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早已有之,1997年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Sheila Slaughter)和拉里·莱斯利(Larry Leslie)将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新出现的为了获得资金而进行竞争的诸多市场化行为,概括为学术资本主义。这次,我要提出的是与之相对的概念——学术社会主义。我知道,这一对概念非常有冲击力,但我还是要提出来,因为我们需要学术社会主义,及与之相称的学术社会主义行为。学术社会主义其实早已存在,而且早于学术资本主义,隐约存在于科学诞生、科学原则、科学精神、中世纪大学精神、学术道德等场域中,提倡知识为人类服务。然而,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术资本化运作带给大学的冲击实在太大了。西方大学的这些变化,正在我们的大学中上演。
在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被类比成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课题组俨然是一个学术工厂。其中导师被视为“老板”,而研究生则被视为“工人”。做学术被戏称为“搬砖”,学生戏谑自己为牛马、科研狗。这些比喻,投射出学术环境中资源分配、权力关系和学术成果生产的某一个极端,学术资本主义的侵蚀。在另一个方向上,导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同向同行。前一种,我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引发的行为;后一种,我称之为学术社会主义带来的行为。
学术资本主义行为
学术资本主义行为通常表现为导师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课题组,追求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学术资本的增值,讲究投资回报比率,将学术资源资本化以赚取最大化的利益。以下是导师的一些典型行为:
1.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导师要求研究生长时间工作,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从事重复性实验或数据处理,但不给予足够的学术指导或职业发展支持。例如,研究生被迫为导师的商业化项目工作,却无法从中获得学术认可或经济补偿。
2.过度依赖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导师将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申请专利或商业化项目,而研究生仅获得很少的经济回报或学术认可。例如,某导师利用研究生开发的技术申请专利,但研究生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专利申请中。
3.学术成果的商业化导向。导师优先选择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以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或职业发展需求。例如,某导师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新药,要求研究生专注于商业化的实验,而忽略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4.侵占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导师在论文发表时将自己列为第一作者,而研究生的实际贡献被低估。例如,某导师在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论文中,将自己的名字列为第一作者,而研究生仅被列为第二作者或不出现;甚至,导师将学生的成果交易给他人,而研究生一无所获,完全违背了学术原则,挑战学术不端。
5.限制研究生的学术自由。导师要求研究生严格遵循既定的研究方向,不允许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或提出创新性想法。例如,某导师要求研究生专注于实验室的商业化项目,而不允许学生做与项目无关的工作。
更加极端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违背学术逻辑、科研伦理的资源垄断、利益交换、分配不公、权色交易、操纵学术评价体系、学术霸凌,导师通过权力控制学术资源并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学生沦为被剥削的、任人宰割的“学术佃农”。如导师通过控制论文投稿、同行评审和毕业答辩环节,强迫学生接受不合理的署名规则,甚至威胁延迟毕业以维持对学生的支配。
学术社会主义行为
学术社会主义行为则表现为视研究生为同事,强调学术共同体的合作、共享和公平,注重学术资源的平等分配和研究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典型行为:
1.提供学术资源和指导。导师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资金支持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研究。例如,某导师为研究生争取到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并亲自指导学生准备报告。
2.鼓励学术合作与共享。导师鼓励研究生与实验室内外的其他研究者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提倡集体主义,适度的竞争。例如,某导师组织实验室成员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并推动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
3.支持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导师积极为研究生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如推荐信、实习机会或学术职位。例如,某导师为研究生撰写推荐信,帮助其获得博士后职位。
4. 尊重研究生的学术贡献。导师在论文发表时公平地分配作者顺序(按照学术贡献排序),确保研究生的贡献得到认可。例如,某导师在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论文中,将研究生列为第一作者,而自己仅作为通讯作者。
5. 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利益。导师关注学术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拒绝将论文作为私人资本,转而推动开源数据库建设或公益科普,以促进学科发展,而非追求个人影响因子。
总结
学术资本主义行为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更高的效率,但可能会损害学生的兴趣,导致科研的短视,或导致学生一毕业就离开学术界,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必然副作用甚大,最后“暴雷"。学术社会主义行为是我们推崇的,向往的,学术社会主义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引导学生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然而,学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常常遇到阻力,比如在“非升即走”考核压力下,导师被迫优先满足短期指标,难以兼顾学术公益。高校要求教师年均经费到账额超百万元,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科研目标功利化。
学术资本主义行为和学术社会主义行为反映了科学学术场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反映了“资本-劳动”矛盾折射出的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学术资本主义行为追求经济利益和学术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而学术社会主义行为则注重合作、共享和公平,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实际学术生活中,这两种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导师需要在追求学术成果的同时,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术共同体的长远利益。唯有通过制度变革与价值回归,才能遏制学术资本主义的蔓延。
1/1 | 总计:2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0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