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无意看到了一篇去年的报道,是科技时报记者采访日本jst领导人的文章,里面提到了许多问题,是中日两国期刊界都遇到的,转载如下:
----------------------------------------------------------
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负责人
2006年06月27日
“先技术后基础研究”是过时观点
“先技术后基础研究”曾是日本经济的发展途径之一。多年前,西方政府家和学者们严厉批评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大量“抄袭”别国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成果,却对基础研究没有贡献。
今天,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理事细江孝雄说:“20年前美国确实严厉地批评过日本,特别指责日本在基础理论方面大量‘抄袭’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当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日本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并将自己研究论文的摘要全部翻译成英文,免费向世界提供。JST在1999年10月创立了学术期刊电子平台-J-STAGE,收录了375家日本科学或技术学会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集,其中80%的论文是全文免费阅读。” 他认为,“‘先技术后基础研究’在日本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观点,现在,日本的国立和公立大学正在进行各种改革。过去,日本人期望大学发明技术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今天,日本人期望大学通过教育和基础研究为社会做贡献。”
6月中旬,细江孝雄先生率JST代表团来北京和上海访问,就JST建立中国文献数据库事宜与相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6月15日,细江孝雄先生、JST情报事业部文献情报部部长曾根由纪子女士等在北京接受了《科学时报》的专访。
《科学时报》:去年9月在日本召开的“日本-中国论坛”上,JSF理事长冲村宪树指出,中日两国很多共同的地方,两国都是东方非英语国家,但两国最好的科学家都将最好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西方的期刊上,政府机构对这种局面不太满意,希望两国之间通过合作来改变这种局面。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细江孝雄:理事长先生在去年9月的会议上指出,日本80%的研究成果都投到西方期刊上,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改善这种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日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应集中自己的力量,鼓励国内研究者将优秀的论文投到自己的期刊上,在日本创办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另一种观点认为,创办日本自己一流学术期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欧美一流的学术期刊已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将研究成果投入到这样的期刊上会有更大的显示度。
现在这两种观点一直在交锋,难以取舍。日本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野依良治教授是第一种观点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亚洲应该创亚洲一流的期刊,日本、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应集中力量创亚洲一流的期刊。
今年4月,JST在东京总部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中国文献数据库,建立中国文献数据库是需要中国同行的帮助,这也是我们这次来北京访问的目的。
《科学时报》: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科学家们一方面希望将自己研究论文投到最好的期刊上,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将国内的期刊办好,JST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呢?
细江孝雄:JST还没有决定赞成哪一种观点。JST目前努力所做的工作是尽可能将日本国内的科学和技术成果信息向国外发放,希望更多的国际读者能利用这些信息,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提供资金组建一个电子平台――J-STAGE,汇总了大约300多个日本的学会或协会所发表论文和会议论文集的电子版。
《科学时报》:日本研究人员也喜欢将论文投到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吗?
细江孝雄:日本的研究人员似乎更喜欢将研究工作投到《自然》、《科学》等著名期刊上,他们认为这样会自己的成果有很高的显示度。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与政府无关,这是日本研究者自己的决定,政府并不没有鼓励他们这样做,政府没有因科学家将论文投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而对他们进行奖励。
《科学时报》:JST对期刊的政策是什么?
曾根由纪子:对期刊没有专门的资助经费。文献情报部业务的任务之一是建立文献数据库,之二是建J-STAGE,给为375家科学和技术学会或协会提供一个平台,让它们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他们免费提供期刊的编辑软件。
《科学时报》:日本有多少科学和技术类期刊?
曾根由纪子:日本科学和技术类学会或协会出版的期刊大约有1500种左右,加上二次文献和民间企业的期刊,共有8000多种。
《科学时报》:日本科学技术类期刊的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是什么?
