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心物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统一的切口

已有 715 次阅读 2024-6-12 14:34 |个人分类:认知神经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果把“人”作为“物质”对象,进行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验层面,来思考“人”的“数理表述”的理论体系,是否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在各个领域的分支中,均表现出局域领域的机制统一的走出,并到更大的领域的整合。

在人这个载体上,涉及到了几个关键性学科:(1)    心理学;(2)    生物学;(3)    社会学;(4)    物理学;(5)    信息学。而信息学,则又以“上述4为对象”。这就表现为两个关键层次:

(1)    以“物象”表现出来的“信息现象”;

(2)    以“信息连接”表象出来的“力学现象”;

前4若是“物象”,“信息学”所承担的角色,可能被“低估”。在各个学科中,信息的本质实际已经开始受到重视:

(1)    心理学发展至当代,“认知科学”的基本前提就锁定在“信息与信息加工”。这是对人的“信息底层”的一种洞察。从孕育、提出、发展约70余年,慢慢遭遇瓶颈。通常情况下,大概率遭遇了“底层机制”问题而不得解。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往往不是实验意义的,而是理论层面的。即底层前行的基础逻辑卡在了何处?

(2)    心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在两个关键领域。心理物理、心身动力。在SOR模式中,心理学回答S-O的功能性的韦伯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并未给出生物学基理。而生物学对官能、生理、神经的拆解调查广泛积累,官能的生物物理原理往往是一个顶峰。例如:听觉器、前庭的生物物理机制、HH方程的神经电路描述等。认知功能-官能-神经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信息学”关系。它可能需要在更高一级的“信号”层次搭建这个逻辑。

在心理、生物最易交叉的领域之一,就是“心物”领域。它有三个焦点:

(1)    物理信号。由自然科学分支来解决(例如:物理、化学);

(2)    感觉器信号调制、知觉解调。感觉器深度调查且广泛积累;

(3)    神经编码。心物的编码从感觉器到功能柱深入而广泛。

这三类量,有一个共通的基础,均植根于“物理量”提供的“物质信号参照”。这就避开了一般性“认知问题”对“信号”的“数理”的“唯物参照”定义不清问题。具有客观性参照。且是物理意义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基础的突击的“简约切入点”。这个入口,具有几个有趣:

(1)    神经和物量连接的始端,物的参照;

(2)    神经和知觉量连接的终端,主观于物的映射参照;是主观作为客观的参照;

即神经连接的物理客观与物理主观。且在感知中,感觉器承担的“换能”是根本性逻辑。“能量”角色开始显现。它是一个常识。

在感觉器端,它是物理信号输入最为“简约”的窗口:能量输入。

(1)    感觉器解决以“能量信号”为基础的信号调制;

(2)    神经解决搭载其上的“能量”信号的编码;

则在感觉器端,物质世界的所有信号的形式,均需要回答

(1)    信号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2)    感觉器信号的“基础信号”是什么?或者“元信号”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没有回答、信息学没有回答、心物没有回答、神经科学没有回答。

这样,就把所有的问题,逼迫到只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1)    什么是人的认知的基础信号?

(2)    事件结构式(刺激)信号和基础信号数理变换关系?

1.什么是基础信号

只需要锁定三个基础信号:物质属性、空间、时间三个基础信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三个属性信号,均以能量形式进行传递

2.感觉器功能

物质属性信号

感觉器

能量形态

神经

物质结构信号

视觉

光能

电能

化学构成

嗅觉(气态)

化学能

味觉(液态、固态)

内能

温度

热能

机械振动

听觉

谐振能

物质作用力

压力

位移能

物质客体具有的能量形式是不同的,感觉器则实现多样性的能量形式,转换为“电能”形式。也就是不同形式的“换能器件”(见上)。

 神经元.png

所有的神经输入的能量,底层均为能量,则能量编码是核心。在换能中,既然是各种形式的能,均转换为“电能”,则满足的基础原理是:能量守恒

从能量守恒出发,在感觉器端,可以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1)    能量与感觉器功能关系;

(2)    能量与神经编码关系。

神经编码方程.png 

其中,上述三项分别是功率、动作电位释放的“码”的能量、神经发放频率。编码首先是“功率编码”。各种感觉器实现的是“物理功率”信号的“编码”。(数理心理学:心物神经表征信息学)。在这个方程关系中,HH方程的数理意义也得以暴露,也就是动作电位,作为一个“码”,携带了能量。HH方程解释了“码”的促发。而编码方程,则揭示“能量”与“动作”电位之间的编码关系。这就突破了计算神经之后的根本性核心。这样,神经编码的核心:

(1)    HH方程解决的是“码”促发的“模拟电路”问题。或者1份能量的电路促发机制。

(2)    编码方程解决的是“数字编码”问题。

(3)    而功率是“物理意义”的,在心物阶段,它的本质就是“物理量”。则神经的编码量(频率)和物理量联系在了一起。而对能量的知觉(明度、响度)若直接在频率中解调,则神经元编码方程,在会在底层上解决了心、物、神经编码的连接关系问题。

神经是“0”与“1”的观念的编码,可能需要修改。至少在感觉器机制上,并不是二进制编码。如果编码方程存在的逻辑,深入到了“新一轮”的神经元编码原理。它可能会导致计算神经等整个底层行进路线的改变,基础逻辑基理可能在70年的瓶颈得到一次再突破。

建立一套“认知-神经统一方程组”,来构建人的认知信号的编码机制,并在官能、神经结构中,推演出人的“认知”的“功能”,或者“官能”。将成为可能。

神经表征方程.bmp

认知-神经统一方程组

精神因果律.png

 精神因果律

 心物神经表征封面.png      人类动力学.jpg      心理空间几何学.jpg

   在精神因果律中,SOR的关系的源起是刺激S,它的数理表述是“事件结构式”。而事件结构式在能量的基础上,才能被加载到神经之上。这样,事件信息结构-能量-神经编码三者之间关系建立,认知和编码的关系就“对接”了。则在这一数理机制下,认知信号和神经的关系问题,才能在事实上“连接”。认知-神经的研究,就可以从当前的“相关性”转向“数理机制”的确立。EEG/ERP/FMRI/NIS等的方法学,可能在底层上进行修改。

在编码基理成立情况下,我们就可能找到了破解“认知神经”和“认知科学”的瓶颈问题的切入。

(1)    认知基础信号

(2)    认知构型信号在基础信号上的生成

(3)    利用信号作为“内容”的神经结构

 nature.png          批判.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362-1437877.html

上一篇:心理学与生物学的统一性(5):当代有否窗口期?
下一篇:心理学与生物学的统一性:力学逻辑
收藏 IP: 223.76.12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