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没有“轰动和炒作”就没有今天的诺贝尔奖?

已有 2670 次阅读 2012-10-8 22:4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贝尔奖

   刚才从科学网首页看到一篇文章叫《中国人缺少看淡诺贝尔奖的自信》(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173.shtm),出于好奇,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作者见识高人几等:诺贝尔奖从先前的“小众的东西”,经过苦心地经营(“既在欧美间成功做到了平衡,又在科学界做到了平衡”),“逐渐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且家喻户晓”。
   一个“做”可以看出作者的不屑,以及赖以不屑的极度自信。
   老实说,我不知道,作者的自信从何而来?难道就凭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教授、研究员和作家?问题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宁可到英国剑桥大学去当讲师,也不愿回国做教授。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也就是实力,那种自信就显得可笑,就如几十年前,美国人登上月球,我们如果说,那算什么,我们的祖先早就有飞天的梦想,我们要上天,早就上了。我们之所以迟至今日还没有去看美女嫦娥,是为了怕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再说,不像美国人那样好高骛远,我们脚踏实地。
  我好像听到了蜩与学鸠讥笑鹏鸟的声音:“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听到了斥鷃不屑的声音:“‘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作者认为,我们极其聪明智慧的中国人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完全是诺奖评委戴有色眼镜所致,用作者的话是他们与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国“死磕”,导致诺贝尔奖“丢掉”世界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人群,使它无论如何也画不圆自己的“公正”。否则的话,中国大陆人不只是早已实现诺奖零的突破,只怕每年的绝大部分奖项都要花落中国大陆。
      
  不知是作者信心不足,还是笔误,在文章的结尾处,还是流露出自己的不自信:写到诺奖(诺奖评委?)“有时需要轰动和炒作”,言外之意,大概是诺奖评委出于制造轰动的需要,出于炒作,应该给中国送诺奖来。
   我刚才看到一篇博文有这样一句话放在这里,也蛮有趣的:“我感动天,我感动地,为什么我就是感动不了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620506.html

上一篇:建议高层聘请我做他们的智囊首席
下一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明晚会花落谁家?
收藏 IP: 58.59.10.*| 热度|

6 戴德昌 曾新林 李宁 陈安 吕喆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8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