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翁文灏先生“燕山运动”奠基性论文所在会议文集页码查考

已有 2110 次阅读 2023-7-20 16:03 |个人分类:地质学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翁文灏先生“燕山运动”奠基性论文所在会议文集页码查考

陈昌春

        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先生1926年11月在东京召开的第三次泛太平洋会议上,提出了“燕山运动”概念及构想,这是“燕山运动”研究的奠基性论文。不过,这篇会议论文在会议文集中的页码,至少有4种不同说法。那么,不同页码各有道理,还是可能存在错误?

        不过,翁文灏先生的参会论文《Crustal Movements in Eastern China》,并不容易找到。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中国学者张亚威的协助下,我们见到了这篇会议文章。不过,由于这篇文献本身并无载体信息,只有页码。

  关于这篇会议论文的页码,不同文章的参考文献中至少有以下4种不同说法:

  1. 翁文灏先生《The Mesozoic Orogenic Movement in Eastern China(1929)》首页脚注的页码。

image.png

  2 《“燕山运动”的分期及几个关键问题》中的页码image.png

  3.  《岩石学报》2002年、2019年各一篇文章中的页码

image.png

image.png

  4. 2019年《地质力学学报》、2022年《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各一篇文章的页码

image.png

image.png

  网络上可见的会议文集信息如下,其出版及发行时间有1928年与1929年的差异。日本网页(https://cir.nii.ac.jp/crid/1130000795922094976)的同页相关标注是“出版年月  1928”与“Colophon in Japanese: 昭和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発行, 學術研究會議”。 昭和四年是1929年。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经过搜索与分析,会议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Pan-Pacific Science Congress》的准确消息可能是:1926年开会,1928年编出文集,1929年公布或出版。就笔者已见的文献看,虽然还没有见到会议文集的目录与更多页面,但完全正确的页码,可能仅有《“燕山运动”的分期及几个关键问题》一篇。

  根据张亚威先生提供的翁文灏先生及先生自己的引用、章鸿钊先生的会议文章及日本学者对章先生文章的引用、《“燕山运动”的分期及几个关键问题》,我基本确定真实的会议收录信息是““Wong W H. 1926. Crustal movements in easter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3rd Pan-Pacific Scientific Congress, Tokyo, 1: 462~485.”翁文灏先生自己引用的页码(467-475),只是引用了全文页码的一部分。

2b2af6343d7d37dae2859a41e1c031b.png

       我认为,张亚威先生提供的章鸿钊先生文章中,封面就是会议文集真身及本尊,只是我在博文中留有一点余地。万一会议文集有多个版本呢?对于1926年当年就可能发布文集的可能性。我认为,日本人如果在1926年就发布了比较完整的会议文集,两年后又重新编辑出版,可能性有多大?时过境迁,但钱多人傻?

      关于这次会议会前与会中是否准确与提供了会议文集或简单的汇编,翁先生回国后的会议回顾文章明确指出“在论文尚未印行之前”。因此,他的回顾只是基于他自己的记录或印象。 此外,胡先骕先生回国后的回顾文章也指出,“全部论文之印行,尚需时日”。这意味着正式的会议文集在会议结束时并未印刷完成与提供给代表。我觉得胡先骕先生的会议论文也没有进入会议文集,原因之一可能是已在国内发表,会议文集不便重复发表。此外,可能还涉及版权问题。李四光先生的参会文章,同样可能因涉及版权问题而未被收录。

f1872446ce2e8768f9ac7a08236c312.png

image.png

  顺便讲一点会场花絮:翁文灏先生在第三次泛太平洋会议做完他应很满意的报告后,没有做好好先生。在讨论环节他不满其他部分报告,认为“缺乏深度”(注:我不很确定含义,请自行判断:https://www.jstor.org/stable/519687)。结果引起多位代表的反对。所幸的是,有位代表说支持翁先生的意见。当时维理士也读了一个报告。百度翻译的翁先生发言是:“在讨论中,翁表示,目前的地形只不过是内部结构的表面表现,遭到了一些成员的反对;但布劳沃站在翁一边。”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注:李学通先生介绍了《“燕山运动”的分期及几个关键问题》,并参与了有关讨论,谨致谢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96048.html

上一篇:近代来华地质学家丁格兰出生于芬兰,后加入瑞典籍
下一篇:李仪祉先生《潮汐论》未必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等所称“重要论著”,偏于译著
收藏 IP: 183.213.83.*|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