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远处看,爱因斯坦一生风光无限,似乎一帆风顺;从近处看,他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种种磨难。唐僧取经历经大大小小“八十一难”,爱因斯坦面临过的困境也不止此数。
谓予不信,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多瑙河畔的乌尔姆小城(至今该城人口十余万),父亲赫尔曼是一位犹太小业主,上过职业高中,思想开朗,作风时髦,脾气温和;母亲保利妮贤淑聪慧,有艺术气质。爱因斯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并表现出特立独行、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本文不说他的光明面,只说他的“倒霉面”,按时间顺序予以记叙。
童蒙时期
1)疑似“智力迟钝”。爱因斯坦三岁左右才学会说话,父母隐隐担忧他智力迟钝。原来,爱因斯坦还是“小毛头”时就追求完美,非学会说整句句子时才开口说话,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父母“杞人忧天”了。
2)遭遇反犹攻击。他所处的环境犹太人较少,也相对地开明,他是班上唯一的犹太人。但在德国的小学生中反犹思想盛行,他“从学校回家,经常会受到攻击和侮辱,……”(据爱因斯坦1920年的自述)。
3)偏科遭到责难。他九岁上了中学,按现时我国教师的看法,他是个不大听话的“偏科生”,总体成绩上佳,但有些科目很不喜欢,例如希腊语,有时只做到勉强及格,作业写得很不认真。因此,希腊语老师德根哈德曾气愤地对他说:“你一生决不会有什么作为。”
少年时期
4)家道中落受苦。他14岁时,父亲经营失败,家境困窘,他只得在亲戚接济下继续学业;15岁时全家迁至意大利,他独自留在德国上中学,1894年年底擅自逃到意大利与家人汇合,遭责备,他力陈不满于德国中学半军事化的缘由,并出示老师对他有高度评价的推荐信,得到了谅解;由于家道中落,自此,他的求学路分外艰辛。
5)移民他国情结。他对德国的教育制度不满,且不愿服军役,16岁脱离德国国籍,想方设法加入瑞士国籍,1901年获准入籍,此前当了五年无国籍的世界公民。
6)首次高考落榜。16岁报考瑞士联邦技术大学(ETH),因瑞士当时规定18岁方可入大学,双亲托人向ETH校长求情,获准报考,因“一般知识”这门课考分偏低,高考落榜,被迫进入阿劳中学继续学习(相当于现今的高复班);翌年(1896年)再考,进入ETH师范学院;
7)初恋宣告失败。爱因斯坦早熟,17岁坠入爱河,与一位靓妹谈恋爱,这段感情后来“无疾而终”。
青年时期(一)
8)实验失手挨批。大二时由于在实验中失手,造成事故,受到严重警告,更为糟糕的是给ETH物理学权威、著名的韦伯(H. F. Weber)教授留下了坏印象。
9)申请指导遭拒。爱因斯坦在ETH热衷于物理学实验,渴望得到韦伯教授的指导,希望在他门下做关于热传导的毕业论文,首次申请遭拒,大四时(1900)才获准,但毕业成绩在四位同时得到毕业证书的学生中最低,才4.91分(满分为6分)。
10)助教职位难觅-1。大学毕业后,希望成为韦伯教授的助教,未果。(1900-10)
11)助教职位难觅-2。转向ETH的著名数学家赫维兹(A. Hurwitz)教授申请助教职位,被别人捷足先登。(1900-11)
12)助教职位难觅-3。申请成为莱比锡大学维纳(O. Wiener)教授的助教,失败。(1901-3)
13)助教职位难觅-4。申请加盟莱比锡大学物理化学家奥斯瓦尔德(W. Oswald)教授的团队,未成功。(1901-3,4)
14)助教职位难觅-5。申请成为哥廷根大学实验物理学家里克(E. Riecke)教授的助教,未成。(1901-3)
15)助教职位难觅-6。申请成为荷兰莱顿大学实验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教授(H. Kammerlingh-Onnes)的助教,铩羽而归。(1901-4)
16)助教职位难觅-7。申请成为柏林-夏洛滕堡大学物理学家帕尔佐夫(C. Paalzow)教授的助教,又告失败。(1901-4)
17)申请学位遭拒。爱因斯坦写成博士论文后,1901年11月23日递交给苏黎世大学物理系,1902年年初得到答复:不予受理;1905年才被接受。
18)结婚请求受挫。爱因斯坦与同学米列娃认真地谈了四年恋爱,1902年向自己的双亲提出想结婚,遭到强烈反对。当然,爱因斯坦没听家里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杨建邺:爱因斯坦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海南出版社,2003
写于2011年5月30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