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交汇处。
关于商山,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商山四皓“,他们是秦朝末年四位有名的隐士,又拒绝了刘邦的延请,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但是吕后向张良问计,请了商山四皓为太子宾客,刘邦无奈,说太子羽翼已成,于是就此罢休。
商山四皓,大致生活在秦末汉初,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汉高祖刘邦去世(公元前195年)前后。
千年之后的某个初春,晚唐诗人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或824年-882年)路经商山,留下了《商山早行》一诗,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向来被视为经典:”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清晨起身,准备出发,马车启动,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在晨风里摇荡鸣响,远行的旅人踏上了征程,却还在悲伤地思念故乡。
鸡鸣之声嘹亮,茅草覆顶的客店,沐浴在破晓时分月光的余辉之中,客店门前的木板桥上,覆盖的寒霜被早行旅客的足迹踏得凌乱了。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这冷清萧条的景象,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昨夜梦见的长安杜陵的繁华热闹,一群群野鸭大雁,欢快地嬉戏在明净的池塘上。
——诗中提到”枳花“,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但是酸不可食,可以用作中药。
”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也是一种柑橘类植物,而且是唯一落叶、抗寒性的柑橘,所以能够生长在淮水之北,如《晏子春秋》里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不过这不等于淮水之南就没有枳了,今日华中与华南地区也广泛分布着枳。
枳的果实,也就是枳实,被中医广泛用来作药,这大概是它的生长区遍布大江南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今日园艺种植业里,枳是非常重要的砧木和砧木育种亲本——砧木是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很多植物,都要先嫁接到砧木上来繁殖,然后再移栽到园林中,比如说大规模的柑橘种植,就要使用砧木,同为柑橘类植物,枳是中国柑橘育苗中应用最多的砧木,占总量的80%以上。
在山野之中,野生的枳今日依然在蓬勃生长,专业的描述是:它在生长习性、植物学性状和抗性上表现出高度的变异性。(中国柑橘学会编著《中国柑橘产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外行理解一下,这意思是不是说:野生的枳是不是有可能变异出其他的柑橘品种?
再联想一下,从温庭筠到我们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千三四百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那种表现出高度变异性的野生的枳,难道在商山就没有发生过变异吗?
温庭筠当年在商山的山路上驿站外看到的枳花,与我们今日在商山看到的枳花,是一样的吗? 秦末汉初隐居山中的商山四皓,见到的枳花,与千年后温庭筠见到的枳花,未知是否也有所不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4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