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2月,WHO最新发布了《疫苗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丛书,第17分册:狂犬病
(The Immunological Basis for Immunization Series, Module 17: Rabies)》,
现将其中的《第5章:狂犬病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全文翻译如下:
用细胞培养制备的狂犬病生物制品的开发和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失败的狂犬病毒PEP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病人中,但是此类案例的大多数据报告都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WHO推荐的PEP治疗方案。总的来说,与“治疗”失败(其中存在着对正确的PEP治疗方案的背离)有关的原因包括:推迟寻求治疗;未进行或未适当进行首次伤口处理;未进行或未适当进行RIG接种;未浸润式注射RIG就缝合伤口,或狂犬病疫苗质量差。真正意义上的PEP失败(病人尽管及时接受正确的PEP仍然死亡)与全球每年数百万剂量的CCV接种相比,发生率非常低。曾报道有潜伏期短到不足一周的病人,这类病人都有严重的头部创伤,例如病人臂丛神经连续被狗咬伤。一篇论文报告,作者检查了来自全球的15位狂犬病病人的病历,认为其中有7位病人及时接受了正确的PEP仍死于狂犬病。该论文分析了这些案例失败的潜在原因,包括可能有一些小的不易察觉的伤口被忽视,也许一个或更多的病人处在潜在的免疫抑制状态,用于治疗这些病人的疫苗效力低,或者治疗方案被误传。总之,所有治疗失败发生在被狗咬伤之后,该论文强调,即使是使用了CCV和RIG,在极少数情况下治疗仍可能失败。
临床试验曾记录到接种CCV后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这些研究通常报告在35%—45%的受试者中在注射部位发生局部反应,包括疼痛、发痒、发红和/或肿胀。常见的全身反应通常发生在10%—15%的受试者中,包括发烧、肌痛、全身乏力、头痛、头晕、荨麻疹和皮疹。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狂犬病检测中心 黄思佳译 严家新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