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思——春秋两处
炎炎暑夏何处逃,堪堪新人入世微。
十月秋金山有色,一城桂香人忘归。
明月常忧云闲步,黄叶总盼风来催。
一处秋来一处春,天行浑浑何欢悲?
不知从何时起,有两种景物最能撩拨中国人的情绪,秋天和明月。当两者不幸偶遇的时候,这情绪就达到了最高潮。
最近去新疆游历了一下,到了赛里木湖,受到了自然的启发,写下一首《人生导诗——赛里木湖》。发现最后一联可以出三个成语:浅上草坡,草坡叹雪,登峰问寒。感叹人生不过是浅上草坡,草坡叹雪,登峰问寒的过程。于是想着去以往的旧作中翻一翻,能不能找到其他成语。成语确实不好出,终于还是翻到了这首旧作《秋思》,于是模仿《人生导诗》,改名为了这个《秋日历诗——春秋两处》,里面也可以出一个成语:春秋两处。这首秋日诗,我想是超越了古人的。
这首诗是前年写的,那年我29岁,对我来说是人生一大转折点。我的命运将从这点开始,走向一条‘不归路’。那是2021年,有一个极其炎热的夏天,疫情还在肆虐,我却要毕业了,去感受世态的炎凉。
毕业事小工作事大。和大伙一样,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回家安逸,在外拼搏。这两条路看似简明,但有相同经历的人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难处。这个难处可以写一篇长文啦,这里就不说了。更可怕的是,我一个瞻前顾后的人,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恐惧症。六年前去哪求学的选择之痛依然隐隐。
所幸这六年来,我看清了不少,成熟了不少,所以在这次面临更大的选择时,还能坚持下来。除了受到父母亲朋、良师益友的鼓励支持之外,给我更客观鼓舞的是这首诗——春秋两处。
在这个高度发展,分工高度细化的社会,每个从学校走出的人,都要走进一个社会机器的细枝末节去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维持社会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无比酷暑的夏天,刚走出学校的我也要去一个陌生的角落工作了。学校也是一个社会分工角落,所以对工作的事我也不是很陌生。无非就是做学生时,社会对你的容忍度更高一点。然而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许才能切身体会到什么是‘世态炎凉’。有对比就会有落差嘛。
对我来说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选择。疫情紧张、时间紧迫、交通不便、经济下行,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我选择了留下。当然里面有太多的信息和细节,都是情理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讲也罢了。
做完选择,我焦躁的心一下子变得清冷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样的选择,将来大概率是‘回家路远’了。虽然我与家乡依然同处一个时空,可是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千里之遥’作为压死‘归乡’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个内卷到爆炸的社会里是太‘牛刀小试’啦。我不是没有去过更远的距离,曾经在地球的另一侧,与家乡相隔万里待过一年。但是在那一年里,我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丝乡愁。因为我知道,对于异国我只是个过客。时间一过,我必返乡。因为清楚地知道这些,我不单没有一丝乡愁,反而能很好地享受异国不一样的风情。
可是这次是完全不同啦,在我的生命周期里,我将长期保持‘回家路远’的状态,直至生命的尽头。想到这里乡愁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涌入眼眶。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余光中的《乡愁》。我开始疑问,我的家乡到底在哪里?那个远方的家乡只不过是我小时候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只不过是住着我父母的地方。这个我暂住的地方,可能是我后半生长期工作的地方,是我要娶妻生子的地方。社会发展就像一条长河,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这大河里的一个水滴,随着大河的发展而流过一段河床。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漂泊的社会,只有人口流动起来,才不至于是一片死水。可怜的是社会发展太快,我们只用了四十年就走过了从农业社会到现代化的进程。可怜的是人们的观念还没跟上社会的步伐。以安土重迁的观念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就难免时长感受到‘漂泊无依’的苦楚;若是心里接受这是社会的发展结果,认识到家乡和异乡不过是初级阶段的暂时问题和自我观念的执拗,用人生一直在路上的态度,是不是就可以感受不一样的异乡风情?李白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嘛。也许是这样的,但是人作为一种感情动物,接受变化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缓慢的观念改变,和快速的社会发展,必然导致不幸。此事古难全。
