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咏江 邮箱:accsys@126.com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 并行计算器 SAT SPU
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计算2n个数据,但结果需要概率处理。实现量子计算机任重而道远。能不能在传统计算机的基础上,设计出可以同时计算同量子计算机一样多的数据?这是可以做到的。
本文向读者介绍一个实用的带有并行运算器SPU(SAT Process Unit)的计算机。该机虽然结构基本,但完全可以实现传统计算机的各种计算,同时又能够实现并行计算,完成传统计算机不能完成的工作,达到了量子计算机所能达到目标。
仿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如图 1所示。MU是存储单位,其包含以程序数据为中心的各种存储环境设备。PU是顺序运算器,负责处理传统程序顺序执行的运算。SPU是同时并行运算器,负责2n个二进制数据的运算。
图 1 仿量子计算机结构
这台仿量子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如表 1所示。其中Da是累加器,X是通用寄存器,Dram是数据存储器,Iram是程序存储器,Ptr是通用指针,ccq是并行运算合成器。本机指令采用16位的精简指令系统编码,指令代码占据高6位。
表 1 仿量子计算机指令系统
序号 | 指令 | 编码 | 功能 |
1 | Add | 000001 | X+da->da |
2 | Sub | 000010 | Da-X->da |
3 | Addc | 000011 | Da+X+carry->da c->carry |
4 | Subc | 000100 | Da-X+carry->da c->carry |
5 | Out | 000101 | Da->O |
6 | Dal n | 000110 | 数->dal 低8位接收数据 |
7 | Dah n | 000111 | 数->dah 高8位接收数据 |
8 | Xda | 001000 | X->da |
9 | Dax | 001001 | Da->X |
10 | Lda r | 001010 | Dram->da |
11 | Str r | 001011 | Da->dram |
12 | Jmp r | 001100 | 跳转 |
13 | Jz r | 001101 | Da=0 跳转 |
14 | Jn r | 001110 | Da<0 跳转 |
15 | Jo r | 001111 | 溢出跳转 |
16 | Call r | 010000 | 调用子程序 |
17 | Ret | 010001 | 返回 |
18 | Lyu r | 010010 | 与 |
19 | Lhuo r | 010011 | 或 |
20 | Lfei r | 010100 | 非 |
21 | Lyh r | 010101 | 异或 |
22 | Inl | 010110 | 输入到da低8位 |
23 | Inh | 010111 | 输入到da高8位 |
24 | Jk r | 011000 | 缓冲区空跳转 |
25 | Incp | 011001 | Ptr+1 |
26 | Decp | 011010 | Ptr-1 |
27 | Srei | 011011 | 输入到iram |
28 | Datp | 011100 | Da->ptr |
29 | Jend r | 011101 | 程序输入结束 |
30 | Inp | 011110 | da输入到ptr指示iram |
33 | daq | 100001 | Ptr->cmar,da->ccq |
34 | Sat | 100010 | Ptr->cmar,ccq->子句寄存器clr0 |
35 | Jzp r | 100011 | ptr为0跳转 |
36 | Xout | 100100 | X寄存器内容输出 |
37 | Mzj | 100101 | 将满足解写入X寄存器 |
38 | Clrr | 100110 | Sat计算初始化 |
39 | End | 100000 | 结束程序输入伪指令 |
为了直观通俗一点说明仿量子计算机的特点,我们以数据密码锁和SAT问题来说明。
通信中直接传送密钥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用下面的数据密码锁可以增强保密性。数据密码锁是将密码隐藏在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够将密码找出来。当数据密码锁变量相当多时,短时间根本无法找出隐藏的密码。因此,数据密码锁既可以作为隐蔽的密码传送工具,又可以担当数据锁,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
