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恰逢儿童节,我去看望九旬老父,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收看着江苏卫视的电视节目“一站到底”。参与这个节目的主角本来主要是大人,这回换成十岁左右的男孩女孩,他们在“打擂台”,竞答的题目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等,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节目形式活泼,全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我分析了其中的各种题目,多数不难,但也有很难的,有些居然能难住我这样的成年人。有一个九岁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煞是厉害,一路“过关斩将”,把十个挑战者一一“挑下马来”,可惜的是在争取“站神”称号的最后环节,五个问题中卡在一道题上(体育类的问题:“76人”队属于哪个城市?——答案:费城),只赢得了“准站神”的“封号”。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实在太可爱了,我心中有一种想抱住他亲一口的冲动。他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因此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PH值的涵义、黑海海水的颜色,……,而且在台上头脑清晰,应答从容,颇有大将风度,绝对是科学家的“坯子”!
我为这样的知识型的电视节目叫好!它能引导新生代爱知识,爱科学,爱探索,呼唤更多的后来者向科学进军。我对近期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倾向一直颇有微词。打开电视机,充斥着各种娱乐节目,有些品位尚可,有些则纯属搞笑、搞怪。如所周知,作为最为普及的大众媒介,应该兼有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过去过分强调后者,而现在则偏重前者。我不反对电视里大量出现娱乐节目,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总该有消遣放松的机会吧!但是,总不该把寓教于乐放在一边吧!电视台有一些很好的知识型频道,例如,央视十频道(科教频道)、上视教育频道等等,但相对而言,少人问津。以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少青少年对于影星、歌星可以如数家珍,却不知道钱学森、袁隆平为何许人;他们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对于科技和文史哲类的课外知识,几乎一窍不通,更谈不上热爱和追求了。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当然,这种状况并非单纯由娱乐型的电视造成的,应有深层次的原因,但电视节目的“过娱乐化”难辞其咎。
应该说,也有一些主流影视节目宣传科学家。例如,前年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时,出了若干有关钱学森事迹的影视剧,然而,可惜得很,其中多数作品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关键是没有把握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演员尤其差劲,特别是没有合适的演员来演青年时代的科学家,他们演得糟透了。因此,所产生的作品既无社会价值,又无票房价值。据说,影视剧作者想按现在的影视剧的“套路”,加一点爱情的“胡椒面”,安排女秘书之类的角色,因遭到科学家家属的坚决反对而作罢。现在的影视剧作者大概不明白,我国优秀科学家绝少“绯闻”。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那些作者基本上不了解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心路历程,更遑论演绎他们的崇高品德了。
话说得远了。
总归一句话,我为知识型的文娱节目叫好!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需要这样的节目。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去年年底,中国科技大学推出了大型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是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一个项目。该剧的男女主角是我的老师郭永怀李佩伉俪,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可惜当时我没有鉴赏的机会。看剧情介绍,的确很感人。饰演郭永怀先生的是上海的一位著名演员,从剧照看来,气质相当不错。据说,今年九月该剧将移师上海公演,我告诉那位朋友,我将一场不落地去观看,还准备邀请剧组到上大来演出。
我期待着。
写于2013年6月2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