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大自然的饮食文化:为什么很少有昆虫敢吃蕨类 精选

已有 22807 次阅读 2013-6-21 11:5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昆虫, 防御, 动植物关系, 蕨类不可食

                 野外的蕨类植物很少被虫吃,形态完整,给人一种静美的感觉


民以食为天,昆虫也是一样的。

没有食物,谁也别想活下去。昆虫吃植物,植物进化出防御手段,以减少伤害,这是动植物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有的昆虫能吃很多种植物,如蚜虫可以取食上百种植物,而家蚕却只吃桑叶、柘树等两三种植物,有的则进化到了一对一的关系,离开特定的食物就没法活了。

在吃的学问里,虫子有很多知识、经验和技巧。一只灯蛾如果错误地将卵产在非寄主植物上,毛毛虫宝宝就会被饿死。灯蛾妈妈如果将卵产在长势较差的猪屎豆上,儿子不能获取足够的防御物质,长大后可能找不到媳妇,断了香火。红蝽妈妈如果错过了果实成熟的最佳季节,宝宝就可能得不到食物而活活饿死等等。相应的植物也必须有应对昆虫啃噬的策略。被过度啃噬就不能开花结果,繁殖下一代。在凶神恶煞的植食昆虫面前,植物必须拿出精力来做好防御工作。吃与防止被吃构成了自然之中最为经典的军备竞赛场面,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漫步在西双版纳版纳热带植物园里,很容易变化发现自然界“吃”文化的多样性。热带典型树种云南石梓和绒毛番龙眼的叶子被甲虫啃噬得全是窟窿,最常见的芭蕉和芋头的大叶子却少有虫子能吃,飞机草和紫茎泽兰则是虫见虫怕,几乎没有什么虫子敢吃。假如你既认识植物,又认识昆虫,还能结合一些植物饮食文化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自然吃文化。如昆虫不敢吃蕨菜的现象。 

常见的蕨菜(Pteridiurn aquilinum,也就是中国人喜欢吃的野生蕨菜,它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活动而大肆扩张,蕨菜现已广泛分布于被干扰的林地,山坡和火烧地,可算得上世界上是分布最广的植物之一。能吃蕨菜的虫子不多,即便是人类,也要先沸水焯过再长期浸泡后方可食用,由于它的广泛分布,且容易接触。只需稍加留心,便可发现虫子真不吃蕨菜。

自然界中,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或多或少都会被昆虫作为食物资源。但昆虫似乎极为不喜欢蕨类植物,在野外很少发些被啃噬的蕨类,或昆虫取食蕨类的场景。美国博物学家1980年的一篇文章总结了昆虫对蕨类植物食用的问题。自然界大约有近百万种植食性昆虫,然而敢吃蕨类植物的虫子数量差不多也就500种左右。吃蕨类的虫子数量与蕨类植物数量之比约为1:19,而吃有花植物的虫子数量与被子植物数量之比约为1:1。可见昆虫将蕨类作为食物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按照植物多样性与昆虫多样性对应的论模型分析,多数吃蕨类的昆虫类型数目(半翅、等翅、直翅、缨翅、同翅、鞘翅、鳞翅和膜翅目)均与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不成比列,只有起源于泥盆纪的弹尾目除外。可是,吃蕨类的弹尾目昆虫数量又极少,不到总食蕨昆虫量的1%。虽然大多数昆虫目均有食蕨类的种类,但这些虫子较为集中在少数几个目之中,约70%的食蕨类虫子属于同翅、鞘翅、鳞翅目昆虫。昆虫食用蕨类的情况视物种和地域而不同,分布极为不均。如半翅目的盲蝽和长蝽,同翅目的蚜虫和介壳虫,及膜翅目的叶峰是主要的食蕨昆虫类群。

