20%左右的书改版,卖不出去了,那这些书都要赔掉。”困难不止于此,收书以及分类整理的辛苦过程不必多说,因为这个书店是依存于学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租下学校的房子做店面等也是相当繁琐的。

 “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个河海实惠、快捷的二手书籍交易平台,回收所有废旧课本、资料等,精心整理分类再低价出售给河海学生,方便学长学姐,更方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这就是这个旧书店的初衷,廖同学称自己本就是喜欢尝试探索的人,这个书店只是他迈出的一小步,从中他也意识到赚钱的不易。

                            河海江宁旧书店:一场大雨曾损失万元

 一个老板、两个员工、10万多斤的书本和100平的房间,就是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海文书店的全部。走进这个有着7年多历史的书店,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牌子上写着经管类、英语类、法律类……各类书目分门别类,摆放的井井有条。

 书店里改版的教材或者参考书、杂志等是按废品价4角一斤收购。也有一些新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资料、计算机考级资料等,老板说,“这些书都是从图书俱乐部那里弄来的,利润更少,只有1成左右,不赚钱,只是为了赚人气。”书店的墙上还贴了不少学生辅导班的广告,但是老板说这些广告都是给别人免费贴的,没有收取一分钱。7年的风风雨雨走过来,辛酸苦楚多得数不清。“开这个书店就是为了生存,2007年的那场大雨,水没双腿,淹了学生的宿舍,也淹了书店的地面,被水沾染的书全部废弃,损失上万元。”

 此外老板也叹生意不好做。一些毕业生嫌书店回收的价格低,图省事都把书都当废品卖掉,导致收书困难,此外销书也会遇到一些沟通问题,“有时候同学来退书是不给退的,有的的确是在这里买的也不行,因为每天都很多人来买书,哪能都记得,如果他们是在别的地方买的,或者从学长学姐那里借的,无法分辨。”老板无奈地表示,书店为了生存,希望同学们也了解他们的难处。

                           南信工旧书店:兼职卖车票组织旅游

 位于浦口区盘城新街114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苑外的南信大南门外的风云书店,开店至今已有七年时间,是学校周边长期收购旧书的书店。

 记者了解到,比较畅销的书,比如新东方六级词汇、托福词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等收购的比较多,而诸如法律类等专业书籍因不好卖基本上不收购。风云书店老板介绍说:“在旧书业务中,最麻烦的事儿就是遇上改版的教材,一改版,旧版就很难再卖出去。一般两年卖不出去的书就直接作废纸处理。”很多同学大量出售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书籍,而专业课教材出售相对较少,导致书店囤货与缺货并存的现象时有发生。书籍的收购价各不相同,比如气象类书籍,会以较高折扣回收。回收的书籍售价在三到六折不等,每到刚开学时会卖的贵一点。

 为了书店的生存,书店除了售书外,还能买到车票,甚至报名参加旅游。

                 大学老师爱逛的旧书店也要没了,南京最大旧书店压缩店面开超市

                                               本报记者 庄伟

 日前,微博上一则消息引发众多南京书友的关注,“天宫书店成立于2000年,曾是南京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特价书店。去年,一大半店面改成超市,没想到一年后,那一小半也被吞噬殆尽!惜哉惜哉!”媒体人@非著名隐士在微博上透露,南京曾经最大的旧书和特价书店天宫书店将彻底结束实体店经营,引起了书迷们的关注,众多爱书的网友也表示惋惜。上周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张公桥2号的天宫书店,店长李健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大学生也不爱看文史哲?

 记者看到,现场已有一半书架被清空,数十包打包好的书散落在空桌上。工作人员依然不断在打包书籍。

 天宫书店的店长李健平告诉记者,老板打算把书店里的书都搬到江宁存书的仓库里,把店面空出来开超市,早在2009年,书店就开始亏本了,为了填补书店亏损的空缺,2011年底1000多平米店面的一半腾出来,开了一家更能盈利的超市。一年多过去了,书店依然连连亏损,老板决定继续压缩书店店面,扩大超市的规模。李健平指着店内超市里高近2米多的书架说:“你看超市里的书架还没来得及拆,生意好的时候那么高的书架放的都是书,晚上工人都要连夜加班打包发货。”

