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等国内网络上多篇“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类文档中均提到一个故事。故事称:“六十年代,国内××大学化学系著名教授×××的学生在国外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报道了某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级数是2.5,因为其工作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所以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在做重复试验的时候发现其结果是是编造的,并报道了这件事情,最后这个研究生被判了五年徒刑。”
我想,这个故事声称是真的,但我怎么看也不像真的。反右与文革一线牵、苏修与美帝双反动的1960年代,国内研究人员在国外发表文章一般并不受到鼓励,即使被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美国外国教授指出不能重复,也不至于被判刑。
尽管“1960年代国内因学术造假获刑”目前主要以WORD文档与PPT文档进行传播,但不少人似乎信以为真,或改换作者、或以讹传讹,希望对此史实性故事有所听闻的网友们进行补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2月27日消息,韩国大法院27日作出二审判决,首尔大学前教授黄禹锡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涉嫌造假,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期2年执行。
黄禹锡2004-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关干细胞论文系伪造,但他却隐瞒这一事实,接受了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70万元)的援助资金,且贪污新工业战略研究所和韩国政府研究经费高达7.84亿韩元。
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009年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
黄禹锡曾是韩国首尔大学教授。2004年和2005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克隆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患者匹配型干细胞。被誉为“干细胞研究先锋”的黄禹锡,随后从韩国的一些金融机构领取了20亿韩元研究经费,韩国政府也向黄禹锡提供了研究经费。
2005年年底,有关黄禹锡干细胞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首尔大学经调查最终认定黄禹锡学术造假,并宣布解除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实习编译:朱蕾,审稿:李小飞)
之所以称其“史上最严”,是因按照规定,论文造假者3年内将无法再申请学位。不仅如此,《办法》对论文造假者为在职人员这个以往的制度“盲点”也作出明确规定,“若为在职人员,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将通报其所在单位。”
在对《办法》的出台欢欣鼓舞之余,如何落实到位,不让论文打假成“假打”,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日期:2013-01-10 08:31: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