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文革前的大学教授风采一瞥

已有 4403 次阅读 2012-5-29 18:20 |个人分类:科学时评|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教育部, office, 感染力

大学教师们尤其是教授们的气质和风度及其内涵,往往对青年学子,具有某种感染力。自然而然,使学生学习的氛围都带有浓郁的学术空气。最近笔者听到有篇传媒报导说,教育部规定,今后各大学的基础课应当由教授来上课,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基础理论能得到较高水平老师的熏陶,使学生的基础理论学得更为扎实,另一方面,学生能够面对面地耳濡目染地受到所谓高级职称人士或教授风采的影响,这对于大学生今后之人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回想在母校南大的经历,确有比现今大学生们更深的感受!当时尽管学校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并不少。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大规模的评定职称,许多学术水平很高的老师并未能名符其实。不过当时我们年级的基础教师可都是教授啊!例如,教高等数学的吴教授,他风度翩翩,逻辑思维非常强,而且,板书条理性很好。给人一看就知他是教授。教我们普通物理的教授是一位姓周的教授。他的风格不同于吴教授,他完全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几乎能对他所教的教科书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到了三年级,我们已经学到了专业基础课。教我们动力气候的施教授(他当时虽还不是教授)但早就具备了教授的学术水平,果然,文革后,他是第一批被提为教授的老师。另外还有教我们《中长期预报》的陆老师,她是文革前最早就被评为讲师的教师。在我的印象中尽管她的讲课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当时看一个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主要看其有无科研成果,以及其论文发表在哪一级刊物上?

至于我的恩师么教授,那是一位非常严肃认真的资深老学者,其文章及专著早就闻名于中外气象学界。他治学严谨,上课时他不但板书一丝不苟,且逻辑推理非常强。由于当时既无真正的课本,又无讲义,学生只有认真记笔记。这位老学者对学术上的钻研是无可非议的。记得有一次,他来到教室上课,往讲台上一站,先忙着在讲台上翻来翻去的象是在找什么东西?教室里的同学们都望着这位老科学家发恁,大家不知所措,其中有位同学大胆地问了一句:老师在找什么东西?这时就见么老先生,一边在讲台上乱翻,一边顺口答道:我的帽子呢?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并异口同声地喊道:帽子不是戴在你的头上吗?可见这位老先生对读书教书多么执着啊!后来,我记得与另一位同学在做毕业论文期间曾去拜访过么老先生,他当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由于他专心求学,经常忘了许多生活小事,例如那天上课时,明明帽子戴在自己头上,却到处找帽子。这真有点象陈景润当年为了想科学问题,走路撞到大树的故事一样生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0-576310.html

上一篇:再论乱用同音字,破坏汉字系统的恶劣行为
下一篇:什么是气候?它与天气有什么不同?
收藏 IP: 121.229.140.*| 热度|

3 刘广明 庞小兵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