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马君武先生留德博士学业及师承查考与辨析

已有 4100 次阅读 2022-8-30 11:53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马君武先生留德博士学业及师承查考与辨析

                        ——可信文献表明,马君武先生博士段入读与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

                       ——马君武先生自述及诸多文献所引“柏林农科大学读书”似为误记

                       ——不同文献中,马君武博士学位高校误传,涉及德国4所不同高校

                                                                          陈昌春

       关于马君武先生的博士学业,我曾发表过博文《“中国第一位德国博士“马君武先生获得“博士”的专业内容与年份说法混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17963.html)。近日对马君武先生留德博士学业及师承做了进一步的查考与辨析。

                                                       一、马君武先生自述及辨析

      《德华字典》(发行者: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民国九年四月初版的马君武自序中有:“予以民国二年冬季,复避地至德国。三年春,入柏林农科大学。学科之暇,以著此书。其后入波鸿化学工场,任工程师职。”

           image.png

       马君武先生博士阶段,按马君武先生上面的简短自述及一堆马君武先生事迹文献,“他没有在柏林工大读书”,却神奇地凭提交一纸论文拿到了“别人家颁发的博士学位”?刘悦与杜卫华老师的著作《近现代柏林中国学人考》凭借柏林工业大学的有关学籍记载(马君武先生博士论文封面、申请博士的个人简历),认为马君武先生是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与获得博士学位。这样说来,马君武先生自述中所说入读柏林农大就几乎不可能。据称,马君武先生在那本《德华词典》前言中写明入柏林农大学习。出版社印错了?

       image.png

       值得注意的是,马君武先生之子马卫之先生在《先父马君武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中说:“先父以苦读成功,曾先后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是各该校第一位中国人取得正式学位者。......民国初年,先父......旋应德国学术界邀前往讲学,同时入柏林工业大学研究院苦读四年,受工学博士学位。“这个回忆中没有提及在柏林农业大学就读。马卫之的《怀念我的父亲马君武博士》一文的期刊按语中说:“1913年冬他再次前往德国,进入柏林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科学,后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工学博士第一人。“

                       二、诸多传记等文献的留学高校名称、专业、毕业年份的不同说法

        此处做一些列举:

        1、1913年再度留学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M]. 2018)

        2、促成马君武进德国农科大学攻读,他既学了工科又学农科,学问更为渊博。......1915年秋天,马君武在柏林获工学博士学位。曾由柏林中国学会通知新闻单位。(一代宗师马君武[M]. 2019)

        3、在柏林大学学冶金,获德国柏林大学工科博士学位,是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者.(艺文轶话[M]. 2019)

        4、马君武先生。原名和,以字行。是广西省桂林县人。德国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当代中国人物志[M].)

        5、1913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汉译文学序跋集 第4卷 1925-1927[M]. 2017)

        6、后去德国,获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鲁迅杂文辞典[M]. 1986)

        7、1913年底,马君武再次赴德国留学,1916年获得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中国翻译家研究 民国卷[M]. 2017)

        8、1913 年初国会成立后,马君武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再次赴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经过四年的研读,马君武获得了柏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16年,马君武归国,仍任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中华民国史 第9册 传4[M]. 2006)

        9、1907年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冶金,获工学博士学位。(二十世纪中华爱国名人辞典[M]. 1990)

        10、1907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冶金。1911年毕业,是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历代民生诗 下[M]. 2009)

       11、一九O七年马到德国,考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一九一一年毕业,得工学博士学位。(民国广西人物传[M]. 1983)

复往德国柏林大学读冶金化学,取得工科博士学位,为我国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现代诗词三百首 五四运动-四五运动[M]. 1982)

         12、1911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工艺大学,1915年获得过柏林农科大学博士。(欧元怀校长与大夏大学[M]. 2017)

         13、在柏林大学学冶金,获德国柏林大学工科博士学位。(辛亥文谈[M]. 2011)

         14、1907年,马君武转往德国,入柏林工艺大学攻读冶金专业。在校三年,勤学苦读,成绩优良,于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中国近代翻译家研究[M]. 2011)

         15、1905年冬,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马君武愤而归国,任上海公学总教席兼理化教授。......为逃避清政府的缉捕,他赴德国留学,入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后获博士学位。(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第3卷[M]. 1993)

          16、马君武乃于1913年冬第二次去德国:;留学,·进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农业,191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桂林文史资料 第22辑 先辈足迹[M]. 1992)

