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伟大在于传承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站在科技前沿的研究生导师,最值得赞扬的“高风亮节”是要当好“伯乐”,这体现着一个“导师”的宽广胸怀和高尚精神。
中外历史上导师推荐学生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我们的现实中,导师的这种伯乐精神却是“鲜见”。非但如此,学生辛辛苦苦研究成果,在发表时,导师成为“第一作者”的例子随处可见。一些高水平的科技会议上,基本上见不到研究生作报告,而夸夸其谈的多数是导师。叫人不能够容忍的是报告中经常会出现导师“请教”自己学生的情况。与其要请教学生,何不让学生上台报告?我想,那一定会比导师的“不实在”报告会更有说服力。
我国现在的学术会议与其说探讨学术问题,倒不如说是赚取“科技荣誉”的场所。因而“抢着”作报告成了导师的爱好,这种现象不但有违“师德”,也不利于学术问题的深入。
为人之师者,当以“德”先行。导师当伯乐,很多时候比导师自己“登台亮相”会更有效果,这其中也定然会包含导师的贡献和声誉。当然,如果真是导师自己研究的成果,也不必非要推荐学生,但由于多数导师的“毛糙”,成为组织完成“科研课题”的“老板”,将科研一线的工作都推给了研究生,使这种现象在当前的我国实在是少之又少。
善当好伯乐的导师,不仅体现了自身的伟大,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共同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2010-4-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313262.html
上一篇:
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应该如何办下一篇:
搞处理机设计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