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教学创新大赛记录:是时候参加比赛啦! 精选

已有 8260 次阅读 2023-4-30 17:39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文为原创博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比赛结果为省赛二等奖(贵州省新工科组第四名)。本文为参赛过程的流水账和一些个人思考,准备参赛的老师可以详细看一下。

这个系列的博文准备以半日记半评论的方式记录。因全部内容较多,故而拆分成不同篇章。后期有机会将列出整个目录。

 

全国教学创新大赛的比赛要求是“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这里面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参赛人必须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没讲过这门课的老师原则上无法作为第一参赛人/课程负责人;时间上要求是最近5年内,这意味着近5年内在进行着教学创新;讲授次数要求不低于2轮,要求第一参赛人原则上应参与过2轮教学实践;课程必须是本科课程,研究生的课程不行。

 

20198月到20208月,我在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出国期间,原来我讲的专业课已经有同事在讲了,回国以后那个学期,又没有太适合的专业课(一部分原因是有些课是一些同事讲了好多年的,我不好意思插一脚“抢”人家的课;另一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课自己兴趣不大、讲起来比较费力)。

2020年下半年,教研室安排明年春天的课,当时我报了一门自己从没讲过的课《煤矿开采学》。各方面原因,最终就排了2个教学班给我。到2021年上半年,一门新课的教学工作逐渐开始。

2021年,是首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当时对这件事不太在意,所以没想着参赛。

但因为接手了一门新课,在寒假期间,就开始钻研新学期的教学。所以实际上,整套教学创新方案,是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还没有开展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寒假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阅读这门课以往相关的教改论文。

因为这是一门专业课,而我们采矿工程专业本身又属于比较冷门的专业,所以实际上相关的教改论文并不多,更别谈高水平的教改论文了。我用了3天左右的时间,把“煤矿开采学”、“采矿学”相关的论文都读了一遍。读完以后,整体感觉是比较失望的,因为实在是没有获得太多创新启发,大部分都属于老生常谈、司空见惯的说法或做法。

30年来,作为我们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教改论文尚且如此,实际的教学质量就更加扑朔迷离了。阅读这些论文,尴尬到什么程度呢?除了偶尔某一篇论文里我做了标记外,实际上我在word里的笔记,没有一条是这些论文带给我的创新思路,反而是针对某篇论文里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反驳思路。

仅仅从教学方法而言,过去近30年同行的教学经验,对我的启发着实有限。换个角度,既然这样,实际上我在这门课的教学,大有可为!





第二件事,是我把教材里需要在课堂讲授的部分,从头到尾详细的自学了一遍。

自学和阅读是不一样的,阅读可深可浅,浅的话只是读过,而不是学过,而即便学过,也未必学会。这个过程,对我的教学创新大有裨益

因为自己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把教材学了,才能更好的从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学进度。比如,我自己学的时候比较困难的部分,要不然是延长实际教学时间,更精细化的为学生讲解;要不然就直接不列为教学内容,因为我自己在自学的情况下都要学几个小时才能学会的东西,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可能很难掌握。换言之,一些讲了也没有效果的内容,该放弃就要果断放弃了。

完整的自学教材还有一个好处:以往我们是作为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教材,而现在我是以学生的身份、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理解教材,能很好的实现教与学的融合。自己学习困难的部分,也将会是未来学生学习的难点;自己遇到的所有疑问,也很有可能是愿意自学的学生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自己自学的时候破解了,既可以拿到课堂与学生讨论,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老师不讲,有些疑难部分学生可能就直接跳过了)。

有多少大学老师自己系统的学习过自己要讲授的这门课的教材呢?特别是有些大学老师是学者型的,有可能会认为教材这点东西我还不懂吗?然而,你做最前沿的研究,和你自学教材,这是两回事。这就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类似,最厉害的学者,不见得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厉害的老师,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学者。

关于系统的自学教材这件事,你只有自己做了,而且是踏踏实实、逐字逐句的去学了,我想,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而如果你没做这件事就来和我battle,我实在是无话可说。

对于想要改进教学质量的老师,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系统的自学教材,而且是研究教材!也可以这么说:以教学学术、教学研究的态度来自学教材!

即便你已经讲授过这门课,如果你没有研究过这门课的教材,那么,你的教学也不是完整的!

 

第三件事,重新制定新学期新课程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方案。

这门课是我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所以,教学大纲、PPT等教学文件很容易找到。但是,如前所述,过去30年左右,这门课的教学似乎都没太大变化。偶尔有一些新做法,也没有达到让我很兴奋的程度。

重新制定教学文件和教学方案,这意味着要把我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都融进去,而且,新融入的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融入,还要把我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预期效果等等都融进去。

当把这件事做完的时候,实际上,一套全新的教学创新方案就已经有了!

换言之,是先有了教学创新方案,然后去执行这个方案,第二年再根据第一年的执行情况做改进。而不是为了参赛而打磨材料。

2021年寒假期间我做这套教学方案的时候,课程考核方面的新方案实际上是过去几年其他课程教学经验的一个迁移和改进。也就是把讲授其他课程的有益经验,融合到了这门课的教学当中,而不是凭空的创新,突然就蹦出来一个创新方案。这也提醒各位想要参赛的老师,参赛实际上是一个做的结果的呈现,而不是为了获奖而编造材料。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还要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到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中。当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和以往的教学很可能有不同。当你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的时候,甚至中间也会经历困顿、无助,但这样坚持几年,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完善,你对教学的理解会更上一层;在掌控教学方面,你也会有进步。当你能很好的掌控教学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水平一般的教书匠了。你是在驾驭教学,而不是教学让你焦头烂额。当你能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与其说你对教学充满热爱,不如说,因为游刃有余的驾驭了教学,你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认为,享受这个过程和热爱,不是一回事。热不热爱,你自己心里很清楚;而有没有享受,你自己心里也比别人更清楚。

 

2021年上半年,进行了第一轮教学实践;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第二轮教学实践。每一轮教学,都会对方案进行微调。因为教学实践会发现新问题,又需要实践去验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有效果。但每一轮教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令人愉悦的回忆。

总体来说,第一轮执行新的教学创新方案的时候,教学效果就已经和以前大大的不同。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国内未曾见到公开报道的。我用极简单、成本极低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油然而生。当第一年教学结束的时候,总体效果符合预期,自己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非常自豪!这也坚定了我第二年、第三年继续使用这种新教学方法的信心。对于“人人成才”的认识,通过教学实践得来的感受,也远比纸上谈兵要更深刻。

结束了2022年的教学以后,终于符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于是乎,才有了我2022年底参加校赛、2023年上半年参加省赛。

 

读到这里还想参赛的老师,请你自己问一问自己:

本课程相关的教改论文你读过多少?

本课程的教材你是否系统的自学过?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是否融入了你对教学的思考?

你的教学创新方案,是否先于你的教学实践就已经形成了?是否在一轮又一轮教学中,融入了自己新的思考?如果是的话,恭喜你,你就是这个比赛的潜力股!

假以时日,你必成大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925-1386333.html

上一篇:教学创新大赛记录-现场汇报篇
下一篇:教学创新大赛记录:校赛,几乎是一个人在奋战!
收藏 IP: 1.204.90.*| 热度|

6 宁利中 吴斌 付雷 王安良 郑永军 程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