曾根由纪子:这要回到我们创建J-STAGE的初衷。J-STAGE在1999年10月正式启动,当时日本学术界和期刊界面临的困难是各个学会已经打算将自己出版的论文等电子化,但如果各学会各自为政,那么这种样做不仅规模很小、成本也难以承受,而且也没有效率,基于这样的背景,各学会认为有必要搞一个共同的网站,让大家能够共享,所以,JST就决定创建一个可共享的电子技术平台。
J-STAGE不只是单纯地在网上公开日本的论文,国际论文的摘要也作为二次文献在网上公开;同时,读者还可从论文的引用文献直接链接到原文的出处,这是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国际著名学术网站如美国的Pubmed有J-STAGE的链接,这样,论文的点节率直线上升,影响面扩大了。
目前,世界上有约120个国家在利用J-STAGE,其中利用率最高的是日本,第二位是美国,第三位是中国。在J-STAGE上,日本论文的摘要全部免费,80%论文可全文免费阅读;20%的日本论文全部用日文写作,另外80%的论文中或是英文写作,或者日文和英文混合。
JST希望通过J-STAGE向各世界范围传播日本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和信息。从启动之日到今年已经7年了,我们认为达到了初步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着手调查日本学术期刊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科学时报》:JST已经诒本┯邪旃?Γ??裁椿挂?闪⒅泄?芯恐行模?/P>
细江孝雄:成立中国综合研究中心的主要目一是促进日中科学和技术界之间的理解,二是寻找双方共同的课题,三是将两国的成果向对方研究人员作介绍。目前JST北京事务所只有2人,不能承担这样大的任务,因此,我们今年4月在东京本部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该中心目前有8位职员。
《科学时报》:今天,的国际合作对科学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JST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间的关系?
细江孝雄:JST目前重点考虑的是国际合作,不考虑竞争。JST主要考虑对于两国均有利、两国研究人员共同有兴趣的课题,争取出现双赢的结果。
20多年前,美国曾经批判日本保守,不公开情况,当时,JST就开始与美国合作。现在JST的情报信息事业的主要合作伙伴在亚洲,包括中国、韩国,和东南亚5国,即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基础研究方面,日本与美国、欧洲和中国等都有合作研究。
《科学时报》:西方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们曾批评对日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抄袭”西方的思想和观点,利用西方的研究成果发展自己的技术,比如利用美国的研究成果制造了了更先进的汽车,又买到美国市场,赚了很多钱,但对基础研究的贡献很少。如今,日本成为了一个技术领先的国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细江孝雄: 20年前美国确实严厉地批评过日本,特别指责日本在基础理论方面大量‘抄袭’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当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日本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并将自己研究论文的摘要全部翻译成英文,免费向世界提供。
今天,JST在1999年10月创立了学术期刊电子平台-J-STAGE,收录了375家日本科学或技术学会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集,其中80%的论文是全文免费阅读。”
《科学时报》:在过去20多年中,日本中通过借用西方基础研究的成果来发展技术和经济的,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先发展技术,繁荣经济,而发展基础研究”。现在日本还采用这样的战略吗?
细江孝雄:我个人认为,如今日本“抄袭”国外的基础研究成果的现象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20年前,日本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先技术后基础研究”的现象,通过“抄袭”别人的思想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技术和经济,现在,日本人普遍认为只靠“抄袭”别人的思想和技术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在走别人的路,今天的日本在全面发展自己的基础研究。所以现在情况彻底改变了,日本科学界通过发表论文或获得专利,向世界传播日本的科学成果,并与各国共享。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科学时报》:日本基础研究的政策是什么?
细江孝雄:日本有一个5年科学计划,今年是日本第三个5年科学计划的第一年,5年计划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鼓励发明和创新,第二方面是培养人才,日本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是日本的基本政策。
《科学时报》:近十多年来,部分从留学日本的中国学者说,日本教授告诉他们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是“先技术后基础研究”,所以他们建议中国也应该这样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细江孝雄: ‘先技术后基础研究’在日本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观点,不是今天的观点。现在,日本的国立和公立大学正在进行各种改革。过去,日本人期望大学发明技术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今天,日本人期望大学通过教育和基础研究为社会做贡献。
即使这样,日本的大学到底是侧重于技术呢还是侧重于基础研究,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背景资料: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是根据《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法》而成立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隶属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其前身是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JST在2005财政年度的预算为约1125亿日元了(约82亿人民币)。
作为实施《日本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核心机构,JST担负着“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重任。
JST肩负的使命∶
*以创造技术萌芽为目的,促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过程的研究开发。
*建设包括促进科学技术信息流通在内的科学技术振兴所必需的基础环境,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振兴为使命。JST担任的是“配角”,“主角”则是研究人员和使用者。
为加强与中国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JST于2002年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这也是继巴黎、华盛顿、布鲁塞尔、吉隆坡之后,JST在海外设立的第五个代表处。2006年4月,JST在东京本部成立中国研究中心。(王丹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