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gnui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gnuist 致力于气候科学研究,求实创新.

博文

急功近利是科研模仿现象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已有 5320 次阅读 2009-3-23 17:51 |个人分类:科学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急功近利, 模仿, 根本原因

前不久撰写"唐诗中的模仿现象"一文时就在思考:为什么当今国内科学刊物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没有多少创新?笔者以为,从个人层面讲,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急功近利心态",急于求成。要知道,真正的创新是非常艰难的,而相比之下,借用前人的现成方法、工具、思路、实验成果等等,或‘偷梁换柱’或‘断章取义’或‘东拼西凑’或干脆‘照猫画虎’‘改头换面’,等等,这都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就以我所研究的领域而论,笔者每年审稿量较大,基本上遇到有见地的或有独到之处的论文,很少很少,真是凤毛麟角。可是,有一半以上的文章却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也!既不能篇篇都给“枪毙”,也不能不给出路吧,因为这毕竟也是一种劳动成果!?于是,手下留情,退而求其次,这实在也是降低标准之举了。因为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如此,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列宁曾经说过,千百万人所形成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然而我的导师,已故的老一辈中国著名气象学家么枕生教授,他在世时曾多次告戒我:没有创新思想的文章就不要写!他还对笔者说过,他是很少看国内学者写的文章(指科技论文),他说看中文论文不如直接看原文(指英文等非本国文文献),其原因之一,恐怕与中国人经常生吞活剥地理解外文文献有关。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国内学者的通病之一是常常并没有深切理解文献就要搞研究,其所写论文,当然只能是‘照猫画虎’,但却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不少学者都深有体会:宁可花时间看原版(外文)书或外文文献,要想有创新还是要看看人家是如何做的?这当然是一种无奈之举。要想真正改变这一格局,除了全体学者花大力屏弃急功近利思想以外,必需应有制度上的改革,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教育、科研、文化、社会等等。仅靠某人的一篇呼吁文字,实在是“杯水车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0-222045.html

上一篇:读 唐 诗 有 感 (2):----李商隐的《题小松》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下一篇:从科学术语的非通用性看严重的学科壁垒
收藏 IP: .*| 热度|

2 杨学祥 向峥嵘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