          17、1901年赴日本留学,毕业后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保送到德国柏林学习,成为中国第一个留德工科博士。(阳朔文史资料 第2辑[M]. 1987)

          18、1907年马君武从日本转往德国留学,在德国柏林皇家工业学院攻读冶金专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1913年再次前往德国,人柏林工业大学继续学习并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留德学生中获工学博士的第一人。(中国大学百年模式转换与文化冲突[M]. 2012)

         19、人们还对“皮蛋博士”加了种种注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马君武对皮蛋进行了化学分析,外国人不懂这行,马君武因此获得了“博士”之称。如此以讹传讹多年,马君武作为第一个在德国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他的尊号几乎被人们忘却了。(民国时期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故事集[M]. 2012)

         20、1901年考入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工艺化学。1906年回国,任上海中国公学总教习兼理化教授。1907年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冶金,获得工科博士学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简介 (增订版)[M]. 1983)

         21、又被迫于1906年底(一说1907年初)再次离开祖国,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留学。(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传 增订本[M]. 2012)

         22、马君武1901年冬去日本留学,1903年考入日本京都大学学工艺化学,1905年回国,在中国公学任教务长兼理化教授。1907年入柏林工艺大学攻读冶金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1913年冬,他再次留学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学习,并兼任德国波恩化学工场工程师。(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 1991;新世纪领导干部百科全书 第三卷[M]. 1999)

         23、马君武再次赴德留学,1915年6月获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中英翻译文化交流史[M]. 2017)

         24、1907年,马君武赴德国柏林大学学冶金,获工学学士学位,1913年再度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大学学报发展简史[M]. 2013)

         25、马校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学工艺化学,后在德国柏林大学学冶金并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又在德国农业大学学农科。(广西农业大学校史[M]. 1998)

         26、马君武......入柏林大学学习冶金,获工学博士学位。......1913年参加“讨袁之役”,失败后再赴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学习。(中国教育大系 历代教育名人志[M]. 2015)

         27、马君武(1881-1940),先后留学日本、德国,1915年获德国柏林农科大学大学博士。(中国大学校史研究[M]. 2018)

         28、1911年冬毕业后回国,获工学博士学位。(实业次长马君武(临时政府职官传略[M]). 2003)

         29、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马君武离开北京,再次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农科大学学习,并兼任德国波鸿化学工场工程师。(广西通史(第三卷)[M]. 1999)

         30、马君武离开北京,前往德国,入柏林农科大学学习,并兼任德国波鸿化学工场工程师。(民国广西人物传[M]. 1983)

         31、马先生遂逃亡海外,再度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农科(按马先生前曾获工科博土学位于该校)其后转入波鸿化学工场任工程师。(忆恩师马君武先生/秦道坚)

                                  三、马君武博士论文的封面及申请博士学位的简历

                       image.png

image.png                注:马君武博士论文的封面及申请博士学位的简历,来自《近现代柏林中国学人考》。

                                                    四、马君武先生在柏林工业大学的老师们

                                                                       陈昌春   张保祥

       马君武先生在申请博士论文时提交的简历中说:“我的(学习)过程中,Doeltz教授、O.V. Witt教授(博士)、Kohlmeyer博士、Lemmermann教授(博士)向我展示了他们友好和乐于助人的态度,我想对所有这些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君武先生博士论文,感谢的第1人与第3人是冶金学老师。这可能既是他的博导队伍,又是本科老师。冶金与丝绸研究,在马君武先生身上统一了。

                                            1、Doeltz教授(F. O. Doeltz)(Otto Doeltz)

        多尔茨(Doeltz)教授是一位冶金学教授,他可能也是马君武先生本科时的老师。经过检索发现,他主要是做化学分析的冶金化学家。

  从 1906 年 10 月 1 日到 1924 年 4 月 1 日退休,多尔茨(Doeltz)教授在化学和冶金第五系(从 1922 年第四系材料管理,化学和冶金系)担任冶金、冶金和矿物加工的正教授(朱利叶斯·韦伦的继任者)柏林皇家技术大学(来自 1919 年技术大学)。

        image.png 

                                             2、O. N. Witt教授(Otto Nikolaus Witt)

  奥托·尼古拉斯·维特教授的简介(以网页的机器翻译为主,略加整理):

