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接上一篇),标题出自内文。]
多数大学生和研究教授的区别是:前者只有一个 “学习域” (L),而后者兼有 “研究域” (R)。当研究教授强调 “基础” 时,他的头脑中是装着 “研究” 的。非常显然,对于他们而言,“基础” 有了一个鲜活的去处,即做研究。特别是,他们拥有完整的研究周期。而大学生甚至未必拥有完整的学习周期 —— 老师干扰、课程太多。有人提到 “融汇贯通”,这使我想到,为什么没人写一本 “大数学书”,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呢? 那样不是更省事嘛。
.
研究者:L <~~> R
学习者:L <~~> X
.
对于大学生而言,日常学习的出口只是做练习和考试 (X),而这具有很大的 “虚假性” (artificial)。千万不要低估这种虚假性的威力。它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所以,当提到 “做练习”“基础” 这类字眼的时候,研究者是指向 R,而学习者是指向 X。由于经验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当大拿们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种指向的不同,以及可能会引起的不可预期的影响 (特别是不必要的弯路)。
.
很显然,做研究会对知识产生相当大的 “调动” 作用,也会促使人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杨振宁指出的,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人当成“小孩子”,本质上是限制人的权利。因为你是大学生,就要把你闷在教科书的罐子里,不让接触文献,避免你到处瞎跑呗。等等。这种隔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相信人会有美好的追求:怕你们瞎投稿呀。要不就是,我们可没那么多时间看你们写的东西。想想看,全国大学生每人投一篇稿件,编辑部会被淹掉呀。如此等等。当然,现在技术发达了,不那么容易限制了...
.
我认为应当尽可能早的把那些有 “研究意志” 的大学生摘出来 —— 大学是为他们而生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