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建议高层聘请我做他们的智囊首席

已有 2162 次阅读 2012-10-7 07:07 |个人分类:博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免费, Content, 高速路, 中国广播网

   刚才看了一篇专家对高速路免费乱象引发巨大成本的反思,与我前面的一篇博文《看他人旅游有感》有相通之处。一篇专业,一篇业余。
 
吴伯凡:反思高速路免费后乱象 免费引发的巨大成本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名家专栏之《伯凡非常道》,《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评说:免费引发的巨大成本——反思高速路免费导致的乱象。

  吴伯凡: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引发的一系列乱象,成了长假期间的焦点新闻和热门话题,让本来想抛开各种烦心事过一个轻松假期的人们变得不那么轻松,不那么超脱了。意在让人们轻松出行的高速免费,既让高速公路添堵,更让人们心里添堵。很多人开始在网上拆说、抱怨旅途上不愉快的经历。

  正如汉庭连锁酒店CEO季琦在自己的微博中这样写道:"昨天回老家,亲历了高速免费后的惨状--1.5小时的路程,变成5个小时;高速公路上都是垃圾;路边随处可见大小便的男女;擦碰撞车时有发生;加油站限量加油;休息区象是避难区。"(虽然昨天的《经济日报》劝人们“返程路上,请多些理解和耐心”,不耐心又能怎么样,难道不回去不成?中国人的忍辱负重就是这样练成的,或者说中国文化的阳刚一面就是这样耐成的)

  这里涉及到经济学上一个经典问题:意在提高公共福利的政策和调节措施,由于忽略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大量因素以及该政策本身引发的潜在变量,最后的结果不是造成公共福利的提高而是公共福利的锐减。与此同时,个体在做消费决策时,由于只关注显而易见的承诺和福利,意识不到自己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最终将付出意想不到的隐性成本,同时让自己的实际收益大打折扣。对此,一整夜滞留在华山上的一万多名游客一定深有体会。此次免费乱象也让人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免费的本质。(鲁莽行事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也是执政者虽然也算辛苦却民怨载道的原因)

  免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过是一种转移支付和交叉补偿,与局部的零成本相伴随的,是整体的高成本。高速路可以免费,旅游景点的门票可以降价,但享受这些免费和优惠的同时,必须支付高昂的时间成本、精神体验成本,再加上因堵车而明显加大的油耗成本,因游客巨增而自然涨价的餐饮、住宿成本。更不用说因游客巨增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公用地的悲剧"。(这也可能是政府主导模式的结果,和人们精神生活贫乏的结果。如2010年上海的世博会,也让人们支付了高昂的时间成本、精神体验成本、金钱成本)

  当资源是免费的时候,每个个体都会按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充分占有公共资源(有人把这比作美女,说把一个裸体绝代佳人放在你的床上,你能不动心?)。当这种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共识化为共同的行为时,不仅每个人都成为他人获取资源泉的障碍和威胁,而且会使免费的公共资源最终消失,甚至最终形成或大或小的灾难,最终让大家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是要还这的"这些大家早就明白的道理。(2010年广州在亚运会期间搞地铁免费,没搞几天就发现免费的代价非常巨大,乱成一团糟,不得不赶紧叫停)然而大家在事情发生之前,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可以预见的后果和代价,显而易见的利益诱惑让大家侥幸地以为自己不仅能够得到利益,而且对不良的后果可以幸免。只有在后果无可争辩地出现之后,大家才纷纷指责和抱怨政策和措施的不合理。(要树立免费往往是陷阱的防范意识)

  当然,也有专家出来为高速路免费的临时政策辩护,专家也照例招来了大家的集体声讨。其实争辩双方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此次高速路免费是一种临时性政策,面对临时性的免费,人们的选择基本上是非理性的选择。正如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人们对得到一件东西的敏感度,远远高于对失去东西的敏感度,当一个平时是有价的产品或服务变成免费时,人们第一反应是,免费的产品和福利已此是属于自己的了,如果不去得到这种免费的福利,就是失去了这种福利。这种失去的痛感,唤起了大量潜在的、非刚性需求,许多对这种免费产品和服务并不急需的人,也会为了维护这种意外的权益,纷纷选择去获得这种福利,而无暇顾及和考虑自己将要付出的隐性成本和对于整体福利的破坏。

  高速公路要不要在长假期间实行免费,与高速公路要不要免费,其实是两个问题。大家在争论的主题和前提都没有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开始争论,最后只能是自说自话的同时指责对方的观点荒谬不堪。其实,比这个争论更有意义的是,要不要以长假、高速路免费、旅游景点门票降价这样近乎极端的方式来刺激内需?这样的刺激和拉动最终是否有效?公共政策的重心是刺激经济还是真实地提高公共福利?可不可以通过实际上是在降低公共福利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可不可以为实现短期的经济目标来刺激需求,忽略这种刺激可能抑制后续的需求,从而让笔账算起来最终是得不偿失?(基于线性思维的决策凸显决策人员的平庸,抓住稻草就以为能救命凸显目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无论是在企业经营还是在宏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中,系统性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反复强调,人们常常对系统性、复杂性变量缺乏敬畏,意识不到一个行为在复杂系统中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往往出乎线性因果式的预期和预测,总以为我们出的某张大牌能够快刀斩乱麻地解决眼前的问题。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不是的抓就灵的点穴术,而是看似迂回、缺乏力度的太极拳,不是什么一吃就灵的猛药,而是能悄悄触动其他变量、看似微弱实则四两拔千斤的"常用药"。能出好牌的高手,往往是以一张牌作为一个变量来引发别的变量,引发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通过与系统的合作和协同,最终实现预期的结果。牌桌上总是以大牌压人的人很难不是输家。(建议高层聘用我做他们的首席智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619945.html

上一篇:有感:北京中医药大学女生拒求爱被对方刺死
下一篇:没有“轰动和炒作”就没有今天的诺贝尔奖?
收藏 IP: 58.59.10.*| 热度|

2 李学宽 高绪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