数据密码锁的制作简单,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密码的长短。再者本身是一组数据,可以实现明码传输,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通信方式,传输适时变动密码,特别是加密数据的密钥传输极为方便。
下面表1是一个数据密码锁,隐藏着9位的密码。用这个密码锁可以控制任何操作通路。数据密码锁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当数据密码锁中每行的数据,都至少有一个数码与输入变量的值的对应数码相同时,锁就打开;只要有一行不满足这个条件,锁就不开。
此锁隐藏的密码是101011011。读者可以试试,输入这个9位二进制数给x8~x0,寻找列变量值与表中数码相同的行,将其消去。如果全部行数据都消去了,那么输入的数就是密码,就可以开锁。
表1中我们在输入密码行,输入101011011,然后逐行检查那些满足消去条件的行。含有x8=1的行有2、3、4、5、7行,将这些行消去。满足第二个数码0的行,剩下的行只有8、9这两行。以此类推,最终可将所有的行数据消去,则表明输入的变量值是这个数据密码锁的密码。
表 2 数据密码锁
行号 | x8 | x7 | x6 | x5 | x4 | x3 | x2 | x1 | x0 |
1 | 0 | 1 | 1 | ||||||
2 | 1 | 0 | 1 | ||||||
3 | 1 | 1 | 0 | ||||||
4 | 1 | 0 | 1 | ||||||
5 | 1 | 1 | 1 | ||||||
6 | 0 | 1 | 1 | ||||||
7 | 1 | 1 | 0 | ||||||
8 | 1 | 0 | 0 | ||||||
9 | 0 | 1 | 0 | ||||||
10 | 0 | 0 | 0 | ||||||
11 | 1 | 1 | 1 | ||||||
12 | 0 | 1 | 1 | ||||||
13 | 1 | 1 | 1 | ||||||
1 | 0 | 0 | 1 | ||||||
15 | 1 | 1 | 1 | ||||||
16 | 0 | 0 | 1 | ||||||
17 | 0 | 1 | 0 | ||||||
18 | 0 | 1 | 0 | ||||||
19 | 1 | 0 | 0 | ||||||
20 | 0 | 1 | 1 | ||||||
21 | 1 | 0 | 1 | ||||||
22 | 0 | 0 | 0 | ||||||
23 | 0 | 0 | 1 | ||||||
24 | 0 | 0 |
如果输入不是该锁的打开密码,那么就会有的数据行无法消去。例如,令x3=0,则如表3所示,通过消去的方法,会有剩余行数据不能被消去。这表明输入的变量值不是数据密码锁承载的密码。本例隐藏的密码是唯一的,故而除了101011011都不可能将锁打开。
假设数据密码锁打开输出“高电位1”,打不开输出“低电位0”,那么就可以用其输出控制任何开关线路。如果传输密钥,则可以直接将数据密码锁送出。接收方可以使用仿量子计算机破解软件,短时间找到隐藏其中的密钥。
表 3 输入其它变量值测试
输入密码: | 1 | 0 | 1 | 0 | 1 | 0 | 0 | 1 | 1 |
x8 | x7 | x6 | x5 | x4 | x3 | x2 | x1 | x0 | |
0 | 1 | 1 | |||||||
数 | 1 | 0 | 1 | ||||||
据 | 1 | 1 | 0 | ||||||
密 | 1 | 0 | 1 | ||||||
码 | 1 | 1 | 1 | ||||||
锁 | 0 | 1 | 1 | ||||||
1 | 1 | 0 | |||||||
1 | 0 | 0 | |||||||
0 | 1 | 0 | |||||||
0 | 0 | 0 | |||||||
1 | 1 | 1 | |||||||
0 | 1 | 1 | |||||||
1 | 1 | 1 | |||||||
0 | 0 | 1 | |||||||
1 | 1 | 1 | |||||||
0 | 0 | 1 | |||||||
0 | 1 | 0 | |||||||
0 | 1 | 0 | |||||||
1 | 0 | 0 | |||||||
0 | 1 | 1 | |||||||
1 | 0 | 1 | |||||||
0 | 0 | 0 | |||||||
0 | 0 | 1 | |||||||
0 | 0 |
破解数据密码锁中的密钥,一般化是一个指数时间复杂度的过程。需要用量子计算机或仿量子计算机,才能在短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目前,庞大而复杂的量子计算机距离应用尚远,而仿量子计算机业已成熟。破解数据密码锁中隐藏的密钥,不成问题。
