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寻找对手,感谢对手 精选

已有 4147 次阅读 2008-1-13 13:25 |个人分类:编辑部的故事

今天上午在donews上看到了一篇有关百度李彦宏的文章”李彦宏揭秘:百度为什么推出自己的网站“,讲述了李彦宏如何从搜索公司跳出创办百度的故事,以及如何面对google等的挑战。百度成立之时,搜索市场已经是狼烟四起,google, yahoo早已是搜索界的大佬。而现在百度在国内已经占有了半壁江山,很多指标已经超越了google,应该说百度的成长是一种典型的由弱到强的生长过程,对于很多成长中的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价值,虽然领域各不相同,但本质,竞争的本质是相同的。在自己成长的初期,对手的经验与教训就是自己的方向。当自己超越对手之后,需要超越的就是自己,这要比超越对手更难。同时在竞争中,自己与对手并不一定是彼消此长,双赢、多嬴也是可能的,如“Google雅虎受惠于百度高速增长”。下面是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语句,与自己共勉:
  1. 在李彦宏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国际化设想时,屡遭否定。2006年底,当百度在宣布进军日本时,仍被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揶揄说:“他们听华尔街的声音太多了,可能觉得这样能更快赚钱。” 对于此类质疑,李彦宏有一个直截了当的反问:“为什么没有人质疑美国公司说:美国市场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做美国以外的市场?”2007年11月中旬,极 少接受采访的李对《环球企业家》说:“15年之后,百度的收入应该有50%以上是来自中国之外的。”
  2. 李彦宏的一个优点,是他比较沉得住气。决策时比较冷静,平时不太受外界诱惑”,曾率领3721与百度竞争数年的周鸿说。在中国互联网业,周鸿堪称快和强 势的代表,但至少在搜索引擎这场竞争中,他自认为输给了李。在他看来,除去运气因素,李的决策看起来更慢也更理性,的确影响了百度的命运。
  3. 王梦秋在进入百度之时,对公司的最大感受是大家说话都非常直接坦率,“说一件事情不用从天气谈起”。与此相对应的,多数时候,李彦宏和徐勇都并非强势的干预者,也因此,在行业内,百度通常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市场变化的公司。
  4. 我辞去原来的工作,放弃那么多股票期权,并不是要做一个平庸的公司,可以活下去就行了,”李曾说,“每次我跟投资人讲的时候,都是说你要往前看,看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三年五年后是什么样子。”
目前LOP发行量不大,内容也不够吸引人,在读者、广告客户眼中,有可能连鸡肋都不是。但是从无到有的发展,从小到大的壮大,我们有非常好的值得借鉴的对手:photonics spectra, laser focus world。很多时候,杂志的市场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共存的。当LOP成长为前些年google眼神中的baidu的时候,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4377.html

上一篇:眺望拉斯维加斯:2008国际消费电子展
下一篇:轻松一下:看看谁像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