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读报随想-1:励志,何必那么沉重 精选

已有 7065 次阅读 2012-5-9 08:14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励志, 求真务实

本文的基本观点:

励志,在人生道路上很有必要;

励志,不必那么沉重;

励志,应该求真务实;

励志,应该远离那些无价值的“畅销书”!

 

在《中国科学报》上读到西南财经大学学生周才承的文章《励志,你让我情何以堪》(2012-05-02,校园版,“学子情怀”栏),其中吐露了当代年青学子的心声,写得真实具体,读后忍不住想说几句话。

我喜欢逛书店,特别是在旅途上,常撞进机场、车站的书肆,总的感觉是:所陈列的“畅销书”有不少属于“浅薄”一类。诚如文章作者所言,书店里“在各类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的参考资料下,有一种书仍旧光芒四射,那便是各色励志书籍,附印着‘名人强烈推荐’、‘世界为之疯狂’、‘成功人士必读’等等一些促销的图书广告语迎面而来。……统观其内容,大都换汤不换药,所说无非是些成功学的内容。”文中所举的实例《21岁做总裁》就十分典型。此类书籍不仅不能激励年轻人奋进,反而带来一些迷茫。文章中这么说:

“‘我不曾知道你的名字,恍若梦中,你无声无息,就出现在我生活中,泛滥如洪水。我不曾知道你的模样,超凡脱俗,你悄无声息,就引导一代代人走向成功,像是泥沼。’一位年轻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励志,你让我情何以堪!”

读来令我也颇有感慨。我认为,对于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来说,尽早立志极有必要。问题是如何立志?作为过来人,如何对年轻人正确地进行励志教育?这里头有大学问。

我想对年轻人说,励志不必那么沉重,励志应该求真务实。

宏观上说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轻人应该有宏图大志,然而,人人想当元帅,谁来当冲锋陷阵的士兵?再说,天下哪有这么多元帅的位置等着你去占据?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总裁、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连“中国的哈佛女孩”之类也是凤毛麟角。所以,微观上说来,应该在励志时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不应有的沉重感或迷茫感。

去年,我在科学网上发了一篇博文,题目是“年青人该有多大的ambition?”其中提及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实验,它证实:适度的ambition最有成效(见链接)。在我看来,励志的目标大致分为三种:

成为有用的人;

成为优秀的人;

成为杰出的人。

有用、优秀和杰出是三个层次,一般说来,求真务实的想法是以“有用”作为初步目标,努力往“优秀”的方向去努力,最好不抱“杰出”的非分之想。这样就不会带来迷茫或不安。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绝大部分是“凡人”,是凡人,就该有凡人的目标。周才承的文章里说得对:“人的价值观本就该多样的,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自主思维,而不是紧盯着那些商界成功人士走过的路跃跃欲试。……做到最真实的自己,自己心中的坦道,就是你成功的大道。”说得极好。人们的主客观条件各不相同,有些情况经过努力可以改变,有些境界却难以达到,在适当的目标下,尽了最大的努力,到了晚年,就可以不因曾经碌碌无为而悔恨,足矣!

不妨说说我自己的经历。我十六岁那年,在高三年级的寒假,做了关于励志的沉思。先分析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觉得可用“平凡”二字来概括:平凡的家庭背景,平凡的成长环境,平凡的实际能力,既无叱咤风云的胆魄,又无扭转乾坤的谋略,纯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我也分析了自己的有利条件:不算太笨,悟性尚可,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喜欢枯坐深思,而且此前得到过一批优秀老师的指点,文理基础不算太差。于是,选定了“一辈子做学问”的基本路子。那时,我确定了自己的座右铭:“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做一个有用的学者,并随着当时的潮流走上了理科学习和研究的道路。光阴似箭,转眼过去了五十多年,期间经历了沟沟坎坎、耽误磨难,加上自己的努力不足,至今成绩平平。但是,总体来说,我尽了自己的努力。

我还想对年轻人说:励志,应该远离那些浅薄的“励志畅销书”。

当然,书肆里也有高品位的励志书籍,可以一读,我日后也会陆续介绍一些好作品。我更提倡年轻人多多阅读写得精当的名人传记,特别是优秀科学家的传记;同时还应注意普通人写的看似平凡的成长故事。而对于那些不切实际拼命鼓吹“成功学”“厚黑学”的所谓“励志书”,则应敬而远之。时下不可能让它们销声匿迹,因为其中掺杂着商业利益和哗众取宠的成份,但你可以自行选择。可供选择的书籍很多,要把握自己的既定原则:作者是严肃的、有学问积淀的,内容是翔实可信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叙述方式是科学的、理性的,也许装潢不那么精美,也没有什么轰动效应,但只要是有启发性的,就应认真阅读,千万别让有些书籍一时的销量左右自己。

最后,我想说,《中国科学报》能选登上述文章,用以反映年青学子的心声,是很有眼光的。欢迎这类文章不断面世,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附记:今年开始,《中国科学报》成了我每天必读的报纸,感觉不错;当然也读一些别的报纸。读后,偶有思想共鸣,于是开辟“读报随想”专题,把一鳞半爪的体会写出来,以期与博友们讨论、分享。

 

写于201259日晨

 

【链接】相关博文

周末闲话:年青人该有多大的ambitio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143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68760.html

上一篇:科苑轶闻-10:华罗庚险遭活埋
下一篇:老科学家的婚姻爱情(7)周培源的故事
收藏 IP: 222.71.166.*| 热度|

38 李毅伟 刘光波 李本先 董焱章 罗汉江 赵建民 赵斌 冯权泷 彭思龙 黄育和 雷蕴奇 李宇斌 朱新亮 王善勇 罗淼 孙广东 贺乐 李正杰 张玉秀 肖锦文 褚昭明 吴佳林 李雷廷 张晓艳 刘进平 吴斌 徐迎晓 傅琳琛 吴明火 鲍博 赵玲玲 吴吉良 卢江 刘鹰翔 hangzhou EroControl yyfy105 pengnanalar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