 李健平告诉记者:“现在看书的人少了,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一方面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人忙于生计根本没办法坐下来好好看书;另一方面旧书源少了,不少现在出版的书质量不那么高,有注水的现象,导致读者不爱看书。而网上书店价格更低,点点鼠标就能买书,更加方便,使我们实体店受到很大冲击。”。

 对于旧书转战网上,李健平也并不乐观,“我们书店主营文史哲类的库存书和旧书,其实我们早就开始在网上销售了,根据网上销售数据显示,来自江宁、仙林大学城的大学生顾客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文史哲类的旧书一般是年纪稍长的人会来买,我们这里大学老师顾客比较多,他们一般要找资料或者写论文会来这里,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书都是按计划出版,数量普遍不多,保存到现在也很不容易,买一本少一本,市面上比较难找。”

                                          各方呼吁扶持文史哲旧书店

 在网上书店和电子化阅读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近年来遭遇“寒冬”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更小众的旧书店。为了生存,转战网络早已成为旧书店经营者们一致的选择。

 爱好收藏旧书的金陵晚报老南京版的编辑于峰告诉记者,“旧书店消失是大势所趋,我现在基本上在‘孔夫子旧书网’买旧书。网上你可以比较价格,或者和店主还价,而且找起来也方便。”

 李健平告诉记者,天宫书店连年亏损实在吃不消,毕竟旧书店也不是个慈善机构。天宫书店退出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希望政府能够对旧书店多一些扶持,比如水电和房租上等能有减免

 南京市作协副主席、作家薛冰是南京著名藏书家,有2万多册藏书。他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其中书店是很重要的一类参照。他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旧书市场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搞一个专门的南京古旧书批发销售市场。

附7:http://www.china.com.cn/chinese/archive/427645.htm 

                                             南京书店地图:城市的隐秘花园

                                                                   万宇

对于一个文明社会而言,书店的存在,显然不只是缴税与就业问题,它为文化传播所提供的便利渠道、它自身个性与风格的影响力,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场”,即使仅仅具有瞬间的能量,这些不刻意的收藏,恰恰是完整梦想的家园。如同一个城市的书房、或是客厅,迎来的都是知心的读者与朋友,隐秘花园的观光客。

......

古旧书店应该是完整的图书流通市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旧”指用过的书,也就是二手书;“古”指一些珍本书,算得上“古董”的书,这个流通渠道却往往被人忽略。很多淘书人却乐此不疲,杨公井的古籍书店中的一部分经营业务涉及于此。对于大多数淘书人来说,更多的来源是一些旧书店和旧书摊。不畏辛苦者常能收获奇珍,民国版的毛边本,清末甚至明朝的手札、书版、信函等等,“淘”字见其寻觅之艰辛、见其邂逅之偶然、见其收获之喜悦,颇见真趣。

他们在寻找什么?“破落的书楼吟馆之中,也许还翻得到一些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胡适的少作;甚至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徐志摩的围巾,梁实秋的眼镜,张爱玲的发夹”(董桥语),他们更像是文化碎片的捡拾者,为那些流落冷摊的旧书、老档案或是过去的只言片语重新寻到一处安妥的归宿。

我相信即使在将来仍有着这样一些人们,逛旧书店,并不单因为手头拮据,想以廉价买得一些需要的书。他不去新书店而踱进了旧书店,是为了访求一些新书店没有的书,寻找先进的收银机后找不到的与书店主人的温暖寒暄与亲切交流,他到旧书店里去渔猎图书,去碰机会,去物色古本、善本、珍本。他们是有故事的人。

附8:http://news.longhoo.net/js/content/2013-07/16/content_10778838.htm 

                                                   盐城小伙为南京书店手绘地图

                     

  尽管今天的“实体书店”生存境况普遍窘迫,但依然有人为了寻找书店,走街串巷、不辞风雨。盐城小伙子董政,就手绘了一份“2013南京书店地图”,他说流光溢彩的都市街道,是因为书店才多了文化的厚度。

