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周三(22日)田松讲座:传统的价值——以纳西族的署自然观为例

已有 5535 次阅读 2010-12-18 10:32 |个人分类:广而告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生态文明, 讲座, 田松, 纳西族, 传统的价值


海报的PDF文本在此田松生态文明讲座海报(内有本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玉树临风照)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 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五讲

 

传统的价值——以纳西族署自然观为例

 

主讲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副教授

主持人:    严春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

时间:20101222 星期三 190021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B809

主办:

北京市哲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环境史研究中心

本系列讲座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

联系电话:58801058

 

内容提要:

在纳西族的东巴神话中,署是自然精灵的总名,是人的同父异母兄弟。因而,传统纳西族的环境伦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伦理。传统纳西人用对待兄弟的方式对待自然,处处尊重自然本身的权利,从而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保持着协调的关系。一旦这种自然观丧失,纳西人对自然的态度也会随之而变,曾经完好的生态便将难以为维系。

价值是相对的,取决于衡量价值的标准。在对传统的价值进行评判时,人们默认的标准就是现代。但是,现代文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

传统的价值就在于传统自身。传统就是能够一代代传下来的某种生存方式,它能够流传,就意味着它能够与所在地的环境相适应,这本身就是价值。

相关文章:

1,话语权:传统的价值(链接在此:http://shc2000.sjtu.edu.cn/0710/huayuquan.htm

2,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署自然观及其现代意义。(http://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98861

(两篇文章都发表在《我们的科学文化》上。)

 

田松博士:

东北人,先后在吉林大学和南京大学物理系读本科和研究生,教过高校普通物理,做过报社文学编辑,在电视台做过节目策划,在社科院哲学所和中科院科学史所获得哲学博士(2001)和理学(科学史)博士(2002)。 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与科学哲学一般理论)、科学史、科学人类学、 环境哲学、科学传播等。近年来由批判科学主义而批判工业文明,从历史依据强调传统的价值,从垃圾研究而否定工业文明,并关注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

 

主要著作和译作:

1. 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科学出版社,2007年。

3. 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4. 堂吉诃德的长矛,田松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血液与土壤,田松著,鹭江出版社,19988

6,宇宙逍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惠勒著,田松、南宫梅芳译,2006

7,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田松等译,2006

8. 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恩斯特·布律诺著,田松、王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金华养生秘旨与分析心理学,荣格、卫礼贤著,田松译(署名通山),东方出版社,1993

 

本系列其它讲座: 

第一讲:梅雪琴,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                          

第二:卢风,清华哲学系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转变’”   1029 主楼B809 1900——2100 

第三讲: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阿米什人(the Amish)的生存智慧        

第四讲: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第五讲: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传统的价值——以纳西族署自然观为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667-394744.html

上一篇: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下一篇:迷瘴中的一线阳光——序咏鹏《奥数是个替死鬼》
收藏 IP: 219.143.140.*| 热度|

1 蔣勁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