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onoses 最新重磅文章
Susceptibility of Yersinia pestis to 12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China
鼠疫菌中国分离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 Jian He , Xiaoyan Yang , Juan Jin , Youquan Xin , Yiting Wang , Sheng Li , Qi Zhang , Yumeng Wang , Hailian Wu , Jixiang Bai , Haomin Xiong , Yong Jin , Juan Li, Xuefei Zhang , Ruixia Dai , Wei Li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动物间流行,寄生蚤是其传播媒介[1]。根据鼠疫菌的生化特征,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鼠疫菌有四种生物变型:东方型(orientalis)、古典型(antiqua)、中世纪型(mediaevalis)和田鼠型(microtus)[2]。鼠疫在中国被列为A类传染病,中国现存至少有12个鼠疫自然疫源地,覆盖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3]。近年来,中国每年报告的人间鼠疫病例在个位数水平,都局限于人口较少的偏远地区,如内蒙古、甘肃、青海省等。
目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鼠疫的经典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新型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已在美国被批准使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氧氟沙星也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用于治疗肺鼠疫或腺鼠疫。因不同宿主、不同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存在差异,国际上已有研究评估不同鼠疫分离株对部分经典或新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4]。然而,在中国,仅对少量鼠疫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和报道。
2022年7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联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在Zoonoses上发表原创性论著《Susceptibility of Yersinia pestis to 12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China》(鼠疫菌中国分离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该研究收集了1943-2017年间分离自中国12个鼠疫自然疫源地的1012株鼠疫菌(表1),并对它们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采用琼脂稀释法评估了不同鼠疫菌分离株对包括氯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等在内的12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一株分离自1996年西藏藏南地区的肺鼠疫疫情的临床鼠疫菌分离株(S19960127)对链霉素高耐药,MIC达4096mg/L,但对其他11种抗生素敏感;而其他1011株鼠疫菌分离株均对此12种抗生素敏感(表2),且不同来源(人、宿主或媒介)和/或不同自然疫源地的分离株间的MIC50和MIC90均没有差异。另外,研究人员采用PCR方法扩增抗性相关基因,结果发现所有鼠疫菌分离株抗性相关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研究团队发现具有链霉素抗性的鼠疫菌(S19960127)链霉素抗性相关基因strA和strB为阴性,这提示我国抗链霉素的鼠疫菌抗药机制和既往马达加斯发现的经耐药质粒介导的机制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菌株链霉素抗性的产生为一种新型的耐药机制—rpsL基因突变相关[5]。
总之,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定期监测鼠疫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应在各种临床型鼠疫治疗期间对链霉素的耐药性实施动态监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李伟、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代瑞霞为共同通讯作者,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何建、杨晓艳、靳娟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中文评述由Zoonoses青年编委、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焦俊博士提供,特此致谢!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ZOONOSES-2022-00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