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Alexandra Ridgway (2023) Love, loss and a doctorate: an autoethnography of grieving while writing a PhD,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42:1, 230-243,
DOI:10.1080/07294360.2021.2019202
本文根据上述文献,改写成故事,纯属虚构。旨在帮助那些正在经历失去、哀伤的研究生们,重要他人的逝去会让我们无尽的自责,但请您把这份悲恸转化为力量吧!远去的他们想看到您的坚强!
2020年10月,北京的枫叶飘落在窗前时,我正在撰写博士论文的第三章。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碎了所有逻辑清晰的学术语言,我的世界突然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空洞填满。那段时间,我常常蜷缩在租来的公寓沙发上,紧握着父亲送我的旧毛巾,试图抓住某种正在消逝的联结。哀伤像潮水,淹没了我对学术的热情,也淹没了我对未来的信心。
父亲去世后,我开始质疑一切——学术的意义、研究的价值,甚至是继续活下去的理由。直到某个清晨,我突然梦到父亲对我说:"孩子,别停下,别自责懊悔,你读博是让我骄傲的事,请你一定要完成它。"博士研究从这一刻开始就变成我对父亲的承诺,而父亲的离世让这份使命变得更加清晰。
我开始重新审视论文主题,所有论文选题的初心,都是回应了现实中人们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如此的强烈。我意识到,我现在经历的哀伤并不是学术的敌人,而是理解他人痛苦的桥梁。当我将父亲的期望转化为写作动力时,论文不再只是任务,而是我与父亲共同完成的生命作品。
父亲去世后的某个深夜,我对着空椅子喃喃自语:"如果爸爸还在,他会怎么建议我写结论?"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他喝茶时的微笑:"Tiger,结论就像编织线头——找到最重要的几根,把它们连起来。"那一刻,我意识到,父亲从未真正离开。
我开始与父亲进行"想象对话",将他的声音带入论文的每一个阶段:
-当我卡在文献综述时,他提醒我:"别让阅读成为逃避写作的借口。写出来,才能看清知识的缺口。"
-当我因数据不足而沮丧时,他用徒步旅行的比喻鼓励我:"学术之路像山路,绕弯是为了避开陷阱。慢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当我怀疑自己能否完成时,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Tiger,永不放弃。记住你游到终点时的冲刺,现在就是冲刺的时候。"
这些对话并非幻觉,而是记忆中无数次真实交流的延续。它们让我在孤独的学术旅程中感受到一种持续的联结,让我相信父亲的智慧仍在塑造我的选择。
哀伤让我的写作变得碎片化,但也因此更贴近人性。我开始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更具温度的视角看待研究对象。每当卡壳时,我会打开父亲送我的旧笔记本,写下他常说的话:"写得不够完美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开始写了。"
这种写作不仅是学术任务,更是情感的释放。当我致谢时,我仿佛也在为自己书写重生宣言。博士论文最终成为两种叙事的交汇点:一方面是学术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的哀伤,请允许我分享几点心得:
1.允许自己悲伤,但不要让悲伤定义你:哀伤是生命的裂痕,但裂痕中也能长出意义。博士研究可以成为你修复裂痕的工具,而非逃避的借口。
2.与逝者对话,让记忆成为力量:想象他们会对你的困境说什么。那些跨越生死的智慧,往往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
3.用写作重建秩序:当世界崩塌时,文字是最可靠的重建工具。即使只是碎片化的记录,也能帮助你理清思绪,找到方向。
4.接受不完美,但坚持前行:哀伤中的学术成果可能不够完美,但它们承载了你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毕业典礼那天,我将父亲的名字绣在礼服内衬上。当评委称赞我的论文"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时,我知道这不仅是我的成就,也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哀伤并未消失,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在破碎中找到完整,如何在失去中发现意义。
博士之路或许孤独,但请相信:那些深爱你的人,会以某种方式继续陪伴你。而你,也比自己想象的更坚韧、更强大。
1/1 | 闁诡剚妲掗锟�:2 | 濡絾鐗犻妴锟� |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 | 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 闁哄牜鍋婇妴锟� | 閻犲搫鐤囧ù锟�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