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唐诗中的模仿现象举例 精选

已有 7670 次阅读 2009-3-12 21:35 |个人分类:文学与诗词|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中国唐代前后约300多年之久,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曾经十分繁荣昌盛,许多原创诗篇早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就已成为传世的宝贵文化资源。但是,尽管诗人层出不穷,诗作多不胜数。但是,其中也不泛有平平之作,或者模仿、临摹之作。众所周知的大诗人李白,他的一首《登金陵凤皇台》早已为史家判为临摹崔颢的名篇《黄鹤楼》之作。崔颢的《黄鹤楼》作于唐开元时期,早于李白数年。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李白的《登金陵凤皇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前后两首诗作,其意境和文句何等相似乃尔?就连韵脚也都相同。后人早已评论,此诗并非李白的高明之作,而崔颢的这首七言律诗,可称为唐代律诗之首,属于不朽的原创之作。另一例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早在中唐时期大诗人岑参就已写过一首《山房春事》,其诗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这前后两首诗又是何其相似?无论是韵脚还是描写手法,都十分相近相同。例如,前诗中的末两句“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与后诗中的末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出一辄不用说,从年代来看,唯一的可能是后诗乃临摹前诗而成。再有一例是,诗人崔护所作《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其后,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石头城》一诗,却也处处

显露出模仿前诗的痕迹,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莫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尽管在韵脚上两者不相同,但其表现手法却十芬相似。又尤其是是末两句,无非是说,人事环境变迁而旧物依然如故,似有一种感伤之情。

以上仅举三例,在唐诗中这类相互模仿、临摹甚或抄袭之作,还有不少。所以我说,现时的学术造假或所谓模仿或冒牌之风盛行,与某些古人的教唆样板不无关系。然而,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即以唐诗作品为例,大量存在的仍然是原创佳作,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至今都脍炙人口。例如,初唐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开元年间的诗人王之涣所写《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堪称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可以说,唐诗中的创意深远的佳作名句不胜枚举。

然而,唐诗中的缺少创意的平平之作也不少。人尽皆知,剽窃别人成果或抄袭别人成果历来都视为学术造假行为,严格说来,模仿之作在性质上虽不同于前者,但也基本上不能算是创作。目前科技界或文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恰恰是模仿、临摹、仿造、仿制。而真正属于创造性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本文所举唐诗中模仿现象的几例,似乎可以说明古人也是有走“捷径”的习惯,其动机虽不一定是现代社会中的“急功近利”,但也毕竟是一种“求成心切”的表现。因为模仿(甚至临摹或抄袭)毕竟要比艰苦的原创省力得多啊!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科技(模仿)大国,据报道,我国目前还不能称为一个科技创新大国,许多核心技术,核心科学原创,我们并未掌握!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宏扬民族的创新精神,总不能老是在模仿别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0-219926.html

上一篇: 极端气候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科普作品中的错误科学概念对青少年有误导
收藏 IP: .*| 热度|

5 杨学祥 黎在珣 刘玉平 胡业生 liangyalan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