并行计算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逻辑电路可靠性检测问题(SAT问题)。由于数字电路检测点很多,需要通过Tsyetin变换转化成合取范式,然后求出合取范式的满足解。用传统计算机求满足解,当合取范式中的变量较多时,机器运行时间不可忍受。如果用同时可以计算2n个数据的运算器SPU,才能在短时间内求出合取范式的满足解。
下面给出Tsyetin变换公式及二进制限位数表示方法。
逻辑门电路可以变换成合取范式,这些变换公式如表 4所示。当这些合取范式值为1时,就说明对应的门电路可靠。
逻辑符号 | 逻辑表达式 | 合取范式 |
C=AB | (A’+B’+C)(A+C’)(B+C’) | |
C=(AB)’ | (A’+B’+C’)(A+C)(B+C) | |
C=A+B | (A+B+C’)(A’+C)(B’+C) | |
C=(A+B)’ | (A+B+C)(A’+C’)(B’+C’) | |
C=A’ | (A’+C’)(A+C) | |
C=A⊕B | (A’+B’+C’)(A+B+C’)(A+B’+C)(A’+B+C) |
图 2是设置了检测点的逻辑电路,用Tsyetin变换可以转化成合取范式CNF。
图 2 逻辑电路检测点
以下规定x’是x的非,加号是逻辑或运算符,与运算符省略。图1中逻辑电路检测点经过Tsyetin变换得到的合取范式为:
CNF=(x1+x4)(x1’+x4’)(x4+x5’)(x2+x5’)(x2’+x5+x4’)(x2+x6)(x7’+x1)(x6+x7’)(x1’+x6’+x7)(x2+x8)(x2’+x8’)(x8+x9’)(x3+x9’)(x3’+x8’+x9)(x5’+x10)(x7’+x10)(x5+x7+x10’) (x9’+x11)(x10’+x11)(x9+x10+x11’)x11 (1)
可以用0表示变量否定,1表示变量肯定。这个合取范式的表示如表 5所示。其中每一行叫子句,变量相同的子句形成子句块。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1 | 1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x9 | x10 | x11 |
1 | 1 | |||||||||
0 | 0 | |||||||||
1 | 0 | |||||||||
1 | 0 | |||||||||
0 | 0 | 1 | ||||||||
1 | 1 | |||||||||
0 | 0 | |||||||||
1 | 0 | |||||||||
1 | 0 | |||||||||
0 | 0 | 1 | ||||||||
1 | 1 | |||||||||
0 | 0 | |||||||||
1 | 0 | |||||||||
1 | 0 | |||||||||
0 | 0 | 1 | ||||||||
0 | 1 | |||||||||
0 | 1 | |||||||||
1 | 1 | 0 | ||||||||
0 | 1 | |||||||||
0 | 1 | |||||||||
1 | 1 | 0 | ||||||||
1 |
从公式(1)可以看出,只要子句有变量值能够和表 5中对应数码相同,那么这个子句的逻辑值就是1,这样就可以在求CNF=1的问题中,将这个子句消去。如果找到一组变量值,对每个子句都会至少有一个数码与它的变量值相同,那么这组值就是这个CNF=1的满足解。
满足解的实际意义在于,当逻辑电路输入端输入那些已知值时,其余各检测节点的值刚好也是满足解的变量值,那么电路的逻辑结果是真,是可靠的,反之电路就不可靠。
利用子句消去法,如果子句的一个数码与其变量的取值相同,就可以将这个子句消去,再求剩余部分的满足解。如果有n元变量的CNF要消去全部子句,就要设定n个变量的值。因为逻辑变量有2个值,所以最坏要进行的是2n次选择数。这2n个n位二进制数叫可能解空间。本文介绍的是子句包含消去法。是利用可能解空间中的可能解,来求CNF全部满足解。这要利用子句块的性质。
能够将子句块中所有子句消去的子句块变量值叫子句块的解。
对应数码互反的两个子句叫互反子句。
显然,合取范式的某个子句块无解,那么这个合取范式一定无满足解。子句块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子句包含消去法的基石。
性质1. 子句块中不是互反子句,至少有一个对应位置的数码相同。
性质2. 反子句不在子句块中,那么这个子句是该子句块的解。
性质3. 互反子句都不在所属子句块,它们都是该子句块的解。
性质4. 互反子句都在子句块中,它们都不是子句块的解。
定理:将子句和包含子句那些可能解都消去,剩余的可能解的反码是原合取范式的满足解。
证明:因为剩余的可能解都由不在合取范式中的那些子句构成,其中或者是子句块中子句的反子句,或者都不在子句块中。根据性质2、3,则取反之后的可能解,一定由在子句块的子句或都不在子句块中的子句构成,则取反之后的可能解一定能将全部子句消去。
上面的定理就是子句包含消去法。
