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为何鲜有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现在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追星一族,所追的星五花八门,但大多是舞台上的、影视中的、各种娱乐节目里的,唯独鲜有中国科学家的身影。这样说不是故弄玄虚,是有根据的。
青年朗诵艺术家张松松偏好朗诵与科学相关的作品。在她所朗诵的作品中,有一篇由科学诗人郭曰方创作的散文《永远的怀念》。这个作品是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张松松每每朗诵这一作品,感情充沛,朗诵到动情处,她会情不自禁地落下眼泪;现场的观众被她的情绪所感染,也已是泪眼婆娑。之所以如此,作品写得动情与张松松朗诵得好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邓稼先的事迹实在感人。
张松松在朗诵《永远的怀念》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国家的委派,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抛家舍业地工作在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将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因在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是中华民族众多杰出科学家中的一员。
几年前,张松松在一个学校朗诵《永远的怀念》。为了增加朗诵的效果,张松松问台下的孩子们:你们知道谁是邓稼先吗?除极个别同学点头表示知道外,而更多的孩子则是在摇头,表示不知道。看到这个场面,张松松一时无言。好在她是节目主持人出身,有着较强的主持应变能力。她冷静下来,在朗诵作品之前,先向孩子们介绍了邓稼先的事迹,为我们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后才开始朗诵《永远的怀念》。
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张松松仍然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她问我:为什么这么有名的、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却没有应有的位置?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相信很多关心孩子成长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霞子老师曾对我说,2018年初,霞子工作室对中小学生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在收到的近千份问卷中,对于“是否有喜欢的科学家”的设问,竟然有49.25%回答“无”;在回答“有”的问卷中,提到的中国科学家的比例还不到20%,也局限于袁隆平、屠呦呦、潘建伟等近期媒体宣传力度较大的几位科学家。
霞子工作室调查问卷截图
这个结果让包括霞子老师在内的很多科普人感到吃惊。这一事例说明,对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的正面宣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看,我们的媒体应该为中国众多爱国的、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进行更多的、有效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更多地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宣传好我们自己的科学家以及我们国家自己的科学成就,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机场看到一些为某品牌手机做的广告,坐在广告里的很多是年轻人所热衷的“小鲜肉”。我想,我们国家那么多英雄般的科学家,为什么无缘担纲各类公益的、商业的广告,却让这样一些不男不女的人物占据着公众的视觉空间,错误地诱导着孩子们的审美方向。这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
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有一档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这是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们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联袂打造的“益智+趣味性”的科教栏目,内容与形式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因此很受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