铺开手绘地图,谈起南京的各色书店,董政的面部表情即刻生动起来。

“老板科班出身,温文尔雅”,说的是“尚文书坊”;“很神秘的一家旧书店,老是搬家”,说的是“海洋古旧书店”;“书摆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乱,唯一变化的是门脸”,说的是“书友斋”。地图上的书店注解尽管“私人化”,却多了细节和温度。2001年从家乡盐城到南京读大学,第二年开始,董政就把找书店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找那些小书店也挺好玩的,平时出去不去找书店的时候也会盯着门头看。看到书店,就算再忙也会下来看看,和老板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故事。”

地图上的82家书店,董政都尽可能标注了联系方式,方便爱书者按图索骥。时不时,他就骑上自己的“二八杠”扫街看店: “南京的旧书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点家族的意思。以安徽为主,湖南那一带,到这边做旧书的批发生意,或者零售生意。会亲戚带亲戚,在南京满城开花。”

大学时学的是油画专业,董政特别喜欢记录正在消逝的东西。街角的老建筑、路上的法桐绿荫、快失传的老手艺,当然,还有那些充满感情的旧书店:“仓巷过去是南京的书店一条街,可能比南大后门那块还要集中。但是后来仓巷那块拆迁,但是还保留了一些,或者是转移了一些。那些老板也挺有意思的,你把它这边拆了,挪个地方,还开起来。”

从书店这个视角串起了南京的文化历史,董政说他会持续记录、观察:“这上面是今年印的,可能明年上面的一些书店就消失了,也有可能会新开一些书店。但是消失的书店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后有人看到这张图,会觉得,南京,哦,以前还有这样的专门卖好玩的,比较有价值的书的一些书店。”

岁月让书页黄了、脆了,可是董政相信,书店总会存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南京,在街上突然不知道去哪儿了。希望大家能拿这张图,可以到小巷子里转转,到南京的书店逛逛看看。”

附9:http://city.ifeng.com/lydl/20120423/254393.shtml 

                                   盘点南京与书结缘的地方(2012年04月23日,来源:人民网)

附10: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Nanjing/94020 

                                                                  南京旧书市场50年变迁

 

                                                            南京旧书市场五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古旧书市场,可以看作是考评其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在当今的经济社会里,民间旧书市场是否可以成为新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948年下半年,南京风云突变,达官显贵们纷纷离宁出走。他们携带不走的除笨重家具外,其次要算书籍了。带不走的书籍多数流到旧书肆去了。那时,南京夫子庙旧书店、旧书摊有多处。最大的是"泮池书记"老板张舜铭。太平路有"问纪堂","翰文书店","萃文书店"。莫愁路上,书摊最多,新街口摊贩市场内的书籍最便宜。南京这一时期的旧书店、旧书摊之多,如雨后春笋。解放初期,逛旧书店、旧书籍者摩肩接踵,在这里不仅可购到便宜的书籍,而且珍贵的孤本等放在地上摊上待售。  

  经常三天两头地碰到几位老逛客:南大文学院院长胡小石、前国史馆编修郑鹤声,还有和罗尔纲共编《太平天国史》的朱子爽等人。不少老逛客中,本来素昧平生,由于经常逛旧书肆,见面时,互相颌首,或道一声"你又来啦"。朱子爽在旧书肆购进六大橱书籍,还购到《大公报》办的《国闻周报》九年中的全部,用一部三轮车拖回,只花21万元(币改前)。1953年,北京历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用300元(币改后)在旧书肆购得《国闻周报》全部,惟缺少一本"创刊号"。范电请南京史料整理处主任代觅,王知朱子爽存书较多,找朱子爽。朱即以原购价把全部《国闻周报》转让。就在这一时期,南京的旧书店、旧书摊可称得上是"黄金时期"。不少省、市,如上海、汉口、长沙、南昌、杭州,远至西安、重庆、成都等地"书生"都来南京搜购旧书籍,因而,旧书价也就跟着成倍甚至十数倍激涨,即以《国闻周报》而论,有人出一千余元欲购全部而不可得。  