在表 5解空间中,将包含子句的那些可能解消去,剩余的那些可能解如表 6所示。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X9 | x10 | x11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1 | 0 | 0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1 | 0 | 0 |
1 | 1 | 0 | 0 | 1 | 0 | 1 | 0 | 0 | 1 | 0 |
对剩余的可能解取其反码数,就得到了此问题的全部满足解(见表7)。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x9 | x10 | x11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0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1 | 1 |
0 | 0 | 1 | 1 | 0 | 1 | 0 | 1 | 1 | 0 | 1 |
将表 7得到的这5个满足解带到表 5进行验证,都可以得到CNF=1。
仿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程序如表 8所示。
标号 | 汇编指令 | 解释 |
start | Dah 0 | |
Dal 0 | 从0起,子句数量减1 | |
Datp | 0000->ptr | |
Loop0 | Jk Loop0 | 缓冲区空跳转 |
Inl | 输入低8位 | |
Loop1 | Jk loop1 | 缓冲区空跳转 |
Inh | 输入高8位 | |
Jend exit0 | 结束输入跳转 | |
daq | 送入cnf存储器 | |
Incp | Ptr+1 | |
Jmp Loop0 | 读下一个字 | |
Exit0 | Clrr | 清理反满足解寄存器 |
Loop2 | Sat | 子句并行处理求解 |
Jzp exit1 | 子句结束跳转(放在sat后) | |
decp | ||
Jmp loop2 | ||
Exit1 | Mzj | 保存第一个满足解 |
Xout | 输出第一个满足解 | |
Clrr | 清理反满足解寄存器 | |
Ret | ||
End | 结束程序输入伪指令 |
在设计的仿量子计算机上,这个程序常驻内存,使用时用call指令调用就可以计算。输入4430 4400 8000(先送低8位后送高8位),就可以调用这个并行计算SAT问题的程序,然后输入并行处理数据,就能够得到CNF=1的满足解。另外在320的位置,将上面例题数据放入内存了,可以输入4420 4400 8000,直接得到结果。不过数据要转换成纠缠态表示。
表 9中有许多空位置,要将空位置表达出来,才可以进行并行计算。用01或10来表示空格,用00表示0,11表示1。这样表 9左面的8列,就可以写成右面一列的并行处理数据。方法是一行数据用两行表示,上下对位表示0、1和空格。并行处理器SPU处理的是并行数据。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
X7 | X6 | X5 | X4 | X3 | X2 | X1 | X0 | (并行数据) |
1 | 0 | 0 | 80 9F | |||||
0 | 1 | 0 | 40 5F | |||||
1 | 0 | 1 | A0 BF | |||||
1 | 1 | 0 | C0 DF | |||||
0 | 1 | 0 | 20 6F | |||||
0 | 1 | 1 | 30 7F | |||||
0 | 0 | 1 | 04 CF | |||||
1 | 0 | 0 | 20 F3 | |||||
0 | 0 | 1 | 04 D7 | |||||
1 | 1 | 1 | 2C FF | |||||
1 | 1 | 0 | 06 FE | |||||
1 | 0 | 1 | 05 FD | |||||
0 | 1 | 0 | 02 FA | |||||
1 | 0 | 10 FE | ||||||
1 | 01 FF |
量子计算机有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因而成为实用的计算机还要假以时日。量子计算的要点是同时计算2n个数据,这样就将指数时间复杂度的计算转变成了多项式时间复杂度计算。仿量子计算机的同时处理器SPU,也可以同时计算2n个数据,并且添加到传统的计算机之后,能使传统计算机成为实用的,既可以执行顺序计算又可以进行并行计算的完备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界已经证,明诸多的计算机难题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转化为SAT问题求解。仿量子计算机解决了SAT问题的计算,其余那些难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