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相关冠状病毒在东南亚蝙蝠和穿山甲中传播的证据
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许多未解问题包括在中国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的起源,以及中间动物宿主在早期从动物向人类传播中的潜在作用。在中国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提示新冠病毒蝙蝠来源的可能性很高。
该论文报道了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SC2r-CoVs)在东南亚蝙蝠中活跃传播的分子和血清学证据。从泰国的一个洞穴中5只独立的蝙蝠(大角菊头蝠 Rhinolophus acuminatus)中获得了相关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获得了一个单独的冠状病毒分离株RacCS203,该分离株与在中国云南马来亚菊头蝠(Rhinolophus malayanus)中发现的RmYN02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在同一种群的蝙蝠和泰国南部野生动物检查站的穿山甲中也发现了SARS-CoV-2中和抗体。针对RmYN02受体结合域(RBD)的抗血清能够交叉中和SARS-CoV-2,尽管RacCS203或RmYN02的RBD不能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细胞受体)结合。
尽管病毒的起源尚不清楚,但该项研究将遗传多样性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SC2r-CoVs)的地理分布范围从日本和中国扩展到泰国,范围超过4,800公里。
迫切需要各国协作进行跨境监测,以发现SARS-CoV-2的直接来源病毒。
本文所用冠状病毒(CoV)的简称(代号)与来源:
SC2r-CoVs: 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
RaTG13: 2013年,中国云南,菊头蝠。
RmYN02: 2019年5月至10月,中国云南,马来亚菊头蝠(Rhinolophus malayanus)。
RacCS203,2020年6月,泰国,大角菊头蝠(Rhinolophus acuminatus)。
早就应该停止将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归咎于某个国家或某个实验室。这些谬论反映了对科学事实的藐视,包括最近在泰国蝙蝠身上发现了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2013年在中国云南省采样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与SARS-CoV-2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为96%,表明大流行冠状病毒可能来自蝙蝠。为确定高度相关病毒的其他可能来源,于2020年6月在泰国东部对300只蝙蝠进行了采样,这些蝙蝠都属于大角菊头蝠(Rhinolophus acuminatus)。100份蝙蝠直肠拭子样本中13份PCR阳性,与SARS-CoV-2和蝙蝠 CoV-RaTG13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6%和96.21%。这种名为RacCS203的病毒似乎是在这个蝙蝠群体中传播的占支配地位的冠状病毒。系统发生分析表明,RacCS203是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谱系(SC2r-CoV)的新成员。
采用代理病毒(surrogate virus)中和试验测定蝙蝠血清中阻断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与重组ACE2结合的抗体。在98份蝙蝠血清中,有4份含有阻止这种配体-受体( ligand-receptor)相互作用的抗体。10份穿山甲血清中有一份含有这种抗体,可阻断SARS-CoV-2的 RBD与ACE2相互作用。这些穿山甲是从泰国中部和南部的非法商人那里没收的,来源不明。
RacCS203的刺突蛋白与蝙蝠分离物RmYN02的刺突蛋白最相似。两者都有部分furin(成对碱性氨基酸蛋白酶,又称弗林蛋白酶)裂解位点,RBD仅在两个氨基酸上有所不同。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血清对SARS-CoV-2和RaTG13的RBD反应强烈,对RmYN02反应弱。兔抗RmYN02和RaTG13的RBD抗体能中和SARS-CoV-2。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SC2r-CoVs(SARS-CoV-2相关冠状病毒)并不局限于中国。在日本北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以及相距4,800公里的泰国的蝙蝠身上也发现了此类病毒。一旦加强对该地区的监测,可能会在菊头蝠属蝙蝠(Rhinolophus bats)身上发现更多的SC2r-CoVs。这些监测可能会鉴别出SARS-CoV-2的直接祖先,相当于2003年在果子狸中发现的99%相同的SARS-CoV基因组。
参考文献:
Wacharapluesadee, S., Tan, C.W., Maneeorn, P. et al. Evidence for SARS-CoV-2 related coronaviruses circulating in bats and pangolins in Southeast Asia. Nat Commun 12, 972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1240-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