于是我也遭到了第一次乡愁思潮的拍打。那是炎热夏天过后的第一个秋天,好了,第一重撩拨,秋天来了,又赶上中秋明月的第二重撩拨,他俩一齐撩拨我的乡愁。我开始喃喃地吟诵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然后又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个可恶的诗人,诗写得太好了吧。秋天明月夜,游子断肠泪啊!我又想起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记得小时候老师讲过这是‘对写法’,对写法,那远方的父母在这个秋天明月夜是不是也在思念漂泊的游子呢?想到这里更加泪崩。我开始责怪自己当初的选择,怨恨促成我留下的一切,希望时间可以倒流,重新做选择。可是时间哪能倒流?所以我的意志开始变得消沉,在这秋天明月夜的助攻下,心灵防线开始崩塌,简直是一触即溃啊。
往年秋天的山色是最美的,可是多彩的颜色与我何干呢?往年一城的桂香是我最喜欢的,可是好闻的味道又与我何干?桂香桂香归乡归乡...你是在提醒我归乡吗?我何日才能归乡呢?是忘了归乡吗?骗自己罢了。所爱隔山水,纵使今年回去了,那明年呢?年年岁岁人盼归,岁岁年年回家远。所念隔千里将是生活的常态,闻香生乡愁将是生命的底色。家乡和游子,我终于还是加入了这个‘人有悲欢离合’的此事古难全队伍。我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家乡与游子’的队伍,但是我的心就是无法平静啊。而且秋天明月夜和各种讨厌的宣传教育都在撩拨这种乡愁之情,你们不知道社会在发展吗?你们不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和远方思念的家人一同仰望那一轮万古长存的明月,讨厌的云彩不要无事出来闲步,阻隔了我仅有的‘千里共婵娟’机会。秋风啊,你可以再急一点再寒一点吗?我什么时候才能落叶归根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远方的家乡啊,我落黄也不是无情物啊,我期盼着秋风呼唤我落叶归根。
秋天果然很悲伤,怪不得杜甫的《登高》可以引发无数共鸣,被公认为千古第一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你诗豪刘禹锡也不过是强装镇定罢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你言秋日胜春朝,我为什么不觉得呢?也许你豪情万丈,但是对不起,我却无法共鸣。主席的《采桑子·重阳》还好一些,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也许只有战争的烟火才可以抵消秋日的寒愁吧。国家存亡之际,自然乡愁就变成了小家气。可是我不幸又身处盛世啊,呜呜呜...
终于我想到了地球是圆的,四季是由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形成的。现在我们北半球是秋天,可是南半球正是春天啊!那里正生命复苏百花绽放啊!一处秋来一处春,天行浑浑何欢悲?嗯,我悟了,苍天从不会偏爱哪一方,他只是忙不过来,他像一个伟大的巨人,浑浑地来往于两地之间,不知疲惫,不知离合,不知欢悲。此时让我们这里秋天一下,只是为了让远方的同胞春天一下,太阳很快就会回来,春天很快就会回来。你看那太阳那苍天都无法兼顾两处,他们也是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啊。那我的‘千里之遥’和‘年年往复’又算的了什么呢?
是啊春秋两处,一时的秋天一时的失意又算的上什么?只要端正态度,坚持过严寒,很快春天就会到来,这种节律,千百万年来从来没有迟到过。古人是不知道四季的成因的,所以我靠着现代的教育侥幸赢了一招半式。写出了‘一处秋来一处春,天行浑浑何欢悲?’我心想就是李杜复生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吧,如果他俩能写出来,我得检举他俩违法穿越。想到这里,我笑了。
春秋两处这个成语把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联系到了一起,让人回味无穷。时间和空间到底是什么,它俩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太终极了,一时抵消了我乡愁的疑问。我知道这种‘家乡与游子’就像太阳与地球一样,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好吧,终于挺过了第一个秋天明月夜。 感谢你——春秋两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