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改进的新型狂犬病疫苗可能更有效更价廉 精选

已有 9115 次阅读 2020-4-9 11:33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狂犬

改进的新型狂犬病疫苗可能更有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James McGettigan 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证明在狂犬病毒(RABV)颗粒的包膜中整合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可以提高疫苗诱导的抗体反应的速度和幅度

相关研究论文于20191114日发表在国际专业杂志 PLoS Negl Trop Dis 13(11): e0007800上,该论文全文的下载网址是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07800

 

image.png 

这张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图像中,亮绿色显示的是狂犬病毒颗粒。

 

经改进的狂犬病疫苗,可刺激身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这可能导致更有效和更廉价的处治方法。这可能有助于挽救目前每年死于该病的6万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

如今在全世界,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狂犬病流行的地区。像狗咬伤或蝙蝠抓伤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可传播狂犬病毒,但症状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后才会出现。如果感染者没有及时进行处治,死亡率实际上是100%

不幸的是,用于保护人们不受可能的感染和进行暴露后处置的疫苗价格昂贵,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发挥作用。这促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James McGettigan 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寻找种方法,使疫苗起效更快、效力更强大。

目前的疫苗使用灭活的狂犬病毒来触发体内特殊类型的细胞,即B细胞。这些细胞不仅可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而且会记住该病毒,并在再次见到该病毒时再次产生抗体。

研究小组利用这一点,将一种被称为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的额外的蛋白质附着在灭活的病毒表面,该蛋白质能直接与B细胞结合,比传统疫苗能更快地激活细胞以应对外来的病原体。

当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测试这种改良疫苗时,他们发现老鼠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比注射传统疫苗的对照老鼠增长得更快、最终达到的抗体效价更高。五天之内,注射了新型疫苗的老鼠血液中病毒中和抗体的水平是对照老鼠的两倍,七天之后,这一水平上升到五倍。

研究小组还发现,老鼠只需要较少的疫苗就能产生相同的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虽然McGettigan和他的同事们还没有比较注射了疫苗的老鼠的存活率,但是澳大利亚 Monash大学的Greg Moseley说,结果是很有希望的。他说,由于新疫苗所需的剂量似乎低于正常疫苗,因此可能会降低价格。

Moseley说,当人们感染狂犬病时,给他们注射疫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对于富裕国家的人来说,在可能接触到病毒后接种所需的四到五剂疫苗相对容易。然而,大多数感染发生在较贫穷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获得治疗的机会有限。

Moseley说,因为狂犬病是由动物传播的,全世界99%的感染都是狗引起的,所以人用的疫苗再好,用得再多也并不能消除这种疾病。这就是为什么给狗和其他动物接种疫苗是抗击全球狂犬病疾病负担的一个关键战略,是彻底消除人狂犬病的必由之路。这种新型疫苗可以而且应当用于控制狗群中的狂犬病。为确保全球实现在2030年前消除由狗引发的人类狂犬病的战略目标,这种新型疫苗极有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Plummer JR, McGettigan JP (2019) Incorporating 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 into the membrane of rabies virus (RABV) particles improves the speed and magnitude of vaccine-induced antibody responses.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DOI: 10.1371/journal.pntd.000780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227532.html

上一篇:预测新冠病毒流行趋势:感染致死率(IFR)比病死率(CFR)更重要?
下一篇:新冠病毒基因组中328个核苷酸的缺失与减毒有关?
收藏 IP: 76.88.9.*| 热度|

1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