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水(Vritual Water)
英国学者约翰·安东尼·艾伦1993年提出“虚拟水”概念,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一概念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例如,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一个汉堡包则需要消耗约2400升水。为此他获得2008年斯德哥尔摩水奖。
蓝水(Blue Water)和绿色(Green Water)
1995年,绿水和蓝水的概念开始出现。瑞典专家提出“绿水”概念,所谓“绿水”,主要是指植物根部的土壤存储的雨水。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全球总降水的65%通过森林、草地、湿地和雨养农田的蒸散返回大气,称为绿水(绿水流);仅有35%的降水储存于河流、湖泊以及含水层中,称为蓝水。蓝水使用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使用后消耗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不再适合人类使用;另一部分回流进入生态系统,但经常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绿水最初被定义为蒸散流,是流向大气圈的水汽流,后来被定义为具体的水资源,即绿水是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植被蒸发消耗掉的水资源,尤其在雨养农业区是重要的水资源。
简单地说:“绿水”是指不可见的水,“蓝水”是指看得见的水。
在某一流域中,“绿水”(气态水)的循环供给陆生生态系统,“蓝水”(液态水)的循环供给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用水需求。“绿水”的循环反映了自然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用水消耗。“蓝水”在地表和地下流动,从山顶到山脚,从陆地到海洋。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
1、直接利用–主要是社会经济用水,包括雨养农业、木材、牧场等利用的绿水和灌溉、工业、生活等利用的蓝水
2、间接利用–主要是生态系统用水,包括与“绿水”相关的陆生生态系统用水和与“蓝水”相关的水生生态系统用水。
蓝水量 WB=WS+WG-WR
绿水量 WG=P-WB
WB 蓝水量;WS 地表水资源量;WG 地下水资源量;WR 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量;P 降水总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