1871 年到 1873 年,奥托·维特在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今天的 ETH)学习化学,并于 1873 年前往杜伊斯堡,在 Vulkan 炼铁厂担任分析师,并于 1874 年前往位于苏黎世附近哈特的 Gabriel Schiesser 的印花布印刷厂担任色彩化学家。从 1874 年到 1875 年,他在理工学院获得了关于间二氯苯和芳族亚硝胺衍生物的博士学位。从 1875 年到 1879 年,他在位于伦敦附近布伦特福特的 WilliamsThomas & Dower 油漆厂担任化学家,并从 1879 年起在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的 Leopold Cassella & Co. 油漆厂担任化学家。从 1882 年到 1885 年,他担任曼海姆-瓦尔德霍夫化工厂协会的科学主任,并于 1886 年获得柏林皇家技术大学教授的资格。

1886 2 6 日至 1888 年,奥托·维特任私人讲师,1888 年至 1915 年任非预算讲师,教授纺织纤维的漂白、染色、纺织印花技术,特别考虑人造染料及其在第四系的制备柏林皇家技术大学化学与冶金专业。 1891 4 15 日至 1915 3 23 日,他在技术-化学研究所的化学与冶金第四系(从 1894 年的化学与冶金第五系)担任化学技术的正式教授(鲁道夫·韦伯的继任者)。柏林皇家技术大学。

  维特教授(Otto Witt)的科学研究重点包括:主要负责人造染料的化学及其工业用途。他的第一个研究和发明涉及有机染料,尤其是偶氮染料,他于 1876 年发明了染料 chrysoidin,随后又发明了 tropoline1876 年晚些时候,他提出了一种染料理论(发色团-助色剂概念),该理论在修改后仍然有效。

  维特教授的委员会活动和成员:

柏林皇家技术大学化学与冶金IV系技术-化学研究所所长

1894/951902/031909/1910 1914/15 年任化学和冶金 V 系主任(主任)

1897 年至 1898 年:柏林皇家技术大学校长和 1898 年至 1899 年校长

1888 年到 1912 年:董事会成员

1905 年至 1906 年德国化学会副主席和 1909 年任主席

Otto Witt The Chemical Industry 1889 Prometheus 期刊的编辑

                              cbddb77833bb6fc2c47bba52ad017d5.png

                                     3、Kohlmeyer博士(Ernst-Justus Kohlmeyer) 

                            5e095aa37f8bd551b9fd07233cb87c9.jpg

  恩斯特·贾斯图斯·科尔迈耶(Ernst-Justus Kohlmeyer )先生 1902 10 月至 1905 年在柏林皇家技术大学学习冶金,在弗赖贝格大学继续学习至 1906 年夏天,然后于 1907 年在柏林皇家技术大学通过主要文凭考试毕业。从 1907 10 月到 1912 年,他在化学和冶金部门担任 Otto Doeltz 的助理,负责确定对冶金很重要的纯物质的热特性。

他于 1909 7 9 日获得博士学位,论文“论钙铁氧体、它们的构成及其在冶金过程中的出现”。从 1912 年起,他在法兰克福 Metallgesellschaft、埃菲尔的 Metallhütte Kall、汉堡的 Norddeutsche Affinerie Heddernheimer Kupferwerk 担任领导职务。1927 7 1 日至 1945 年,恩斯特-贾斯图斯·科尔迈耶 (Ernst-Justus Kohlmeyer) 担任第四学院材料管理化学和冶金系(从 1934 年第四学院采矿和冶金、冶金系开始)的冶金和化学技术系正教授和主任柏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院长。

注:科尔迈耶先生的简介以网页的机器翻译为主,略加整理。

                                                             4、Lemmermann教授

       O. Lemmermann(Lemmermann, Otto Julius (1869-1953)教授是德国化学家、农业化学家、柏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偏重于土壤化学。

  Otto Lemmermann 曾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和耶拿自然科学。在耶拿,他特别致力于农业化学。1905 年,他获得了柏林农业学院的职位,兼任农业化学研究所所长。在1914-1916年O. Lemmermann 担任柏林农业大学校长。几十年的实验中,他致力于研究各种肥料以及土壤和肥料组合的产量效果,对生理或化学特征非常特别注意。

                 5、Julius Hirschwald教授

  Julius Hirschwald教授是柏林工业大学与矿物、地质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他很可能也是马君武先生的矿物与地质学老师。

