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ngzhang1 农村小伙的回顾与展望

博文

3.7 生活中的个性与共性

已有 15784 次阅读 2022-1-9 19:02 |个人分类:生活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物理学家罗布·菲利普斯(Rob Phillips)讲过一个笑话:生物物理学家可以和物理学家聊物理,可以和生物学家聊生物;但是两个生物物理学家在一起,便只能谈天气了[1]。笑点在于研究交叉学科的两个人可能没有交叉,只能靠天气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是我们相互理解的基础,个性给生活添加了更多的精彩与趣味。

一群人的共同话题,类似数学上的最大公约数,当人越多的时候,共同的兴趣就越少。我们常用的打招呼用语是:吃了没;英国或美国东部的人见面谈天气,美国西部的人谈交通,展示了共同话题随地区文化的改变。在大圆桌一起吃饭时,年轻人有时候更愿意看手机,也展示了不同年龄层喜欢的话题不同。读研的时候,文化中心的老师告诫我们,不要被美剧中的笑话误导,跨文化交流时,要避免宗教、政治与性等容易引发不快情绪的禁忌话题(taboo topics),更多讨论球类运动、音乐、食物等比较合适的话题。谈论球类运动所需的时间门槛比较高:需要了解经常出现的运动员与队伍,花时间观看球赛,聊天时还可能发现对方喜欢的是足球而不是篮球。所以,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发现自己与当地人无话可说,其实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也可能是兴趣各异造成的。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似乎是去寻找没有时间门槛的话题,比如无伤大雅的娱乐新闻,但像是个无奈的妥协,该如何突破?

文化艺术之中有很多打动人心的关于日常生活的材料。“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一切虚伪、矫饰、主张言私言利。……他重视民间文艺,重视这种有真实性的人情世俗的现实文学,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高度也就是‘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2, p.198-199] 用纯粹的真性情去表达,世俗生活的描述也可以打动很多人,比如流行音乐与电影;一些优秀的作家与艺术家,更能将日常的生活进行升华,给出更强烈的震撼。“(《红楼梦》)与明代描写现代世俗的市民文艺截然不同,它是上层士大夫的文学,然而它所描写的世态人情、悲欢离合,却又是前者的无上升华。”[2p.211] 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依然经久不衰。

人与人之间关于共同话题的交流,并不是你说一句,我点个头;那样仅仅是寻找彼此的交集,无法从对方那里获得新知。有很多有趣的话题可以拓展彼此的理解,增加幸福感。举个例子,火车和飞机不同,可以在不同的站点停留,所以火车上提供的食物并不需要模仿加热飞机餐的模式。火车乘客可以通过网上提前预定的方式,选择途径站点的特色美食,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获得不同选项,火车可以在不同城市的站点补充特色食物的供给。这样,在乘客尝鲜的过程中,也扩大了对各地美食的印象。很多有趣的文化现象也适合与朋友分享,比如《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报道过关于稻米、小麦种植地区展现的华南、华北地区的不同性格的观测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当人们在星巴克咖啡馆里的去路被椅子挡住时,北方人更倾向于把椅子挪开,南方人更倾向于适应环境、从椅子的间隙中穿过去;作者们认为,南方人更多种植稻米,稻米种植依赖于更多的集体协作性,而北方人更多种植小麦,展现更多个体性,这些文化传统对性格的影响在这个观测性研究中有所体现或反映[3]进入社会以后,很多都要沟通合作才可以完成,基于共同的目的,尊重个体性的条件下,可以协作、分享、共同进步。

众口难调展现了人们的不同的口味,把糖、辣椒、盐都丢在一起的大杂烩不解决问题;但是多做几道菜,让大家各取所需则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的互联网,以较低的成本,跨越地理限制,将低概率的样本聚集,提供了各取所需的便利。一些小众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与交流,比如射箭、竖琴、剑道等兴趣爱好者。网络也具有非即时沟通的优势,通过留言与回答的方式,解决问题与困惑。更进一步,当一些兴趣爱好的网络讨论交流小组建立以后,可能发现在一个小城市也有很多共同爱好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实地地练习和交流,互相鼓励与支持。生活中,难免遇上一些烦恼,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向他人求助寻求建议,而不应该积聚在内心;有时候当人们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受困扰时,已经获得了一些精神安慰。当然,心理问题严重时,应该寻求家人与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工作中我们的很多决定是理性的,但是如果直接将这理性照搬到日常生活中,会觉得自己像是个筑巢的工蜂一般忙碌,忘记去欣赏李白饮酒后所发的诗篇中的感性,忘记自己的人生追求。个性化追求的兴趣爱好,在信息时代更加容易实现,活出自我,给生活增添幸福感。

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共同的需求,促进了巨大的产业与公司:碳酸饮料、零食行业的可口可乐与雀巢等公司;快餐与咖啡行业的金拱门、星巴克等企业;家具中的宜家与家居建材方面的家得宝(Home depot,由于人力昂贵,在自己干(DIY)氛围浓厚的北美地区比较流行);娱乐影视剧的爱奇艺、网飞等等。这些连锁或大型企业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很多的需求,但也给人一种审美疲劳,觉得缺少了一些个性。除了西雅图以外,没有人会因为家乡拥有一家星巴克而骄傲。因为连锁的大型企业具有物流、信息与自动化的优势,小微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败下阵来。1998年的电影《电子情书》的故事背景,就是连锁大书店与当地小书店的竞争;有趣的是这部电影也是典型的大明星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而不是小众的文艺片。相比大型连锁企业的同质性,小微企业需要发掘自己的特或独特风味,寻找差异化的优势,促进更好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活中的个性追求。

 

引用文献:

[1] 这个笑话是笔者在读研期间的研讨会中听到的。罗布·菲利普斯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而他自身的经历也是一个传奇,没有在大学接受教育,他的本科学位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2] 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9

[3] Talhelm, Thomas, Xuemin Zhang, and Shigehiro Oishi. "Moving chairs in Starbucks: Observational studies find rice-whea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aily life in China." Science advances vol. 4, (2018): eaap846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16575-1320212.html

上一篇:3.6 兴趣爱好的培养与练习
下一篇:3.8 当地的文化艺术小站、学习与进阶
收藏 IP: 180.121.142.*| 热度|

7 尤明庆 李宏翰 郑永军 刘秀梅 宁利中 孙颉 童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