从生物进化上看,蕨类起源于石炭纪晚期,是十分古老的植物类群。在石炭纪的沼泽森林中生活的植物与现状差异巨大,石炭纪的植物还没有花,早期分布的植物主要是石松、种子蕨、芦木等较为“原始”的植物。到了石炭纪晚期,蕨类植物取代了其它植物,成为主角。无论从昆虫数量,昆虫与蕨类所处的地质历史,还是二者的生物总量看,昆虫不吃蕨类理论上都很难解释。


 

有花植物进化出各种次生代谢产物,但依然是昆虫口中的美味食物


蕨类的进化时间远长于有花植物,地理分布比有花植物广,而次生防御性化学物质比有花植物简单。按理说,吃蕨类的昆虫数量应该很多,然而,事实却是自然之中能吃蕨类植物者寥寥无几。这在生态适应和物种进化史上,应该是一个奇葩,一个极为矛盾的生态现象。 

分析完昆虫与蕨类植物的关系之后,我们该如何解释昆虫为何不吃蕨类呢?现在有很多解释,各有各的说法。其中较为被大家接受的是蕨类形态简单、富含单宁、昆虫食性转化几个假说。

首先,自然之中,吃乔木的虫子数量多于吃灌木的,吃灌木的虫子数量多于吃草本的。植物形态越复杂,所能提供的生态环境越多,就愈发可能支持更多的虫噬。被子植物明显比蕨类形态结构要复杂得多,被子植物有花,有果,有种子,可为特定的昆虫提供食物。如专食种子的“米虫”(鞘翅目昆虫),或专食花的鳞翅目昆虫。由于蕨类没有花果和种子,因此能吃蕨类的昆虫自然也会少了很多。

其次,蕨类植物与有花植物相比,叶子中含有更多的防御物质(如单宁),且水分含量很低,让蕨类植物吃起来不仅苦涩,而且干柴,口感极差。对大多数昆虫来说,高单宁含量的食物很不可口。与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相比,单宁合成要容易些,广泛分布于植物各器官之中。蕨类植物富含单宁且极低水分,这种看似简单的防御方式极为有效。

最后,现代大多吃蕨类的昆虫是通过食性转化而来的,并非古代吃蕨类的昆虫进化而来。食性转化是昆虫与植物资源关系进化中十分重要的手段。现代吃蕨类的昆虫中,很多既吃蕨类又吃有花植物,单一选择吃蕨类的昆虫并不多。这意味着,现代吃蕨类植物的虫子似乎,并非由古代吃蕨类的昆虫慢慢演化而来,而是从古代非植食性的昆虫转化而来的。如蕨菜(P.aquilinum)在近5千年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扩张,就造成了部分昆虫的食性转化,进而开始吃蕨类。

综合各路英雄的观点,蕨类形态结构的简单,高浓度的次生防御物质和极低的含水量,以及昆虫独特的食性转化进化历程造就了虫子不吃蕨类的自然现象。这个现象本身是自相矛盾的。生理防御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物种和生物量对应进化却极不相称。探究和了解昆虫与蕨类植物的关系不仅有趣,而且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通过思考昆虫为什么不吃蕨类,反其道而思之,没准还能寻找到某些独特的方法来控制农业害虫呢。

 

注:延伸阅读《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超星在线可读

Insect-Plant Biology》(PDF可下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701482.html

上一篇:五毒之美
下一篇:花花史:漫谈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束鲜花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43 陈楷翰 许培扬 戴小华 马英 刘立 汪晓军 李宇斌 叶威源 廖晓琳 朱志敏 吕洪波 徐大彬 赖波 白图格吉扎布 吴明火 侯志军 张珑 武夷山 梁建华 王枫 黄晓磊 陈筝 苏晓路 王琛柱 常顺利 张瑞泉 应行仁 徐满才 刘钢 高建国 李璐 华金平 王静 贺乐 biofans qqlisten crossludo happylittlejoe fishman936 yunmu chenhuansheng HeartOfPRC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