890952380052f74114b447644c126e8.png

     注:上图见于李仪祉先生《留欧纪实》。

                                                          五、总体结论

        马君武先生感谢的4位德国老师,都应是化学家,只是把化学分析文法应用于不同的检测对象。F. 0. Doeltz主要是冶金化学家,他的研究主要是物理化学分析,可称冶金化学家。这样的话,与马君武先生分析丝绸的套路类似了。马君武先生本科毕业的专业虽是“冶金”,但结合他参加野外地学实习及后来翻译多本地质书籍看,可能学习了土木专业的多门地学课程。串起来看,具体应当是冶金化学,与日本所学“工艺化学”其实是一脉相承。博士段还是化学领域。各方面情况,可以看出,马君武先生的博士学业是在柏林工业大学完成,既不是他的自述中含糊的“入柏林农科大学”(注:由于他感谢的第4人——Lemmermann教授在柏林农业大学工作,不排除马君武先生进入过柏林农业大学实验室做实验。马君武说“入读农业大学”,或许不是完全说错,但是我们难以辨析了。不排除合作办学、转学的可能性。或许当时有个中日丝绸研究的合作项目。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可能绕不开马君武先生这篇博士论文。

  经过张保祥老师提供的“https://cp.tu-berlin.de/person/1905,柏林工业大学的档案”,马君武先生这个炸药专家、冶金专家为什么做些文绉绉的“中日丝绸对比的分析研究”,大体已经清楚了。不是他异想天开,而是“传承”所需。他感谢的第二人,是花布印刷的分析专家。呵呵,花布与丝绸是近亲了。在此也赞叹柏林工业大学对员工档案整理作出的贡献。

  至于4位老师对于博士论文的贡献大小,在学术上,我认为奥托·尼古拉斯·维特教授应居首功。维特教授,是花布印刷领域的分析专家。 Doeltz教授受到感谢,更可能因他是马君武先生本科时的老师。Kohlmeyer博士的资质,当时也比较浅,可能只是讲师。Lemmermann对马君武先生的作用,暂时不太清楚。或许是借农大的实验室给马君武。至于形式上的首要博士导师或唯一博士导师,或是多尔茨教授,或是维特教授。马君武先生的博士论文感谢的第2人是柏林工业大学老校长、第4人是柏林农业大学在任校长。这段经历或许为他后来做广西大学校长时引进德国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两个德国正校长(一位曾任、一位现任)担任马同学博士论文的“4人指导组”成员,可谓豪华阵容了。

  关于马君武先生的德国本科情况(1907年入学,1910年毕业)下图来自: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3148&do=blog&id=1348090

 image.png

       马君武先生德国本科,按他的自述是“西游欧罗巴,学冶金于柏林工艺大学”。简单的“冶金”二字,应不是现有文献中的所谓的单纯的冶金专业,而很可能是矿冶并重,李仪祉先生自述中,马跟李仪祉先生一道参加德国远程的野外实习就是一例。学冶金,哪里会有到山里看风景的实习课程呀。实习景点之一的名胜——巨人山⛰️,马君武先生还曾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李仪祉先生自述中,将经过身旁、一闪而过的一位德国山区少女惊为天人。李仪祉先生说与马君武一块实习,但马君武赋诗时间在文献中迟后一年。我虽存疑心,但难以判断。马君武先生会自己重游巨人山并生诗兴?我们探讨一下李仪祉先生与马君武的地质实习,到底是哪一年。《李仪祉年谱》中是1910年。《留学纪实》中,“这一学期”是什么?时间上似乎有点模糊。对比之下,《马君武诗文著译系年录(一)》作者声称见过马君武先生的“诗题‘辛亥六月”。然而,《马君武先生平主要活动年表》显示,1910年马君武已在德国本科毕业了,怎么会在1910年地学实习之外,1911年再去德捷边境的巨人山((德语作Riesengebirge))自费搜集矿物标本呢?

60ba0d7d69f861865cd1f7f62d773ae.jpg

注:上图见于《李仪祉年谱》。

0c5bf22c9e5d8ba377a2b81a8977567.png

注:上图见于《马君武先生平主要活动年表》。

image.png

注:上图见于《马君武诗文著译系年录(一)》。

说明:注: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素材与判断,文章语句与结构也多是半成品。欢迎有兴趣的博友、网友们补充与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53269.html

上一篇:丁文江先生留学英国留学格拉斯哥大学的地学老师一瞥
下一篇:竺可桢先生留学美国期间的学术师承及相关人物查考
收藏 IP: 180.110.106.*| 热度|

5 尤明庆 张晓良 刘全慧 史晓雷 路卫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