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中关村里的一盏明灯——记李佩先生 精选

已有 9446 次阅读 2011-5-29 10:02 |个人分类:科海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关村, 李佩教授, 明灯

我的英语老师李佩先生让她的助手给我寄来一本《中国古代文学史漫谈》(程郁缀、沈天佑著),这是《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的第一个结集。读后心潮起伏,忍不住要说说李佩先生。颜基义先生为这一文集写了序言,对这一讲坛的缘起和作用做了情真意切的描述,值得一读(见链接)。

我一知道这个讲坛就非常关注和支持,并不是因为主持人李佩先生是我的师母和老师,而是因为我被李先生这种老骥伏枥、倾心奉献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了,还因为这个知识学园散发出来的清香芬芳深深吸引了我。可惜的是,我远在上海,不能每场讲座必到,但只要我有机会赴京出差,一定尽力安排去探望李先生,尽力争取去听周五的讲座,例如,我听到了厉以宁教授的经济学讲座,甘子钊院士的物理学讲座,程郁缀教授的古典文学讲座,还有一位来自武汉的音乐家的古琴讲座,……,这些讲座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样的讲座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我十分好奇。正好听甘子钊院士的讲座那天,李先生让我陪她去买花。路上,我有机会问个究竟。我得知,这是李先生为中关村老年协会组织的一个系列性活动,讲座的对象主要是退休的科技人员,但后来听众渐渐增多,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讲座会场经常座无虚席。我问李先生,报告人是怎样请来的?她告诉我,请的都是老相识中有学问、有专长的,大多登门相约,也有电话约定的。比方说,邀请甘子钊院士时,她对他说:“老甘啊,请你到中关村给老年人做一次科普讲座。”“讲什么呢?”“讲你最拿手的,题目由你定,定下了告诉我。”接着,李先生告诉他:“老甘啊,我可没有讲课费给你,最多给你一束鲜花。”甘先生回答:“你们的活动经费有限,鲜花也免了吧!”“那不行,那是大家表示对你的感谢的心意。”这不,我就陪李先生到花店,精心选购花束去了。要知道,就是买这束鲜花,也是她老人家自己掏的腰包。

在讲座中,李先生精神矍铄地当主持人,仪态优雅,谈吐亲切,讲座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大家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知识的洗礼。

凡是知道李佩先生的人无不倾倒于她的人格魅力。而她认识的人也真多,她的学生遍布全球,可谓桃李满天下。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十几年前,我在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李先生让我在香港购买电动打字机的色带(因当时国内缺货)。我知道打字机对她极其重要,这是她当年写作的主要工具,于是赶紧到她指定的商店购买。色带顺利地买到了,我却发愁了:怎么送到北京去?我在香港的访问刚开始,分身乏术。在食堂的长条桌上吃饭时,我与我的朋友在商讨办法,不料,给对面的一位年青人听见了。他问:“你说的李佩先生是不是中关村的那位英语老师?”我说:“是啊!你认识她?”他答道:“岂止认识!我是她的学生,听过她一年课。你有东西捎给她?我正好明天回北京探亲,我给你带回,送过去。”原来他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就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凡是对李佩先生有进一步了解的人无不认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且不说她在教学上的贡献,就是她的人生态度,感动了无数人。通常人们说,女性遭受的最大不幸是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而这些不幸的事情她都碰上了:郭永怀先生辞世之时,她49岁;而在她75岁那年,她与郭先生的独生女因病离她而去。就在这样的巨大的不幸面前,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令她身边的所有的人为之动容。她依然为教学工作四处奔波,为学生,为朋友,为事业,奉献了她的一切。我所看到的永远是她亲切的微笑和温暖的关怀!

李佩先生的感人事迹太多了,一时难以尽述。我想,待我完全“淡出江湖”之后,要好好地写一写她,如实地描绘她的人生,让后辈好好地向她学习。顺便说一句:博友中若见到与李佩先生的有关材料,请随时通过发短消息告诉我。

 

中关村里那盏明亮的灯,永放光芒!

