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新毕业的博士生一枚,在读博期间也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并作为匿名审稿人参与了一些CSSCI与SSCI期刊论文的评审工作。因此,作为过来人,想给刚刚走上学术道路的学弟学妹一些经验教训。
如果将学术论文比作一栋大厦,理论框架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地基稳不稳决定了这座大厦能够盖多高。但是在运用理论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变量的选择应该与理论紧密结合。匿名评审中常见的意见便是模型变量在理论中的理论位置(Theoretical Position)是什么。研究模型不是变量的拼凑,而是应该认真思考理论的内容,将其与管理问题相结合,并选择对应的变量。
(2)假设提出应该与理论紧密结合。审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就是理论与假设提出两层皮,开头在序言或者假设提出的时候提出使用什么理论,之后就再也不提了。理论框架与假设提出的分离,是的假设在论述过程之中的基础不稳,容易陷入论述逻辑不清晰的陷阱。
(3)理论贡献的提出应该与理论紧密结合。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除了应用理论对研究问题进行了清晰完整的解释,同时也是在应用过程之中对管理理论进行了拓展。
在选择好基础理论(Overarching Theory)以后,接下来便是正确的运用理论,却解释 你要研究的问题。在理论应用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概念的混用。特别是在领导力研究领域,当前包容型领导、谦逊型领导、服务型领导以及自我牺牲型领导众多领导力的概念都存在重叠与交叉的部分,在应用概念时,应注意所用概念正确的含义与边界,而应避免概念的误用。
(2)避免概念解读过程之中的过度引申。对概念的过度引申应该是当前论文写作过程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多研究者初期研究时容易过度解读某一概念,在对照其量表的测量题项根本无法与其论述内容进行对应。在进行概念解读的过程之中,应严格比照相应的学术论文与该概念的测量题项,避免超出概念本身的边界。
例如我在审稿过程之中,曾经遇到过一篇文章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为了三种类型,其中有一种其认为最优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论述过程中,将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家庭支持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容与之进行了混杂,在对照其量表的测量题项根本无法与其论述内容进行对应。
在选择完理论基础,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与解释,并提出对应的理论模型之后,便是采集资料与数据,对研究问题进行验证。在采集数据与资料之前,便是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设计需要与研究问题相对应。比如解释变量的日常波动需要应用daily ESM;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应用实验设计、交叉之后分析或者DSEM;进行探索式研究解释新的机制可以采用定性访谈,采用案例研究或者扎根理论等。
(2)研究资料的来源需要与研究问题相对应。样本选择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比如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问题,通常需要选择已婚有孩子的员工,而忽视了这一点,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
选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学术论文能否发表的关键之一,在这里特别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对于案例文章,通常是对定性资料(如访谈资料、企业网站、新闻报道以及相关书籍)进行分析。案例文章可以适当的加入问卷调查,充实研究。但是当案例文章的主要观点都通过3-5份定量问卷的内容进行支撑,则成了分析方法与研究设计的错误。
(2)对于定量文章,则首先需要关注论文是否存在跨层次的问题。
当前研究中经常使用领导-员工配对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且通常存在一个领导需要评价几个下属的创造力与绩效的情况。对此种数据,大多数的研究直接采用了单层的数据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对于此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检验被领导评价的变量是否存在嵌套效应,如果存在,则需要控制嵌套效应,通常的做法是在Mplus中选择“TYPE = COMPLEX”模块进行分析。
另外,定量论文的控制变量需要认真筛选,而这是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的。另外,定量论文的控制变量需要认真筛选,而这是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的。比如对于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通常需要控制婚姻状况与孩子数量。
论文规范的重要性被大多数学者所低估,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规范性问题有以下几点:
(1)假设提出过程之中,避免参考文献的罗列。
(2)统计分析过程的完整性,如CFA分析中DF通常需要单独列出;简单斜率分析中,斜率的差异需要列出;复杂模型尽量采用结构方程或者路径分析,简化统计分析过程。
(3)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领域顶级期刊的新文章。
以上是个人在论文撰写与修改过程之中发现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各位新入学的博士能够予以关注,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最后,祝大家论文高中,学习生活愉快。
作者:张顺溜
欢迎大家在文末积极留言和我们探讨!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