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bj

博文

CD40B细胞和TILs 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已有 1846 次阅读 2024-1-11 14:38 |个人分类:肿瘤治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CD40是一种膜上受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广泛表达在免疫细胞中,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作为B细胞表面受体,CD40与B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密切相关。CD40的激活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产生,同时也参与调节B细胞的免疫记忆和抗原呈递等功能。 

     CD40L(CD40 ligand,CD40配体)也称为CD154,也是一种膜蛋白,主要由T细胞表达。CD40L与CD40结合,能激活CD40受体,启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D40L/CD40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调节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辅助刺激活性,来影响T细胞的启动和效应功能。这意味着CD40L与CD40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APCs的活化程度,和抗原呈递能力,从而影响T细胞的激活,抗原特异性识别和对抗原特异性靶细胞(如特定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因此,CD40/CD40L相互作用在T细胞主导的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那么什么是CD40B cells 呢?CD40B细胞是表达CD40表面抗原的B细胞简称。CD40B细胞可以是通过CD40抗体激活的B细胞。被激活的CD40B细胞表现有强大的免疫刺激性,能够在体内外引发CD4和CD8 T细胞的活化。CD40B细胞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细胞佐剂,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和应用。使用CD40B细胞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细胞佐剂,可以替代树突状细胞(DCs),发挥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促进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尤其是避免了使用树突状细胞作为APCs的缺点,例如:生成足够临床应用数量的DCs细胞较为困难且成本高,DCs的生成方法多样,没有固定标准,难于评估DCs的抗原提呈的效率。而CD40B细胞可以作为另一种APCs细胞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

     CD40B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在抗肿瘤免疫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1. 激活免疫细胞:CD40B细胞通过刺激CD40受体,激活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而增强它们的抗原呈递和抗原递呈功能。

2. 引导T细胞免疫应答:CD40B细胞通过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IL-4和IL-21,从而促进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引导T细胞向肿瘤细胞发起免疫应答。 

3. 增强抗体产生:CD40B细胞通过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促使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产生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直接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触发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 建立免疫记忆:CD40B细胞参与抗原的识别和呈递,使得T细胞和B细胞能够形成持久的免疫记忆。这样,当肿瘤再次出现时,机体能够更快地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对肿瘤的清除能力。 

一种直接的方法是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分离患者的B细胞,使用CD40L激活和扩增这些细胞,在控制好CD40B细胞的活化状态后,可以将目标抗原负载到这些细胞上,使其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反应,并重新注入患者。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可以实现对B细胞的选择性激活和负荷抗原,使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 

Screenshot 2024-01-11 142136.jpg

进一步将CD40B细胞免疫治疗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相结合可以发挥几个优势:首先是协同效应,CD40B细胞免疫治疗和TILs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CD40B细胞作为激活的B细胞,能诱导抗体产生,增强免疫应答。而TILs则是一种富含抗肿瘤效应的淋巴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免疫和细胞毒性的双重效应,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免疫记忆,CD40B细胞的活化和抗原呈递可以促进B细胞形成记忆B细胞,而TILs也具有记忆性,可以长期存留于体内并对肿瘤产生免疫反应。将CD40B细胞免疫治疗和TILs结合可以建立持久的免疫记忆,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多重靶向性,CD40B细胞和TILs可以同时靶向肿瘤细胞的多个抗原,增加肿瘤细胞受到攻击的概率。CD40B细胞通过抗体产生靶向肿瘤特异抗原,而TILs则可以识别和消灭肿瘤表面的异种抗原。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全面攻击,降低耐受性发生的风险。

                               李云艳   阎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417469.html

上一篇:细胞外囊泡(EVs)的基本结构
下一篇:帮助癌症患者在生命尽头找到快乐和意义
收藏 IP: 120.235.44.*| 热度|

3 许培扬 宁利中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