  那时逛旧书肆者们,不仅在这儿用低价购到珍贵书籍,而且可以浏览稀见珍贵札记、手抄本等。他们把逛旧书肆视为一大乐趣,从中获益良多。每每到了吃午饭或打烊时,还有很多人流连忘返。老逛者还把旧书肆誉为"冷摊大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南京旧书市场的最近一次复苏,是"文革"后从堂子街开始的。70年代初,社会秩序表面上趋于安定,但独此一家的新华书店极其萧条,图书馆也无书可借,更有那爱书之心不死的人,慢慢觅到堂子街旧货市场来,从"废纸"中搜求可读的旧书,而往往有令人惊喜的收获。最初的交易还处于半公开的状态,不是熟面孔就很难看到像样的书,但书价却极低廉。那种"纸白棉,字大如钱"的清初殿版,一册尚卖不到一元钱。我的一位忘年交朋友,曾收到了几乎全套的原版《胡宫周刊》,也只花了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至于"文革"前的文学作品,简直就比废纸贵不了多少。  

  买主的出现使市场产生了活力。一些家境清寒又有下乡子女必须接济的知识分子,也将劫余的旧书,偷偷地带去换度日的柴米。他们在地上铺一张旧报纸,放上几本书,袖手侧立一旁,静候尚有求知欲、有余钱且有勇气者。他们拿出来的书多属实用性强而又侥性脱出"毒草"黑名单的,如唐诗宋词等经典,要价也只比收购站的废纸价格稍高一些。这一阶段中,旧书虽有交易而远未成"市",且极受政治气候影响,"运动"风声一紧,便自觉销声匿迹。  

  到80年代末,南京城中仍然没有形成固定的旧书市场。南京的有关管理部门,对于旧书市场的存在坚持采取不承认主义,风头上驱逐没收,从严处罚;风过后放任自流,视而不见。所以迫得旧书商贩成为"游击队",除了堂子街旧货市场外,鼓楼广场的西南角、汉中门广场、山西路军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明故宫午朝门、夫子庙瞻园路、水西门外大桥、锁金村广场、南京大学门前的汉口路、南京师范大学和河海大学门前路边等处,都曾一度出现过旧书摊点,有的逢周末成市,有的则每天设摊。南京的市容管理是分到各城区的,而各城区又很少能统一行动,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些路边摊点大多延续到90年代初;而非交通要道,如汉口路上的旧书摊前后持续约十年之久,直到90年代中期才冷落下去,且深为南京大学的师生所怀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进入90年代,南京的有关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旧书市场的存在,也加强了关注和管理,旧书交易场地逐渐趋于稳定。1992年前,相对固定的旧书市场,主要在工人文化宫和军人俱乐部内。此后工人文化宫内大兴土木,周末旧书市场停办,军人俱乐部内旧书摊点转向,改售书为租书,继而又成为"二渠道"图书批发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鼓楼广场路灯下的旧书夜市,一度颇为壮观,新华书店和出版社也曾加入来大卖降价书。  

  1993年夏秋之间,南京的有关管理部门终于决定开辟民间收藏品市场,将其安排在朝天宫南"万仞宫墙"和内秦淮河之间的夹道上,随后又在朝天宫东侧仓巷桥口,盖起三排简易店面房出租,使这一带成为南京的民间收藏品交易中心之一。1994年初,散布全市的数十家旧书摊几乎全都集中到了朝天宫一带。至1995年尾,书摊已超过百家,至世纪末更增加到近二百家,京、津、鲁、皖、沪、杭、苏、扬等地书商纷纷介入,甚至有来自东北三省和巴蜀陕甘的旧籍上市。而且书商的经营规模也有所扩大,最大的摊位竟长数十米,摆出的图书有数千册!  

  每逢双休日,只要天气晴好,铺天盖地的旧书,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一种极其壮观的景致,令爱书的文化人心醉,即使不打算买书,也愿意到这个氛围中走一走看一看,同书友们聊聊见闻心得,往往早晨入市,一圈转下来已时近千午。对于南京的藏书家和读书人,这几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生享受。全国各地的不少爱书人也都慕名到南京来赶这周末书市,且多有斩获。  

  令人不解的是,2000年秋,有关管理部门不知出于何种需要,再次将这一名闻全国、成为南京一大文化景观的旧书市场强行取缔。书摊们不得不在天未亮时就出摊,淘书者则打着电筒伏地觅书,到八点钟取缔者上班时收市,近乎旧时的"黑市"。从此,朝天宫旧书市场元气大伤。曾经是华东地区最大旧书集散地的朝天宫,终于在不断"整肃"中失去了这一地位。这个集散地如今转移到合肥去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失去的不仅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景观,也是一种新兴的商机。  

