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管窥东北人

已有 4561 次阅读 2017-5-3 05:17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素描, 管窥, 东北人

管窥东北人

岳爱国/文、摄影

若问我,对东北人真的了解吗?我会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能算是真正的了解。既然不是真正地了解,你还敢写这篇与东北人有关的文章?之所以是管窥,就是因为不敢深入描写,怕讲得不到位而让东北人笑话。

初识东北人

初识东北人是在一本书里,就是那本十分著名的剿匪小说《林海雪原》。书中描写了一群有名有姓、或好人或土匪的东北人,一个个人物虽都是落在纸张上平面的描写,但因为作者刻画到位,每个人物早已从平展展的纸面上凸显出来,呼之欲出,成为了立体的展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也正是因为这种好的基础,以这部小说为基础而改编的影视、戏剧作品才会屡屡出现在各类表演模式中。从这册书里,我读到了东北人的善良,大气、粗犷、野性和机灵,当然,这些特质是集体表象,而不是从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反映出来的。

最早直接接触到的东北人,是一个住在我家的红卫兵。1966年8月至11月间,毛主席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全国的红卫兵都蜂拥到了北京,等待着毛主席接见。那么多的红卫兵到了北京势必要安排吃住行。宾馆、旅店、招待所,甚至学校的教室都已住满了,于是,当时的组织机构就安排尚未得到安置的红卫兵吃住在北京市居民家里,每户安排2至3名。此举大大缓解了当时的接待红卫兵难。我家也被安排住进了两名红卫兵,一个来自辽宁,另一个来自湖北。这名辽宁红卫兵家是农村的,按说来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应该穿上最好的衣服,可他家里家外就这穿在身上的一身黑色棉衣裤,无可选择。他健谈,没事便操着浓重的东北味儿与我的家人聊他们村、他家的情况。讲他们村的村支书如何横行乡里,欺侮百姓,讲他们家的生活状况不是太好,孩子多,他是老大,既要上学,还要干农活。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便像听天书一样地听他讲他家的一切。正因为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于是在吃饭方面从不挑食,给什么就吃什么,且吃得很香,这让我父母很是欣慰,毕竟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的客人,招待不好是要挨街道干部批评的。

真正较多地接触东北人是成年以后的事情了。

东北人有一个方言词汇叫做敞亮。用敞亮来形容东北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海吃海喝的东北人

过去都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来描写东北人在吃喝上的豪放,但也只是耳闻,没有直接体会。但当我第一次去长春,真正与东北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吃了一顿饭后,才算见识了东北人是如何吃喝的。那天我们吃的是火锅。火锅对于北京人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点上一个铜火锅(那个年代还不时兴每人一个的小火锅),大家围着铜火锅一块儿涮肉、涮菜吃,不过如此。可当我随着朋友进得一家餐馆的包间时,刚一掀门帘就感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定睛望去,一个直径六、七十公分的大铜锅摆在硕大的餐桌上,粗粗的烟囱直接插到了房屋的天花板内,大铜锅里的水早已呱啦呱啦地沸腾了。还没开餐就已经让我有了不同凡响的感觉。后面的吃喝都不必再详述了,用这么大的锅子涮肉、涮菜,一切肯定都是杠杠的。

在通州我父母家的附近,有一家东北人开的小餐馆,每到开餐时,里面便坐满了食客,不为饭菜档次有多高,而图的是他家饭菜的实惠。他们家盛菜的盘子都是大号的,且总是满盘杠尖。如果是四人吃饭,点上两盘菜,一人一碗米饭,绝对吃得饱饱的,再多点一个菜肯定要剩,而每盘菜的价格与其他餐馆的同类菜无太大差别。从这一家餐馆的经营中,一方面显示出了东北人的豪爽,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东北人能吃能喝,否则是无须给那么大量的饭菜的。



“忽悠”的东北人

本山大叔在占领春晚的若干年里,起码为东北人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让东北二人转走出了东北,走进全中国的每家每户,让国人都知道了二人转为何物;另一个贡献就是,让“忽悠”一词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通用词汇,且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即:由原本的只是“摇晃”意,拓展为了“鼓动、怂恿”意。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很有其代表性,就是“过了山海关,全是赵本山”。意即东北人大多会忽悠。

我的一个朋友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虽然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川蜀工作,但作为东北人天生忽悠的本性却根深蒂固地不可更改。每次开会,大家南南北北地聚到一起,都会嚷嚷着找xx,目的是要与他沟通一番,沟通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听他侃大山。到了饭点,大家则都躲着他,不愿与他坐在一桌上,为什么?他一定要忽悠大家喝酒(曾经对喝酒管的不是那么严的时候的事情),而且在他的忽悠下说不定就要整趴下一两个。

有人问,东北人为什么大都会忽悠?我想,这与东北的自然环境有关。东北的冬天是漫长的,在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昨天,一到冬天,东北人便都躲在屋子里猫冬,抽着旱烟,坐在暖炕上,你来我往的唠嗑,越唠水平越高,越唠水平越高,唠到后来便都唠成了“赵本山”了。



不怕冷的东北人

由于东北人所生活的寒冷环境,因此大多东北人练就了不怕冷的能力。

有一年去沈阳出差,寒冬腊月的天气冷得很。早上起床后,还未到早饭时间,便到街上遛了一圈,不太适应寒冷的我脚都冻麻木了,正准备跑回宾馆,迎面一位年轻人敞胸露怀只穿着一件里外无毛的皮外衣,而内衣只是一件跨栏背心,气宇轩昂地向我走来,与我擦肩而过后,扬长而去。这位年轻人的穿着与举止一下子震惊了我,我在判断着:他是真的不冷,抑或是装出不冷的样子?也只是判断,因为我无从判断。

但在之后一档综艺栏目中之所见,东北人的不怕冷才彻底征服了我。

2015年9月13日,年龄已是60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冰人世界纪录保持者”金松浩,来到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栏目,他要用新的成绩打破自己所保持的世界耐寒记录。最终他只穿着一条短裤,被埋在装满冰块的冰桶里坚持了115分钟,并以此成绩,打破了他之前所保持的113分钟的世界纪录。

以上这些都是我管窥到的东北人的特质,不知说得准确与否?如说的不对,或者说的不够完全,请东北三老四少一定海涵。



                           作于2017年5月3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52569.html

上一篇:山之魂
下一篇:“捡” 来的沈园
收藏 IP: 123.113.33.*| 热度|

8 张士宏 史晓雷 郭娟 蒋大和 蒋力 齐云龙 ljxm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