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出自内文。发布时加了个括弧注。]
这会忽然想到对习题做个“分析”...
* * *
做习题实际上是起到一种“预存”的效果。平时有一些积累,忽然有一天在研究场景遇到了,也就 “平趟” 了。这样在心理层面会有一种兴奋或增益,也会反过来在认知上肯定做习题的价值。
.
但这个事情需要分析一下。假如迄今已经做了 n 道习题 A1, A2, ..., An,做出每道习题花费的时间为 T1, T2, ..., Tn,则总共花费的时间 为 T = ΣTi。好了,人们马上知道我要说什么 —— 既然在 “习题场合” 能做出它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在“研究场合”会做不出呢 (即不使用预存)?特别地,一个人全部的思考时间就那么多。(我想我已经说清楚了)。
.
上面提出的问题,可称之为 “习题悖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