  到2001年岁尾,南京的旧书市场总算得到一个获得许可的经营地,是在仓巷的人行道上,虽然规模阵势远不能与过去相比,但好书总是会有一些的。

附11: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4/2/21/1120060.shtml 

 不付场租,季风分店仍然开不下去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发表于2014-02-21 07:02
“这次我离开你!”季风书园新浪微博昨天以台湾诗人郑愁予《赋别》里的这句诗,来宣布季风华师大店将告别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  季风书园华师大分店因持续亏损关闭

■  店方表示开业3年始终人气不足

 

被网友称为“诗歌玻璃墙”的作品曾是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内季风书园的一道风景。 丹陽Kong 陈马尾 图

 

  “这次我离开你!”季风书园新浪微博昨天以台湾诗人郑愁予《赋别》里的这句诗,来宣布季风华师大店将告别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季风书园董事长于淼昨天对早报记者说,季风书园离开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最重要原因是——“这里没有人气”。尽管华师大免费向季风书园提供场地(约400平方米),但没有人气的书店依然逃不了持续亏损的厄运。

  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开季风书园的分店,一直是季风书园原董事长严博非的梦想。从2008年起,早报记者从严博非那里多次听到他关于华师大分店的计划。一直到2011年3月底,书店在华师大闵行校区虹梅南路教师公寓“教师之家”正式对外营业。季风书园的到来,在当时也填补了原大夏书店从此地离去的遗憾。但从一开始,季风书园华师大店的项目就并不为外界看好,学生的消费能力到底如何,一直存有疑问。

  开业3年多来,季风书园华师大店始终人气不足。书店内经常搞一些读书、文化活动,但并没有带动消费人流,尽管这里背靠华师大和交大两所高校。但讽刺的是,附近学生虽然很少光顾季风书园购书,但季风书园门口恰恰是华师大学生快递的投放点,在书店门口经常堆着当当和亚马逊的快递包裹。“这里没有人气。人气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虽然这里属于华师大,但这栋属于教师之家的楼其实离学生居住区非常远,约有一公里。更糟糕的是,门口的那条大马路永远在施工,永远尘土飞扬。”季风书园董事长于淼对早报记者说。所以,尽管华师大方面对季风书园予以免租金的优惠,但经营还是亏损的。“如果一个书店虽然在经营上是亏损,但有人气,那么还有存在价值。”

  2013年3月,于淼从严博非那里接收季风书园。4月,季风书园从陕西南路地铁站搬到上海图书馆站。于淼说,在最初接盘季风书园的谈判中,“我和季风书园的前总经理严博非并没有细致谈华师大店的问题,毕竟在当时,这不是主要问题。但现在关闭这个书店,也是我和严老师商量的结果。”

  谈到华师大店的关闭,于淼昨天对早报记者说,关闭季风书园华东师范大学店并不是最近才作出的决定,“自去年新店在上海图书馆地铁站开业以来,关闭华师大分店就在我们的计划中,也是我们的经营策略之一,因为我们要全力打造、运营目前的季风书园上海图书馆站店。自去年正式开业以来,这里的人气在恢复,经营在好转。从我接盘季风书园以来,其实没有太多精力去管理华师大店,而且那里离市中心太远。”

  在最近一波书店关门潮中,除了季风书园华师大店,还有广东中山的万有引力书店。2月17日晚,位于中山市东区竹苑市场三楼的中山万有引力书店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了“致书友的一封信”,信中透露,由于书店续租租金增加四成,经营方无力承担,书店将于4月底结业。但也并非都是坏消息,复旦大学的鹿鸣书店在关闭了一段时间后,日前宣布书店已迁往新址上海杨浦区政肃路198号(近国权路,复旦大学南区入口),营业面积较以前更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6560.html

上一篇:介绍“李小文:院士与学者”(遥感名家宫鹏、陈镜明等谈李小文)
下一篇:与李小文先生首批公派出国,并同年获美博士学位的遥感院士金亚秋
收藏 IP: 58.240.142.*| 热度|

4 元凯军 蔡小宁 葛维亚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