 

写于2011529日晨

 

【链接1】中关村里的一盏明灯——赞《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

 

一提起中关村,人们就一定会想到那里有一位很特殊的老人,就会想到这位老者所主持的讲坛——大家通常称为的《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

这个讲坛,由李佩老师创办,并亲自组织和主持,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每周五下午,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小礼堂里(前些年是在中科大厦),这位备受尊敬的长者就会准时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用那既标准又柔和的北京普通话,娓娓动听地介绍讲座的演讲者,周周如此,年年如此。时至今日,李佩老师已是九十有几的老人,她主持讲座,把握要点,用心提问,依然是那样思路清晰,气骨苍然,兴象宛然,透射着郁勃挺立之气,给人一种做人的坚挺量。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奉献,这样的执着,这样的精神,非一般人能够达到。

接受李佩老师邀请来讲演的人,既有德高望重的学者,又有各个领域的专家。讲坛内容非常广泛,有科技进展,也有人文诗词;有健康知识,也有时事形势;有互动座谈,也有参观访问……。这个讲坛不仅是知识的学园,更是精神的殿堂。因此,讲坛的影响早已超越中关村的地缘环境,射到遥远的地方。讲坛的受惠者不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众多的年青人;不仅是居住在中关村的人,还包括来自四面八方的北京人,甚至专程而来的外地人。

我曾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位青年网友以“李佩老师讲座日记——上一代的伟人”为题,书写了他在参加了讲坛后的感触。这位青年人在高度赞扬郭永怀先生后,深情地说:“李先生此刻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却还是主持着这样的一个讲座,安排所有的事情。当我和她说话时,发现她的思维是那样的清晰,做事是那样的干练。她却是那样的一位老人,听说郭先生和她的女儿早已先她而去。而当年郭先生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几个月,根本不知道何时回来,而之后又是一去不回。李先生的坚强,让人感到一种强烈无比的震撼。又听人说李先生以前做老师时对着装非常讲究,每天都穿不同的衣服,想来她中学就读的是女子中学,而后又在北大读书,及至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故而生活的品位是相当高的。而她现在的装束也显得整洁得体。(她和郭先生)这样的一对伉俪,让人绝对的赞叹。”

这样的体验,这样的感受说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心声。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似乎什么都有了,有让车厢飞的高铁,有交叉如网的公路,有潮水般的汽车长龙,有耸立云霄的摩天大楼,……然而,我们应该问一问: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什么呢?

人们心灵中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李佩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来填补社会的这个“缺口”。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说过:“我不认为世人有强者、弱者,抑或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分。我只是将世人分为两类——学习者和不学习者。”李佩老师,就是这样的学习者,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习者,一位在顶级繁华地带坚持传递知识“薪火”的智者,一位倍受人们尊重的知识老人。所有这些,并不是因为她是郭永怀夫人,而是因为她在自己的心中始终还有矢志不移的信念,用全部心血默默地倾注给了中关村这片可爱的蓝天。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一位老教育家书写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已在中关村的蓝天下种下了一片片心灵的“树林”,许许多多的讲座如同这本册子一样为人们的卜居提供了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伟哉,《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村之有讲坛,村之幸也;村之有文脉,村之祥也;村之有脊梁,民与国而常新也!

 

颜基义

20101231

(《中国古代文学史漫谈——李佩主持中关村专家讲坛》代序)

 

【链接2】李佩教授简介

 

李佩,江苏镇江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夫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教授。1919年出生在北京。中学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3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至1941年在西南联大学习,194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商管理。1956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副主任,1961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文,1978年创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1987年创办“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随后每周五举办“中关村专家讲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49134.html

上一篇:周末闲话:妙译拾零
下一篇:爱因斯坦经历的沟沟坎坎(1)
收藏 IP: 218.81.128.*| 热度|

30 王守业 王宝健 曹聪 武夷山 罗克勇 董焱章 刘安金 吴吉良 刘晓瑭 肖重发 梁红斌 戴力扬 刘钢 杜新豪 莫红 周敏 葛素红 郑俊 王德华 吕喆 梁庆华 韩枫 张丽娜 黄育和 李世春 zhulihong 重阳子 luxiaobing12 nobel168168 mbb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