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导师决定了学生的学术素质、未来的职业发展。郭靖如果一直跟着江南七怪,估计永远也练不成绝世武功。
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导师们掌握着生杀大权,学生命运常常完全系于导师的一念之间。
所以,选对导师是读研/读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和年轻导师比起来,很多同学更青睐年纪比较大的资深博导,因为资深博导成果多,人脉广,对发表文章和毕业工作似乎都更有帮助。
不过这里,劝大家在选资深博导的时候要慎重,现实可能没那么美好。
一、你的焦虑他/她未必懂
40岁以上的导师在求职的时候,内卷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这也导致了他们没办法对学生的焦虑感同身受。
高度的内卷正在加深社会阶层的分化,学生和资深博导站在这个撕裂口的两边,立场不同,所想所思自然不同。
面对学生的困境,有的导师“涉世未深”,喜欢讲情怀,比如之前为天坑专业发声的武汉大学教授,苦口婆心,劝导学生和家长,“读书绝不是以发财为目的”(虽然现在读书的目的实际上是生存,但是此处不对老师们的个人观点进行评论),这样的导师,即使观点不同,仍然值得尊敬。
可是如果碰到更有责任感的导师,面对“不走正道”的学生,恨铁不成钢,颇为严厉,学生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代沟,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变化太快,短短十年的间隔已经物是人非,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批评年轻人的习惯。
亚里斯多德就抱怨过两千年前的年轻人,说他们傲慢无知又自以为是。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代不如一代”的观点在公元前624年就出现了,这项研究还发现,前辈们的批评各有侧重,身处高位就批评孩子不尊重权威,高智商人群批评孩子越来越笨,爱读书的人说现在孩子们不喜欢阅读。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和前辈们小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人的记忆是最不靠谱的,他们只知道自己现在如何,幼时的那个自己早就面目模糊了。
这就是事实,年轻人并没有变得更差,而这种来自“前辈”的歧视,却已然延续了几千年。
这种偏见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太难,所以如果你选择了40岁以上的导师,一定做好心理准备,人类的悲喜本来就不相通,不要对“理解”这种情感奢侈品抱太高的期望。
还有一种说法是资深博导们人脉广,对学生就业会有帮助。
这的确是一个优势,但是前提是老板愿意和你共享他的朋友圈。
还要看老板的人品,如果人品有瑕疵而你又没能成为老板的“得意门生”,老板的人脉分分钟成为你未来求职的噩梦。
所以,这类导师不是不能选,只是在选择之前,要想好将来自己可能面对的困难,把期望值降低,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最后居然遇到了还不错的导师,那就是意外惊喜了对不对?
二、怎么从众多资深博导中选择适合你的导师?
选导师当然首要的是了解人品,至于其它方面,如何选择取决于你读博或者读研的目的。
如果你对科研有极强的兴趣,希望将来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建议你首选有海外背景的“大牛”导师。之所以成为“大牛”,研究的课题通常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有海外背景的导师能够在英语写作方面给学生一定支持(或者压力,总之就是要你必须发表文章),课题组和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也会比较多,对于想要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更方便套磁。
如果你对科研有兴趣,但是又选不到“大牛”导师,那么就按导师发表的文章水平来选,简单易操作。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拿学位毕业,然后找一份不错的工作,那就首先按学校排名来选,选名校,给自己的简历多镀一层金,至于导师的话,建议选40到50岁之间、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文章产出的普通博导。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博导没有“非升即走”的压力,并且在工作了十年左右之后,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作节奏。这个时候如果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文章产出,说明导师管理科研项目和总结成果发表文章的能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三、不能“退货”怎么办?
即使我们讲了很多选择导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没进课题组之前,很难真正深入地了解导师。
那么,如果最后发现自己不能适应导师风格或者课题组文化,但是又很难换导师或者不想退学,这种情况下能做些什么呢?
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多闯几条出路了。
首先,强化学术沟通能力,比如做报告的能力,多琢磨,看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包装一番,让它们看起来像是个精品。既然硬件已经不行了,软件方面总要跟上吧。
再有,下工夫学英语,特别是学术写作和口语交流,多看看TED之类的高质量学术演讲。一方面,这会让你写文章的过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高校或者研究所里或多或少都会邀请国外教授来交流,没准从这些交流过程里,你能找到下一个让你满意的老板或者合作伙伴,但是前提是,你能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个时候,英语能力就是一个加分项了,只有平时做好准备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无论是学术沟通还是英语交流能力,都是用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课题进展和导师态度这些都不是学生本人可以控制的,但是这些能力,得到了就永远是自己的,将来无论你是否继续做研究,都必定有用武之地。
结语:
导师的选择就快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了,您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