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贡橘

已有 5053 次阅读 2018-12-9 16:59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贡橘

 

 

《全唐诗》卷463收录了两首和白居易拣贡橘诗,其一为张彤《奉和白太守拣橘》: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水,山山照日似悬金。

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其二为周元范《和白太守拣贡橘》:

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影下寒林沈绿水,光摇高树照晴空。

银章自竭人臣力,玉液谁知造化功。看取明朝船发后,馀香犹尚逐仁风。

倒过去又翻出白居易的《拣贡橘书情》一诗: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

登山敢惜驽骀力,望阙难伸蝼蚁情。疏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从这几首诗来看,这贡橘应该是出产于太湖的东西洞庭山上(《醒世恒言》卷三《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称:太湖中七十二峰,惟有洞庭两山最大。东洞庭曰东山,西洞庭曰西山。两山分峙湖中。),每年霜降后成熟。太湖地近苏州,因此亲自挑拣贡橘,应该是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的事情。三首诗对照着读,感觉白居易这首贡橘诗,就是一份随贡橘上京的例行公文,难怪得一路翻过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它,完全被白居易的其它诗淹没了。

倒是另外两首诗,看起来更有真情实感一些。

 

橘生于淮南,分布很广。《山海经·中山经》云:“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粗梨橘柚。”论者以为这里的“洞庭之山”,指的应是洞庭湖之山。《列子·汤问》又说,商汤时吴楚之国有柚,“碧木而冬生,实丹而味酸”——红色的果实,味道甘酸,显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柚子,而是橘树。

橘的地域特性十分顽固,故而晏子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说,屈原作《橘颂》,颂其洁美,也颂其坚贞不移之本性。

古代的贡品,地域特点非常鲜明。比如说周王朝要求楚国进贡的就是南方特产的香草。只肯生于淮南的橘,成为贡品的年代很早,《尚书·禹贡》里说,大禹治水时,扬州(九州之一,包括今苏州)就曾经进贡橘柚。

唐以前,可能是南方橘树种植不广,橘子被视为少见的美味。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故事叫做“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这个故事写的不只是陆绩的聪明孝顺。袁术是当时顶级豪门袁氏的领袖之一,他招待好友庐州太守的幼子时,特意命人拿出橘子来——显而易见,这橘子不只是因为甘甜就够资格由袁术拿出来招待好友家的小客人,还得要够稀罕,才配得上主人的身份和这个待客的场合。

南朝刘峻给朋友送橘子,很郑重地写了一篇《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甘逾萍实,冷亚冰壶。可以熏神,可以芼鲜,可以渍蜜。毡乡之果,宁有此邪?

他说:这南方的橘子(古人似乎橙柚柑橘不分?),是青鸟喜欢的食物——青鸟是仙鸟,西王母的信使,青鸟所食的橘子,就如凤凰所实的竹实一样,也沾了几分仙气;霜降之后成享,就可以摘食了;橘子外表华美,光照四壁,劈开后香雾袭人,皮薄,味珍,那白色的丝络不会粘手,果肉没有半点渣滓;味道特别甘美(萍实指的是甘美的水果),汁水冰凉。它的芳香可以提神,可以作为吃鱼的佐料(苏迷《洞庭橘:名扬天下始于唐朝》一文解释说,芼鲜,就是把橘子皮切成细丝,用来作为吃鱼的佐料),也可以用蜜浸渍了再吃。游牧之地(毡乡),有这样的水果吗?

刘峻这位朋友,应该是在塞北吧?这篇色香味俱全的短文,结尾于赤裸裸的炫耀,写的可真是够拉仇恨的。

唐宋时期,太湖的洞庭橘成为贡品,时人描写者甚多(苏迷《洞庭橘:名扬天下始于唐朝》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30/21/5701732_610860179.shtml,此处不再赘述。

 

明代的时候,洞庭橘仍有盛名,《本草纲目》载:“橘非洞庭不香。”不过珍贵程度已大大下降。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里,一个倒霉的苏州商人文若虚,破产之后,同伴们见他可怜,带他出海散心,上船前文若虚用别人送他的一两银子买了一篓洞庭红橘,准备到船上解渴,没想到在海外吉零国,被当成稀世珍品抢购一空,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回国途中他又偶然拣到一个大乌龟壳,回到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五万两银子买去,原来这壳中有很多珍珠。他用这些钱在沿海重置家业,娶妻生子,从此家道殷富不绝。

从这个故事里来看,洞庭红橘已经大量种植、收获季时随处可见了:

信步走去,只见满街上叫卖的橘子,鲜红似火。原来广橘福橘,名播天下。太湖中有一座洞庭山,地暖土肥,与闽广无异,所以洞庭山有一种橘树,名叫“洞庭红”,颜色和广橘福橘相似,香气也相同。只是刚摘下来的时候,略有些酸味儿,后来熟了,也一样甜美,价钱却只有福橘的十分之一。若虚见了,心想:“我一两银子买得一百多斤,在船上可以自己解渴,还可以分送一些给朋友们,用来报答众人助我。”

按百度百科的介绍,太湖洞庭山的橘子品种很多,有早红、朱橘、了红、福橘、橙子、香圆、黄皮橘、西山大橘、温柑等等。以早红、了红产量最多。“早红”皮簿早熟,中秋后开始转红,上市较其他品种早,颇受人青睐。“料红”大小均匀,耐贮运,立冬后采收,可贮藏至来年二月,照样色泽鲜艳,味甜汁鲜。

这个故事里的洞庭红,应该就是“早红”或者“料红”,又以耐贮运的“料红”可能性更大一些。

一两银子买一篓洞庭红橘——明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何?现代的换算,基本上每种算法都有不同答案。有的说明代中期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今天的600-800元人民币,也有的用米价(有统计说,明神宗万成年间,一石白米价格是0.7-1两白银)来折算成100-200元,不过今天的米价,因为粮食产量比较高、供给比较足,恐怕比明代中期的米价实际上要低。也有统计说明代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今天的400元人民币,这个数值比较居中。

这么看来,一两银子买一百多斤洞庭红橘,这橘子从我们今人的角度来看,算是比较实惠的价格了。而从那倒霉商人文若虚的心理活动来看,也没觉得这是什么投资冒险,就是寻常上街买点普通水果回来准备自己平时吃吃,再招待招待客人。

 

白居易亲自上山拣选贡橘、和他的友人们写贡橘诗时,应该没有想到过这贡橘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形——据说白菜在唐代也还是美味,经霜的大白菜叫做秋菘,与春韭并列为时鲜美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606-1150689.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之裴晋公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南蛮”
收藏 IP: 59.172.4.*| 热度|

2 钟炳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