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P设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csys 没有逆向思维就没有科技原创。 不自信是科技创新的大敌。

博文

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应该如何办

已有 6010 次阅读 2010-4-16 10:38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经费, 学术会议, 学术权威

 
                                                                        姜咏江
 
参加若干次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总体的感觉都像“行政会议”,很少学术气氛,当然也未见什么象样的“学术效果”。
 
窃以为,召开学术会议的目的,在于学术研究、探讨,从而促进学术的发展。因而学术会议过后,有没有形成共识的核心学术问题,或者会议核心内容是否有进展,应该是学术会议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术会议应该如何举办才更有成效?谈几点意见供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参考。
 
1.学术会议一定要有专题。
 
学术会议不是展示各种学术成果的地方,因而不能够办成“交易会”。目前的学术会议往往成为了“论文发表的集市”,内容五花八门,难以形成专题,因而学术会议难有深度。
 
2.学术会议应“去行政化”。
 
虽然学术会议需要组织管理,但不应该是现有的行政化模式。例如,第一天:主办方开幕式宣布会议议程等、领导讲话、相关单位致词、知名人士报告;第二天:分组宣读论文;第三天:赞助单位产品宣传、评定“优秀论文”、大会权威报告、总结,散会。这种“行政化”的会议议程,不适合学术会议。
 
真正有成效的学术会议应该以讨论形式为主,要“自下而上”针对专题,从分组讨论开始,让每个参会学者能够充分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争论,形成“热点问题”,最终提交大会重点发言,供全体参会学者讨论。
 
会议组织方应根据会议进行情况,调整会议时间安排,一般应以5天左右为好,不可匆匆了事。最后一天,一定要最终总结出会议共识的成果和有意义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会议公报宣布。
 
3.去“论文发表”的目的。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发表成了一项重要的内容,这有悖于学术会议的宗旨。论文发表的渠道很多,学术会议应该将论文作为参会的“入场券”,而不应提出“从未公开发表”的无礼要求。由于“水准”的考虑,参加学术会议人员一定要能够证明自己是会议专题的“行家里手”,因而会议组织方必须有一定的参会标准,对申请者审察的依据,应该是他投给会议的论文,而不是他的社会地位和曾经取得的“不相关”的成果。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议的质量,又可以避免所谓的“权威”干扰会议的目标实现。
 
4.经费国家支持和统一管理。
 
高水平学术会议的组织和经费支出都应该由科技部、教育部等行政部门统管,经费纳入国家财政计划,实际运用于学术会议。这样作既可以避免经费的乱用浪费,又可以保证学术会议的成功。
 
现在我国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大多数都以“科研基金”的形式拨发到课题当中,包括“出国考察”在内的项目经费繁多,多数人非科研直接经费预算“实超”,因而出现许多获得国家支持的项目经费“花不完”,所以很多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是要“花完”这笔经费!这种情况正好迎合了“商业化”办会。至使许多部门或团体打着“学术会议”的旗号,实则“游山玩水”举办会议,从中收取高额的“会议费”牟利。这种举办学术会议的结果,造成国家科研经费的大量无用流失和浪费。
 
学术会议宜采用申请审批统管的政策,取消科研基金当中的“参会费用”,既可以避免无用的“学术会议”召开,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5.施行学术会议自由申请制度。
 
学术会议应不应该开,有没有必要开,这完全取决于学术研究的进程。学术会议的召开一定要满足学术研究的需求,没有需求的“定期学术会议”没有太大的价值。
 
科研实践中,非常需要召开学术会议讨论的,往往是那些尚处不够成熟的科技问题,急需通过学术会议拓宽和深入研究。一般情况下,召开学术会议的需求又常常发生在少数的科研单位或个人之中,他们需要集思广益,聚集同行一起探讨问题,以谋求对该科学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此时就应该允许他们提出召开学术会议的申请,国家科技部门可以依据他们申请的理由,审察批准,并委托相关科学院部门或科研团体承办会议,由他们发出会议通知,说明会议专题、目标、议程等一系列问题。由承办单位接收“参会论文”,并组织有一定水平的人员,根据论文审察要求参会者的水平,确定参会人员名单。不论什么人,一律实行“参会论文入场制”,避免“文不对题”。之后,连同会议经费预算等一起上报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学术会议,最重要的一项是包揽全部会议经费,其中包括全部参会人员的一切与会议直接相关的差旅费等。这种制度可以充分保证那些有学问的但“贫穷”的科研人员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真正做到在科研、学术面前的平等,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6.妙用“游山玩水”。
 
激烈的学术争论与探讨会消耗科学家们大量的精力。因而学术会议适当地组织“游山玩水”,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气氛”,“消除疲劳”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参会人员能有“独立交流探讨”的机会。那些在会议之上反映的问题,往往不能够在会议上消化,在“游山玩水”之中,通过更小范围的交流,常常会迸发出火花,促进学术会议取得更大的成果。
 
会议有组织的“游山玩水”应放在会议期间,而不应该放在会议结束之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参会者更能够发表己见,从而达到会议更有成效的目的。
 
7.学术会议不能“权威”说了算。
 
学术会议不能有“权威”说了算的现象,更不要动则就“权威”“大师”作报告。其实,学术会议应该是敞开思想的会议,是创新的会议。因而所有的参会者应该具有同等的“学术权力”,每个人理论与观点的对与错,应该让与会者自由评论,而不应以任何方式“权树”某人的理论思想,这不利于学术发展。“权威”“大师”的报告可以不用学术会议的方式,可以举行专门的报告会,以满足那些“学习者”的需求。
 
以上七条建议是针对目前我国学术会议的弊端提出来的,不全面,也不敢说一定正确。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的强大,不能没有科学技术的领先与发展,这其中如何开展学术会议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面。
 
我们不能“总跟在美国人的后面跑”,在科技竞争中,要设法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参加到我们的科研事业中来,为此,应该想尽办法办好我国的学术会议。
 
不论哪一个国家,只要他能够举办好学术会议,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参与,那么受惠最大的一定是学术会议举办国。
 
2010-4-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312600.html

上一篇:确定科研创新点的三招
下一篇:导师要当好伯乐
收藏 IP: .*| 热度|

1 高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