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我的好朋友——大气科学微博名家智协飞教授

已有 6467 次阅读 2015-1-25 13:17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智协飞

                      ——我与智协飞先生纯系现实中的朋友,他不看我的博客,我不看他的微博

      我与智协飞老师虽然同在一校,但不很久以前并无业务上、会议上等类的交往,可以说没有交集,也无从相识,只是听说他曾在WMO南信大会议上做了不少工作。

       约2010年前,我与智协飞老师可能只是在学校马路上偶然迎面相遇时,也许有几次,作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姿态,认识不认识,略加颔首而已。

       后来,学校建了一个专门的教职工食堂。以前仅在学生食堂辟一个角落,与学生们济济一堂、打成一片,教工们很难自由碰头。有一段时间,两个老男人,晚餐时都孤零零地在教工食堂混饭。空荡荡的餐厅,难免寒暄几句。时间久了,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些共同话题。

       不知不觉就成了话很投机的好朋友。

       再后来,晚饭时我教工食堂也去得少了,渐渐地改为电话联络或面聊。

      由于各忙各的,平时聊天总时长非常有限。约2013年上半年,我因在读多年的博士学业面临瓶颈,有时找智老师诉些苦。他总是笑眯眯地给我一些建议。他还曾派他的准研究生(刚考上的一位女学生)协助对我前期处理已得到的江西SPEI干旱指数进行了一周的EOF计算。

      智老师曾建议我玩玩微博,可我却始终对微博提不起兴趣。我从来也没有建议他到科学网开博客。他在微博玩得那么欢,本身还有很多岗位工作要做,需要适可而止,您说是不是?

      我与智协飞老师,他玩他的微博,我玩我的博客,似乎井水不犯河水。今天,我却在博客中扯上他的微博,可谓趟了一次浑水。

      不过,按我们水科学研究者的语汇来说,河水与地下水本是同根生,天上下雨地上流。

      有一阵,我想研究红军长征的气候背景,智老师也乐意做第二作者。我征求李小文先生对于该研究课题的意见,他建议我还是谨慎动笔。后来,本身又从事期刊编辑的智老师也告诉我,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国家不太支持。因此,鉴于以上两位人士的意见,我就暂将原来的设想束之高阁了。

      关于博客或微博,我远没有智协飞老师与李小文先生那样从容与潇洒。据报道《智协飞:微博那些事儿》称,智协飞说:“有的学生告诉我,每天早上起来看一看我的微博,就差不多知道一天的重要新闻了。能给他们起到一个过滤海量信息的作用,我也很高兴。”李小文先生也鼓励自己的学生在科学网上讨论。对于博客,我一般不向别人直接宣传,就是学生我也不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网上还是比较复杂的,单纯的学生随便讲话后导致的后果,他们很可能承受不住。

      至于朋友之间的友谊,我觉得未必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培养。有时一席话就能大体判断是朋友还是路人。

         

附1:http://xcb.nuist.edu.cn/mtnxd/baozhimeiti/2014-04-24/8041.shtml

                                                            智协飞:微博那些事儿

                                                                                作者:贾冰

                                                     (载于《中国气象报》2014年4月24日 第4版)


  1996年“触网”做了第一个个人主页;2000年依托互联网开始创业;2011年5月注册微博;去年开始又用起了微信,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智协飞玩儿起新媒体来一点也不落后。

  如今,智协飞的新浪微博“大气铁文(原‘大气之象’)”已有粉丝6600多人,在圈内影响力颇大。他微博的个人资料中,“德国天气在线网站联合创始人”体现着这位天气专家身上不同寻常的一面。

  智协飞长期从事大气科学方面的研究,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处副处长、《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在他看来,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尤其是在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方面:“一方面可以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气象事业,另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2012年年底,《北京晚报》的一名记者通过微博找到智协飞,就“改善气候,要靠每个人的行动”话题采访了他。其中就引用了他主持的一个973课题《全球及东亚季风气候变化超级集合分析,海气反馈与多元线性统计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那是我们一篇SCI论文的研究结论。论文发出去就是要让大众知道,不能束之高阁。”智协飞认为。无独有偶,智协飞关于天气风险管理的研究,也被敏感的媒体通过微博“捕捉”到了,记者就国外天气衍生品交易的情况和中国天气期货的发展前景采访了智协飞,一篇题为《天气期货大有用武之地》的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和讯网等诸多主流媒体转载。

  不过,通过微博接受媒体采访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智协飞是以一名气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关注、转发、评论一些气象及科技热点话题。当南方供暖的话题引起热议时、当两会代表提出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时、当关于转基因的讨论甚嚣尘上时,智协飞都通过微博发出了不偏不倚的理性声音。正是由于理性看待问题、积极传播科普知识,智协飞的微博一度在新浪“科普”类排名中进入前二十

  智协飞同时还指导着16名硕士生和10名博士生,其中包括4名博士留学生。智协飞告诉记者:“我的中国学生中差不多九成以上使用微博,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中文比较好,也在用。”于是,智协飞发现好的研究文章就经常通过微博“@学生”:“比如我知道某个学生正在从事相关研究,我就提醒他去看一下,可能会对他有一些借鉴意义。”智协飞还充分运用了微博里的微盘功能,把团队成员以及学生撰写的论文放到微盘里供大家下载交流。渐渐地,学生们还发现,有事找智老师,最快的通讯方式就是微博私信,有的学生甚至还将智协飞的微博作为一个小的信息门户。“有的学生告诉我,每天早上起来看一看我的微博,就差不多知道一天的重要新闻了。能给他们起到一个过滤海量信息的作用,我也很高兴。”智协飞说。

  当然,智协飞也不忘通过微博宣传南信大所主办的三本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大气科学学报》以及《阅江学刊》。他坦言:“我也是做媒体的,期刊也要利用好新媒体,跟上时代。”在智协飞的大力倡导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三本期刊都开通了官方微博。智协飞还特意在自己的微博中开通了置顶功能,介绍三本期刊的最新进展。“东西发出去了以后要有影响,不能自娱自乐,多增加几个渠道不是更好嘛。”谈起微博的各种功能,智协飞说得头头是道。

  由于工作忙,智协飞经常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手机看微博,他笑称自己有点“手机控”了。但微博也让他了解了更多科技、天文、海洋、气象等方面的信息,结识了更多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现在气象部门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比以前更强了,很多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客户端做得都很好,增强了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功能。”智协飞觉得,“通过新媒体,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尤其可以吸引青年气象爱好者和气象学子关注气象、了解气象、热爱气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2609.html

上一篇:我在科学网上的两位忘年交朋友——张学文先生与丁裕国先生
下一篇:小文先生入读美国时,第一导师似是Simonett,Strahler是第二导师
收藏 IP: 112.80.93.*| 热度|

4 杨正瓴 蔡庆华 赵斌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