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花花史:漫谈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束鲜花 精选

已有 10639 次阅读 2013-7-4 15:4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植物考古, 鲜花装饰, 园艺史


叙利亚古墓中发现人类首次利用鲜花装束生活的场面


在自然历史的悠久长河之中,鲜花的历史不算长。所谓鲜花就是有花植物,植物学家称其为被子植物。有花植物始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1亿年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过万年的历史,人与植物的接触不过天地一瞬。在这深邃的岁月之中,鲜花自枯自荣,于密林草原之中,独自芬芳,独自凋零,无人问津。只是与昆虫默默地做着斗争。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植物进化出了具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形态万千,芳香四溢,以吸引不同的传粉者。昆虫与花儿相处了几千万年,花儿自然对其有吸引力,不过不知是否懂得了花儿的美丽就不得而知了。可以确定的是,昆虫不会利用鲜花来装饰自己的生活,这甚至与灵长类动物行为是一致的。灵长类和早期人类一样,对于植物,只是简单粗暴的利用,并通过学习相互传授知识和技巧。 

在石器时代之前,并无证据表明早期人类会欣赏植物。他们仅仅是收集和采摘有用的植物,用以充饥果腹。迄今为止,植物所承载的“食用”文化依然流行。当人们看到一个新奇植物的时候,所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能不能吃。特别是在饮食文化较为丰富和久远的中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植物按照食用和药用得以探究和传承,并流传到千家万户之中。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书籍。广大中原的植物赏析文化便在吃和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南方,《楚辞》中香草美人则赋予了植物更多的美学和道德含义,植物审美文化更趋向高雅。中国田园与庭院之中,如桃花、石榴、杏、莲藕等各个都是久经选择的精品,既有食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树形精美,花色艳丽,寓意吉祥。在民间的文化中,往往把能吃摆在第一的位置。在中国,纯粹把植物用做装饰审美的例子并不多,加之近代植物科学与园艺的落后,与西方相比,在品种选育、鲜花装饰和花文化构建梳理上,植物相关事业要落后西方很多。

喜爱植物的人常多一分生活情趣,培养这种性情也并非易事。植物丰茂之地的人似乎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引种鲜花,如版纳群山中常见一些傣族男人种植艳丽兰花,而大理土坯房内则多见种植兰草、山茶的习俗。在人类与自然相互接触的历史中,从个人植物认知到群体植物知识,个人植物爱好到群体习俗,这其间自然蕴含着深刻科学道理。或是天地造化,植物丰富之地的人,或是有钱有闲之人,或是有特别经历之人,方能对植物产生较大的兴趣,房前屋后栽植,不断深究杂交推广,进而形成文化。

用花来装饰生活的例子如今已是枚不胜举,各地区各民族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下,发展进化出了独特的花文化。然而人类最早学会欣赏鲜花,且利用鲜花装饰的源泉在哪里?用来做什么等等,诸多问题尚未有答案。在人类早期,人与动物并无差异,只是以植物为食,很难有审美的活动。一些考古研究可为我们打开窗户,溯源人类与植物最初的审美认知。

 

古墓中的鼠尾草遗痕和野外现存的活体鼠尾草(via PNAS)


据前几年的一项考古报道,鲜花最先被尼安德特人用来装饰墓葬。在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考古学家发现距今5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墓穴,墓中骨架显示死者是一位孩子,孩子死后,父母用麻黄等装扮墓穴,纪念死者。然而由于作者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花粉后推测假设的,没有确切的化石证据,很多科学家认为也可能是啮齿类动物将花朵带入洞中,并非是古人刻意装扮,因此,不可就此下定结论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使用鲜花装扮。

2013年这项有趣的研究有了新进展。据PNAS报道,考古学家在色列的一座纳吐夫文化古墓之中,发现了人类最早利用鲜花装饰墓葬的直接证据。在四座墓里,均发现了装饰花草枯烂后留下的印痕。证明生活在约一万年之前(13700-11500)的人死后,会把唇形科和玄参科的花草铺在墓底及四周,作为装饰以示纪念。墓中所用植物色彩艳丽,或具有香味,大多是更新世两河流域的常见植物。随着更新世气候变化,动植物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墓中所用鼠尾草(Salvia judaica)今天依然可在周边地区找到。纳吐夫文化介于尼安德特人和新石器时代之间,这时期的古人开始种植作物,农业开始萌芽,对植物的认知和利用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古墓植物分析表明,鼠尾草是历史上最早用来装扮的鲜花,也是人类鲜花装扮文化的萌芽。(PNAS 2013

一万年走来,植物审美文化在世界各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针对中国当下很多植物工作着漠视植物利用,过渡强调植物艺术要回归“自然”的现状。在此结合鲜花装饰考古故事,建议园艺应该回归到人类审美水平,而不是在哲学高度。植物一定要和花瓶、建筑之类的饰物搭配,方才有艺术之感。这也是人类赏析植物的基石,不然就只能称之为山中野草,长在深山漕涧之间,于普通大众而已毫无美感可言,更遑论其真正的美学价值。

延伸阅读:第一碗面 (人类史上第一碗面条或粉的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705207.html

上一篇:大自然的饮食文化:为什么很少有昆虫敢吃蕨类
下一篇:浆果色相的生态学解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35 张庆费 李晓明 朱永青 陆俊茜 曹裕波 苏德辰 孙学军 郭向云 刘全慧 李学宽 陈安 王修慧 陈楷翰 廖晓琳 吉宗祥 徐晓 李土荣 吕乃基 王德华 朱晓刚 何雨笙 边媛媛 陈冬生 徐传胜 金小伟 李璐 陈沐 杨正瓴 高建国 曹广福 刘光银 biofans zhoulangxiucai rosejump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