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论范式

已有 1942 次阅读 2019-4-14 01:38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范式关联着工具,而工具本身不构成范式。但可以说,工具蕴含着 “潜在的范式”;就像位于高处的静止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势能。换句话说,工具拥有 “范势”。范式还关联着工具的实现方式。当某种实践方式普遍流行时,即成为范式。

        一般而言,新的工具拥有新的“范势”。但新工具的出现往往联系着某种第一范式,它是伴随着新工具一起出现的,可接受性较大。比如手机意味着移动通信,后者是新范式,它是伴随手机一起出现的。但并非手机的所有实践方式都可以成为范式。比如,用手机在考场上作弊,这不是可接受的,仅管会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存在。但它确实也是手机的 “范势” 能达成的。再比如,电影里用手机遥控炸弹,这也属于手机的 “范势”,但不会普遍流行。所以,范式有正当性的要求。

        不过,只要不会引起实质损害,或者有潜在的益处,则可在一定范围内尝试开发工具的“范势”。比如,电子邮箱有群发功能,在一定范围内每天发送学习笔记,这种实践方式可看作电子邮箱的 “范势”。但在人们普遍采用这种实践方式之前,不能看作“范式”。

       的确,有些联系着工具的实践方式,特别是个体自发地发起的,或是新出现的模式,在较多人参与之前,无法了解其利弊。这就会出现一个蛰伏期。比如,新型的社交网站一开始使用的人并不多,也很难形成规模,只有坚持若干年后才会以范式的形式树立起来。比如,Linkedin, researchgate,等等。

       以上仅作为临时思考,待进化。

 

参考资料:刘钢,浅议“范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17111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173134.html

上一篇:用群邮件方式学习,会上瘾。
下一篇:这个大模样,高中生也能明白的。
收藏 IP: 223.11.182.*| 热度|

5 张忆文 郑永军 刘钢 王安良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