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加拿大阿兰C杰克逊(Alan C. Jackson)教授最新评论文章
《人类狂犬病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第4节的译文。
4. 为什么人类狂犬病的预后如此不理想?
相比狂犬病,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日本脑炎病毒和其它虫媒病毒导致的急性脑脊髓炎有着更低的病死率,尽管幸存者常常会患上严重的神经后遗症(Jackson, 2013b)。由于CNS中的病毒清除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往往会发展出更严重的疾病。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被认为是狂犬病免疫应答的关键介质,而且有证据表明这些抗体在事实上有助于清除已被感染的神经细胞中的狂犬病毒(Dietzschold等,1992)。狂犬病的不理想预后可能反映了下述事实:狂犬病毒的感染会诱导以T细胞功能受损为特征的免疫无应答,同时还伴随着细胞因子模式发生改变、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以及免疫细胞受损等现象(Lafon, 2013)。对感染野生型(街毒)狂犬病毒的实验动物进行的近期研究表明,即使在外周能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的情况下,免疫效应物也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并清除CNS中的病毒(Roy等,2007)。
有一篇综述确认,在人类狂犬病患者幸存下来的病例中,仅7例是证据充分的。该综述排除了2例据报道是狂犬病但患者实际上可能没有感染狂犬病毒的病例,因为这些患者都没有产生抗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并且其中一人具有高度非典型的临床进程且不需要接受特别护理(Holzmann-Pazgal等,2010;Wiedeman等,2012)。7位幸存患者中的6人,在病情发作之前接种了狂犬病疫苗,表明疫苗接种在降低狂犬病发病的严重程度方面起到了作用。有趣的是,2位只有很微弱或完全没有神经后遗症的幸存者,一个来自威斯康辛州的15岁女孩(Hu等,2007;Willoughby等,2005)和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6岁男孩(Hattwick等,1972),是被蝙蝠狂犬病毒感染的。这极有可能表明,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毒毒株相比那些由狗传播的毒株,对人类的毒性可能更低(Lafon, 2005),这个观点也特别受下述事实的支持:由犬狂犬病毒毒株引发的狂犬病病例,比由蝙蝠狂犬病毒毒株引发的病例,在数量上多了几个数量级。如果这确实是事实,那科学家们应当进行更深入的比较研究以确认这个事实。
[Jackson,A.C. Current and future approaches to the therapy of human rabies. AntiviralRes. (2013), http://dx.doi.org/10.1016/j.antiviral.2013.01.003,翟珑山 译 严家新校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